习惯性防卫

我高中语文老师的小孙子10个月会走路,身体很扎实,但1岁多会说的字却不多,只有一个“不”字,大人们要是给他不喜欢的东西,他都会一直说;不,不,不。

等我家宝来到我家之后,我在观察这个新生命长大的时候,也发现小朋友学会的第一个非爸妈等家庭称谓的第一个字是“不”。

可能我们每个人天生都喜欢说,不!

这几年,我在不断地自省中,发现我自己在回答别人问题或者建议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我不要,我不是这样子想的,你错了……

这种现象在行为科学研究学者的眼中叫做习惯性防卫。

习惯性防卫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发展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的根源是惧怕暴露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种威胁,因为我们害怕别人会发现它的错误。

在我外甥的认知中,黑色意味着不干净,不好吃等,所以他不喜欢吃香菇,木耳等食物。有天,我做了红糖包。我家娃吃的很欢实,他表哥则看着糖包内黑糊糊的东西,自然地就拒绝了吃红糖包。直到最后,外甥看到弟弟吃的那么开心,自己在犹豫徘徊中晃了很久,还是主动尝试了一口之后,便立即拿起一个红糖包,大快朵颐,还对我说,大姨,这个糖包怎么这么美味呀!如果小家伙一直地习惯性防卫,可能要等到很久之后,他才会知道他错过了多少美味的食物呢!

在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中,如果把进步的过程当作往杯子中倒水,习惯性防卫就是盖在杯口的盖子,阻挡我们进步。

并不是习惯性防卫思维不好,只是有些时候真的会阻碍我们前进,那如何来改变或改善这种思维呢?

第一个是绿灯思维

积极地思考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

我这次完成的任务中的确有不完美的地方,甚至有错误的地方。我不能寻找外部理由,诸如时间太紧,任务太多,我身体不舒服等原因来推卸责任,而是需要认真思考下,不完美的地方在哪里,我是不是一直都存在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该如何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或者如何改进自己的思考途径。

换句话说,我们要听得见别人的声音。我们的心不能是闭塞的,这样我们才能成长起来,有进步。

第二个是以慢为快。

不要太快地去做自己的重大决定,也不要快速的看完一本对你来有意义的书。学会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和自己原本的知识体系联会贯通起来,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内功,自己的认知,这个知识才是属于自己的,这才是真正的高效学习。

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我们需要投入我们人生80%的时间来解决我们人生中20%重要的事情,而不是用20%的时间来解决80%的问题。把80%的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的方面,这20%的方面又能带动其余80%的发展。

不要想太多,阻碍我们进步的是我们的不确定和恐惧。

赶着快的人,选择的是同一条路,有勇气慢下来的人会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拥挤。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心得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