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跟着我的小蜗牛去散步

此文献给我帅气的儿子和一群温暖的爸爸妈妈们

——何元喆爸爸

     周围是那么宁静,薄薄的晨雾,如轻纱笼罩着小区,雄伟壮观的高楼林立,隐没在淡淡的晨雾中,整个小区的黎明是那么的温馨而幽美......

跟着我的小蜗牛去散步

早餐后,我例行性地送儿子去学校。刚下楼,他的小手就主动塞到了我的手里(我的心顿时一暖,看来儿子还是跟我比较亲热的嘛;同时也庆幸近期耳提面命的安全教育见效了),然后他开始了一路的“脱口秀”:
“爸爸,今天我的作文要写:我的爸爸脾气非常差,经常骂我、打我、揍我......”
我忍不住打断他:“打和揍不是一回事吗?”
“当然不是一回事,打是比较轻地打,揍是比较重地打。”
“哈哈那是你的观点,其他人可认为打和揍是一回事,老师会认为你这是重复用词。你不继续在作文里写写爸爸为什么喜欢发脾气吗?”
短暂的思索后,他继续:“我的爸爸之所以喜欢发脾气是因为我做作业比较慢。比如昨天晚上,我写完作文,就到21:30了,爸爸就忍不住骂我,甚至想打我。”
“嗯,不到100字的作文写了一个小时对吧?”
“不是的,那么长的作文怎么可能不到100字?不到200字的作文我写了一个半小时。”
“哈哈那我估计戴老师会这样写批语:如果我是你的爸爸,我也想骂你、打你甚至揍你!”
哈哈哈哈......父子俩不约而同地合不拢嘴。
转眼就到学校门口了,我一边把书包给他背上、递上饭盒包,一边叮嘱:“上课请遵守纪律,请端正坐姿,别被老师点名批评哦。对了,你带的《米小圈之脑筋急转弯》你都看过很多遍了,找个同学交换书看吧?”
“不行,我就要看这本!”说完这句,满脸笑容地转身就往学校跑,似乎是怕我继续“逼”他跟同学换书看,刚跑出两步,他又立马转身向我跑来,笑容满面已换成了眼眶发红。
“怎么了?”
“红领巾没带!”语气已包含哭腔。
“哈哈,还真忘了,算了吧,今天不带,我等会给老师发条消息解释下。”
“不行,一定要带的!老师说过每天都要带!”已开始“垂泪欲滴”了......
旁边的安保志愿者妈妈支招:“去小店买一个吧!”我一摸口袋:连手机都忘带了!更不要提钱包......
看着泪眼婆娑的儿子,我立马拉着他往对面的小店走去,一进店我赶紧问:“老板,有红领巾吗?”
“有的,一块钱。”话语间,老板的妈妈已递过来一条鲜艳的红领巾,我边跟儿子系上边向慈祥的老板妈解释道:“不好意思啊,等会还要借你家手机给我妈打电话呢,让我妈送钱过来,我手机都忘在家里了。”
“就一块钱的事,还让你妈妈专门跑过来吗?不要跑啦,明天你带过来就行了。”
“好的,谢谢,我家是二十班的,我天天送他上学,明早我带钱过来。”再次致谢可亲可敬的老板妈后,我们立即奔向学校,叮嘱儿子赶紧跑进教室,免得迟到。儿子进去后,我还向旁边人问时间(同时不忘再次解释下我没带手机),得知是7:30,我才安心地离开返家。到家发动车子先到小店还钱,这次是老板本人在,我付完钱请他跟他妈妈也说一声,他说:“那不是我妈。”小尴尬中,我致歉后赴单位了。
到了单位第一件事,我就是用键盘赶紧记下了以上平凡又愉悦的清晨琐事。同时也陷入了再次的深思:

孩子的世界总是简单清澈的,想什么就说什么,而我对待孩子的方式,往往复杂了。我会嫌他吃饭慢、写字慢、说话慢,会不停地催他,同时也带给他压力和焦虑;我会以自己成人的思维、用他理解不了的人生和哲学道理教训他;我会用“圣人”的标准要求他,几乎容不得他犯丁点的错误,而那些标准我自己都还没做到;我会把自己工作的烦闷情绪积压成一个“火药桶”,他的稍微不听话或小错误就是个“导火索”,我“一点即着”,于是简单粗暴地骂他、甚至“打”他、“揍”他......每次粗暴地对待完孩子,自己都会愧疚、有时愧疚得心痛,感觉自己极度对不起孩子,让一个未满十岁、懵懂柔弱的孩子被迫承受我一个成年人的沉重负面情绪!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修养太差:平和不足、暴戾有余。

张文亮的《牵着蜗牛去散步》有两句经典的话,过目难忘、深以为然:
“为什么上帝要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自今日起,加强学习、修身养性,让心归于平静、永远平和理智,跟着我的小蜗牛,一起散步、一起成长、一起前进。
     周围是那么宁静,薄薄的晨雾,如轻纱笼罩着单位,雄伟壮观的单位楼,隐没在淡淡的晨雾中,整个单位的黎明是那么的温馨而优美......

