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梁冬对话倪海厦7-2(音频)-六经辨证和人体经络
07
—
平常不得病,小毛病要及时治疗
刚刚讲也是当看到这个病才知道开始时就是风寒感冒,如果以现在西医学角度来看,免疫系统很强的人,就不容易得打癌症。一般来说得了癌症就是免疫系统不行了,才会得癌症。西医也是这样讲,可人的免疫系统如何增强呢?免疫系统查刚开始是感冒,结果中医经方针对感冒就把治好了,有时一剂,有时候六碗水煮两碗,第二碗都不要喝,因为第一碗喝完就好了,有时三-两个小时就好了,最长是隔夜就好了。就是这么快的效果,在这么快的恢复情况下,喝的药又不伤到正气。所谓药不伤正气,就是不会影响到身体抵抗力的问题,所以吃完中药后,不单单是感冒没了,自身抵抗力会增强很多。
因此有感冒了,就吃中药来解表治疗感冒的人,根本就按照中医经方的理论范畴来看,是不会得癌症的。因为其抵抗力强的原因,不要说癌症,感冒都不会得的。
梁冬同学就听说有些人是平常也不怎么得病,一得病就是癌症的呢?其实他平常是有病症的,自己不知道有病,其症状已经出现了,早就有症状了,但因为年轻或是事业心很旺盛,正在做事业,意志力强,人完全是靠意志的。意志非常地强盛,就一直在工作,一直在赚钱,其事业也非常的顺,然后家里非常和睦,就不会想到身体有病的问题。
然而等到事业做到一个阶段以后,身体的病已经变得很恶劣了。有时候失眠,每天失眠不晓得是病,以为是工作太劳累了或是有太多事情困扰睡不着,或者有笔订单没有接到要如何去处理这问题,以为自己在担心这些事情而睡不着。人真是很奇妙的,所以诸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一定要记得讲的六大健康症状,这就可以提前预防很多事情的发生,因此每个人都要随时注意自己身体状况。
08
—
六经辨证之太阳病
刚才讲要读《伤寒》,梁冬同学想重新补一下课,很多朋友不知道什么叫“六经辨证”,六经是什么?跟身体上经络也是一个经,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倪师说这“六经辨证”不能用足太阳膀胱经或是手太阳小肠经,这里的太阳症的时候代表病在表,病在表的时候有几种症状可以知道病在表,比如说无汗,全身肌肉酸痛,骨节酸痛,就是病在表。为什么要强调无汗?因为毛孔闭锁掉了,不能流汗,很多汗液走不出来,本应该走毛孔体表出来,但没办法出来结果汗回流,回流后毛孔收住了。等于是说毛孔不通了,水会滞留在身上肌肉上,这水本应该在身上循环的,结果这水因为表寒受到,感受到风寒,外受到寒,皮肤毛孔收住,造成这水在肌肉里没有办法正常地运行,就是肌肉酸痛了;如果水到了骨节,没法运行,骨节就酸痛了。因此病人无汗、恶寒、怕冷,因为很多水没有办法汽化。
健康的状态下,水是汽化的,当水没办法汽化时,停在肌肉里变成寒水就是冷水,冷水在肌肉里、在关节上就是恶寒怕冷,这种就是表证。还有另一种表证,比如伤于寒的症状并不见得是一定在北方,在南方在浙江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甚至在佛罗里达,在佛罗里达那么热的地方,倪师都看到病人会有恶寒的现象。倪师认为是一种传染性的感冒,感冒病毒会造成这症状,而不是因为当地气候造成这症状。
刚才倪师讲到六经里的第一层,叫做太阳经,很多人都会以为是足太阳经膀胱经上,但其实讲的所谓太阳并不是指这两条太阳经,而是病的症状是表证,是一个体系,只有这些症状列为表证。
刚刚讲的是太阳伤寒,接下去讲太阳中风。太阳中风的症状是有汗,恶风。就是风吹到时会感觉到:风吹来太难过,想躲开风的感觉,就叫恶风。所谓有汗是说汗不是因为运动而流出来,而是会有一点点出汗的现象,这时候用桂枝汤,这种症状可能是另一种感冒病毒造成的现象。
太阳篇有三大的表证,第三个就是太阳温病。很多南派温病派说伤寒家没有温病的方子,所以到南方温热的病治不。实际上错了,太阳温病张仲景有除温病的方子就是葛根汤。“后项强几几然”,为什么用葛根汤呢?例如小朋友最多冬天里在外面玩,或是夏天在外面玩,玩的时候跑得全身都是汗,这时候受到风寒,或是在流汗猛地跳到水里去,结果受到风寒,这小孩子在得到感冒的时候是津液丧失的状态之下得到感冒。所以其身体里面温热,太热了要流汗,这时候得到感冒,就这感冒整个病是把所有水锁在项背的地方,那这时候用葛根汤来把水给蒸发掉。这些都是属于太阳表证的症状。