子先自教,自先自学

古人有言:医不自医,子不自教。意思是:医生生病了得找别的医生给自己看病,自己的孩子得送给别人教育。前半句今天不论,后半句我却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孩子应该自己先教。作为未成年的孩子,接受教育的地方主要是家庭和学校,而家庭是首先施教的地方,学校教育只能说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辅助,而且学校教育更偏重于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文明礼貌、生活习惯等更重要的“内涵”教育反而主要取决于家庭。
既然家庭是孩子的首所学校,那么父母自然就是孩子的首任“老师”。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想要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父母既要“学高”,还得“身正”。看起来简简单单的2个标准、4个字,真正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
高学历≠学高,就算父母是硕士、博士学历,也未必教得好孩子——就算是辅导孩子的学业,我之前都是想当然的以为:就咱家双硕士的“配置”,区区小学作业还能入我等法眼吗?但事实很快让我明白了自己“图样图森破”。比如同样讲解数学中的不同角度观察积木块的形状题,我这“老师”只会说:“你这边看过去,不就是那样的吗?”、“你再想一下,想象那个积木的子!”、“这个多简单啊,除了是这样还能是啥样?!”等一堆废话,结果就是孩子继续发懵,我却越来越急......换成了网课“袁辅导”的老师讲,人家就有高招:“小朋友,跟着老师,举起左手,从左向右,一个大力神掌拍过去,把这堆积木拍进右侧墙里面,好了,你再把它现在的样子画下来吧!”一个“大力神掌”,搞定!孩子在兴趣盎然的听课中不自觉地就掌握了这类题目的解题法宝。所以说,老师就是老师,咱家长是必须加双引号的“老师”!
至于“身正”,那可就更难了!越来越感觉到言传不如身教的准确性。孩子就是父母的倒影,你温和,则孩子温和;你暴躁,则孩子暴躁;你遇事冷静,则孩子遇事冷静;你焦虑不安,则孩子焦虑不安;你习惯笑容满面,则孩子习惯笑容满面;你习惯双眉紧锁,则孩子习惯双眉紧缩......

关于“身正”,还有更难的呢!有从政的、也有经商的父母,在社会上打拼了这么多年,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一些负面、浮躁甚至阴暗的东西,而在家庭生活中,夫妻双方的交谈或父母与孩子的对话,常常会不经意的与那些东西相关。比如:我有时为了引导孩子认真学习,会说:“你现在得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赚很多的钱,才能买得起你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我很快发现这种话存在一个巨大的隐患:若过多的跟孩子讲述钱的重要性,时间长了,孩子会认为这个世界上钱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今后赚钱。但若完全不跟孩子提钱,孩子根本体会不到父母赚钱的不易,更不懂得珍惜物品,可以毫不心疼地扔掉价值不菲的东西。仅仅“金钱”这一个主题的尺度把握就如此之难,人生“三观”的培养之难,不言而喻。

此外,生活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父母的思想已不自觉地、或多或少地有了一些趋利避害、追名逐利等世俗功利的因子,如再遇到工作不顺、仕途不畅或者怀才不遇,可能还会怀疑社会的公平正义,甚至怀疑教育的价值:“读书有个啥用?自己堂堂名牌大学研究生,居然赚得没一个专科毕业生多。”如果这些消极负面思想长期霸占父母的头脑,那又怎可能给孩子灌输一个正确、恰当的价值观!
但再难也得去做啊!自己的孩子自己能不管教吗?相信没有一个家长会放任孩子由着各自的性子去学习和生活(根据“熵增原理”:在孤立系统中,体系与环境没有能量交换,体系总是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变化——放任孩子不管,结果不堪设想也可想而知。)而要教育好孩子,家长自己就得先把自己变得更好。这就倒逼我们家长自己也要学习,不断改进、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路漫漫兮其修远矣,教育孩子这个宏伟的课题,需要家长一辈子去修炼、提升和实践。不禁想起了前阵子看到的一段文字,结合自己的思考,稍作改动后用作本文的结束语吧:

亲爱的父母们,我邀请大家读《父母规》100天,每天读一遍,知道不等于做到,请重复100天,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1.从此刻起:我要多鼓励、赞美孩子,而不是批评、指责、埋怨孩子。因为我知道只有鼓励和赞美才能带给孩子自信和力量,批评、指责、埋怨只是在发泄我的负面情绪,伤害的却是孩子的心灵。

2.从此刻起:我要用行动去影响孩子,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孩子。因为我知道孩子的行为不是被教导而成,而是被影响和模仿而成。

3.从此刻起:我要多聆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急于打断、评判孩子;因为我知道聆听才是最好的沟通。

4.从此刻起:我要学会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沟通,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使孩子。因为我知道强制打压只会带来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和反抗。

5.从此刻起:我要用心去陪伴孩子,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孩子。因为我知道只有真正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

6.从此刻起: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孩子一起安静和平的处理好每一个当下。因为我知道脾气和暴力只代表我的无能和对孩子的伤害。

7.从此刻起:我要积极主动的处理好与爱人的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因为我知道“给孩子最好的爱和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

8.从此刻起:我要通过孩子的问题,找出我自己的问题,修正我自己,因为我知道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我的问题,我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

(0)

相关推荐

  • 夫妻双方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一致,智慧妈妈都这样做!

    学员问题 钱利老师好! 我的孩子10岁,先生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等原因,会隔三差五地打骂孩子.先生的打骂行为触及了我的底线,我担心这样下去孩子会变得跟他一样暴力. 我很痛苦,请老师指点. 导师答疑 其实 ...

  •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教育好孩子》之情绪管理

    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进了一个父母成长群,这里有很多专业的老师开课讲解从心理角度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我很有幸听了阮老师的课觉得她讲的特别好,我把她讲的课做成了笔记,想来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

  • 每一个父母都想望子成龙,可你知道聪明的孩子是怎样养成的

    每一个人生孩子的理由一定有一部分是要孩子能够聪明出众,可是在我的咨询中很多老师的孩子虽然很出众,可是还有一部分辍学,因为各种心理问题而不能完成学业和参加工作的.那么很多人就会疑惑,普通人教育孩子可能会 ...

  • 成为真实父母后,孩子竟然优秀这么多!

    上一期和大家聊了聊父母的不真实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一期亲妈和您聊一聊,真实父母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 每个父母都想成为孩子心中最好的爸爸妈妈,他们不但高水平要求自己保持"完美妈妈&qu ...

  • 呵斥教育,正在让你的孩子离你越来越远

    进化妈:父母的每一声吼叫跟呵斥,只会让孩子不断怀疑自己,并且慢慢封闭自己和外界的通道. 作者:慢热的喜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知乎上看到一位妈妈发出的求助. 暑假过完女儿就二年级了. 平时辅导数学总是 ...

  • 【心理咨询】 好的家庭氛围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作者简介]   宁静,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生涯规划指导师,对学生心理.家庭教育有着深入的研究. [案例] 前些天,一位初一学生的妈妈找到我,说自己的孩子已经一个月不上学了,每天不出屋 ...

  •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qu ...

  • 一本绘本仨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

    孩子们阅读绘本与成人的眼光是不怎么相同的,成年人从封面到内容,作个浏览,读读文字,大致就能对书的质量.故事的好坏.要传达的意义作个基本评判.但是,孩子读绘本却不是这样的,他们首先看到的是画面,每一幅画 ...

  • 女王95岁生日 但不再有丈夫陪伴 她开车带着狗狗去散步

    周三,英国女王开车经过温莎城堡,带着她的狗狗去散步,以庆祝她的95岁生日. 今年的这个生日对女王来说很特殊,因为这是她登基以来,首个没有丈夫菲利普亲王陪伴的生日. 女王最近收到了儿子安德鲁送给她的两只 ...

  •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母鸡萝丝去散步》

    设计意图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外国经典图画书,它的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而另一个主人公--狐狸,却在母鸡的背后上演了一出滑稽可笑 ...

  • (原创)王仁凤:我带蜗牛去散步

    我带蜗牛去散步 --<质量>第2课时教学反思 潍坊峡山实验初中  王仁凤 昨天就一直在思考,这一节课是简单一说开下一节课密度还是再上一节质量,昨天纠结了一晚上之后我决定质量用两个课时完成, ...

  • 家长课堂|让我们的互动通向幸福,而不再是两败俱伤

    开满玫瑰花的眼睛 是你的眼睛 是我的眼睛 是我们相映的深心 --廖志祥先生 学生家长:孙老师,我刚刚听您讲的,是不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不作为"?我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 著名幼儿绘本故事推荐《Rosie's Walk》母鸡萝丝去散步

    绘本简介:这是一本绝对会让孩子笑得前仰后合的绘本.超经典,美国亚马逊五星好评. 有人说<Rosie's Walk 母鸡萝丝去散步>实际包括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用文字讲的萝丝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 ...

  • 家长课堂:最高级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做到这7点

    作者:蜉蝣 来源:教师E家(ID: edu589) 好的教育是唤醒,而不是改造.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楚翘朗读音频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的路>一书中说: &quo ...

  • 班级管理之家校共育模式:打造更加课程化、现代化的家长课堂

    [摘要]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