总而言之,得出个结论:太阳表证就是说,在最表层出现的身体状况的,第一层防御系统,受到外部侵害了。这就是太阳病很正确。
09
—
六经辨证之阳明或少阳
人体防御系统第二层,就是刚讨论过的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进入阳明,一种是进入少阳。如果进入阳明的话,会引起肠胃不适,甚至会便秘,有的人会下痢,有的人胃口没有,有的人拉肚子。所以经方里像承气汤,大承气、小承气,调胃承气;有些泻心汤,五个泻心汤等经方都可以治疗肠胃的问题。就是病如果进到阳明的话,就没有死证,拉拉肚子就好了。这样肠胃的问题就很好治疗。
如果病进入少阳的话,比如全身开合的地方,比如刚前面讲了女人每一个月月经来,每个月到了以后,这奶水会进入到子宫里,子宫就会进行开合,打开来月经就从阴部就排出来,这就是一个开合。其实任何地方都有开合。当这病毒在表的时候,没有办法去治疗或没时间或已经耽误了治疗时机,或是前面医生不晓得用那太阳表证药解表,病进一步就会跑到少阳里,此时病人产生的现象就是往来寒热,就是忽冷忽热的现象,而且兼带有恶心的现象。
如果往来寒热,忽冷忽热但是没有恶心,那病还是在太阳表证。那如果说有恶心的现象,往来寒热的现象,这病就已经走到了少阳。为什么说恶心就表示到了少阳?因为刚才说太阳表证的寒水如果停在表面上,肌肉能造成痛。当那病进入少阳的时候,这寒水就跑到三焦系统里面,三焦系统里面本来是非常热的水,而且有油脂在里面,而那寒水一进来,就顺着三焦跑,跑到肠胃,最明显两肋这地方是最大三焦集会的地方。
三焦就是身体里的淋巴系统,包括脏腑之间的肥油,淋巴系统都属于三焦。两肋之间是很大的一个交汇地方,常常听脂肪肝的病人,因为这里脂肪很多,而难受。这里都是属于三焦,当寒水聚集到两肋中间的时候,寒水会把胃包住,会给胃压力,胃的蠕动受到压阻,就吃不下东西,就会产生恶心。
所以从这地方一看,有恶心的现象,就知道病在少阳,而不仅仅是往来寒热。有太阳表证的时候,知道病在表,但病人体力很好,不会受到真正像出现麻黄汤证或是桂枝汤证,出现忽冷忽热,体力很好,一会赢了,排出汗来,就觉得热了;一会又输了,那病毒要侵回来,就觉得又冷了。那这个忽冷忽热表证的时候,可能是桂枝麻黄各半汤各加一半或是桂枝和麻黄各一;寒比较多,热比较少时候是桂枝一麻黄二;或者桂枝麻黄各半汤,就看其寒证的多少而定。
但是往来寒热的现象,只要进入少阳,一定会出现恶心的现象。
10
—
六经辨证之太阴与少阴
就是所谓的就是从太阳分配到少阳或者阳明,如果前面三个防御系统都没拦住,到第四道防御系统,就是进入内脏了。这时候就要很小心的处理了,对西医来说进入内脏时,刚开始进入脾(足太阴)、肺(手太阴)的时候,西医并不了解,没有办法查到,一定要等到厥阴的时候才把它查到。
刚开始进入脾脏,可能胃口不好,或是常常咳嗽,平常没事就咳嗽,睡眠就会有点影响了,腹部主要是小腹部会比较大,那里面湿会比较盛。这个时候病人,中医就已经开始治疗了。病人比较容易疲劳、倦怠,脾主四肢、主肌肉,以前可以步行、可以登山,现在觉得四肢肌肉比较容易累,变得比较懒了。这个时候呼吸比较不好,或是慢性咳嗽,中医就要开始动手治疗了。如果说在这时候动手,经典处方很多。
如果在太阴证没好的话,就进入少阴,少阴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但欲寐”。所谓“但欲寐”就是睡不够,一天睡了十二个小时起来还是很累,然后随时都想睡觉,这个最明显。有的人大便就延后了,会便秘,看少阴证的时候小便是白的,因为里面是寒症,小便是白的。
同样是便秘,但小便是黄的,所以小便是黄的,就知道是病在腹,就是在阳明症,所以中医写处方前要问病人小便,比如一个人便秘,不用摸其脉,就问:“你小便什么颜色?”答:“黄色、深黄色”。就知道是用承气汤,病在阳明。阳明证就可以知道是肠胃里津液干掉了,很热,所以小便是黄的,津液没了,就好像汤煮过1小时和煮5个小时区别,汤的浓稠度就不一样。
如果便秘,同时小便是白色的,就知道病在少阴。少阴证就是寒,大肠也没有蠕动,根本停在那边,东西累积在里面,根本没有动,没有热能,所以小便出来,清白的。从小便的颜色就可以知道,到底是用少阴症的处方,还是用阳明症的处方,这时候就可以治疗病。所以一定要了解身体的结构,真的解剖学,然后就用《黄帝内经》才有办法开正确的处方。
11
—
六经辨证之厥阴
少阴之后就是厥阴,再深一步到了厥阴,此时寒热就分明了。正常健康人一般常年感觉到头、面、身体是冷的,手脚是热的;但是进入厥阴的时候,会感觉到上热下冷。正常人是上面是寒的,下面是热的,而不正常的人是上面是热的,下面是冷的,不正常就是脚又冷,同时满脸暗疮。这就是厥阴证,寒热很分明,这病就在厥阴。
所以如果病人的症状非常了解,医生辨证正确的话,诊断又怎么会出错呢;如果诊断没有错误,中医师再从药性,这时候再回头看药,一看知道去热药最好药是石膏;去寒药最好的是附子(炮)。把石膏和附子放在一起,一般中医医生来说一个是寒一个是热,两个是极端相反的,不行的。而经方不是这样想,一个是阳药,附子是阳药,附子从田里拿出来的时候,切开来看里面跟水梨一样是白色的,所以附子跟石膏是可以用在一个处方里的,用附子和石膏用在一起,就是把白虎汤和真武汤等就用在一起的时候,煮完六碗水煮到两碗。经方派医生就是希望石膏到肺上面去,上面把其热去掉;而附子把下面的寒去掉。
那具体是怎么去掉的呢?经方的想法思路是这样子的,而药会不会那么听话,病人在喝药的时候,上面是热的,喝热汤下去一喝就想吐掉,因为热碰到热,药也不会那么听话的。因此医生就需要很技巧地告诉病人,煮完这汤药必须要等到很冷的时候再喝,汤药冷的时候病人拿起来喝的时候,上焦是热的,以为喝到是冷的,到了胃里去以后,发觉到里面有附子,结果石膏就往上走,附子就往下焦走,一次下去,寒热一起去掉。
这真的像打仗一样,开处方就真的是打仗,像是在谋略。
12
—
《金匮要略》
刚才倪师讲了《伤寒论》这本书,尤其针对六经辨证的内容讲解,最后再讲讲《金匮》。其实《金匮》是从《伤寒杂病论》里“杂病”那部分拿出来做的。梁同学又问《金匮》和《伤寒》有什么区别?就是“伤寒”和“杂病”两种病又有什么不同?
这问题问得非常好,如果看《伤寒论》的时候,就是一个整体,一个疾病的整体演变过程【延伸阅读郭生白的说白《伤寒论》】;而《金匮》所谓《杂病论》部分,就是得分开来讲病,就是分章节分门别类的讲具体的病,比如这篇专门讨论心脏病,这篇专门讨论肺病,这篇专门讨论肾脏病,这篇专门讨论水肿,这篇专门讨论风湿关节炎等等,《金匮》就是把各种杂病分开来讲解了。
因此刚讲的《伤寒论》是中医的整体观的,把疾病的发展是一个很有序列的过程,是非常有系统的。可见张仲景真的是“医圣”,先《伤寒论》整体化、系统化解决问题后,同时后面又有《金匮》就是《杂病》,所有的分门别类的病统统列在里面。张仲景把其分章分节,后面有妇科,妇人科,妇人科里又分成产前,不孕症,产后,更年期怎么处理,产中即怀孕10个月怎么处理,怀孕中间要有恶心呕吐,妊娠怀孕的糖尿病,怀孕时小便不利等等情况,通通都有相对应的解决药方子。那么详细的东西,张仲景都能够整理出来,所以他就是名副其实的“医圣”。
梁冬同学听倪师讲的就觉得很有趣,但如果没有先通彻的了解《针灸》,没有透彻的了解《神农本草经》,没有透彻的了解《黄帝内经》,那么《伤寒》《金匮》就没有办法读通。所以倪师在《人纪》系列授课里,一开始先教的就是《针灸》,再来教《神农本草经》,然后就是《黄帝内经》,最后才是《伤寒》与《金匮》。
诸位莘莘学子,无论是各大中医教育学院读书的学生,还是社会上中医药爱好者,倪师都希望:如果要研究中医,就先研究针灸。针灸熟练了,再去就要按照《人纪》后面步骤来。不能说我就不要按倪师说的那样子学,自己就要先研究《伤寒》《金匮》,但是最后自己不会用药,没有办法透彻地了解,甚至于是加减药量都会有问题。
13
—
推广中西医结合:中医为主,西医为辅
在中国大陆也千万不要只是来找倪海厦,倪师也没有建议要来《人纪》,中国民间/中医药大学里都有非常多的高手在,就像倪师素未谋面的黄煌,就是很好的经方家;还有倪师很熟悉的刘力红教授;像孔乐凯都是经方大家。中国民间中医经方环境非常好,这次只是刚好有缘,比较运气好有机会跟梁冬在这对话,那真的是很荣幸的。
但要知道倪海厦只是个经方家,千百个经方家里一员。各大中医学院一定有很多人才,因此大家应该集思广益,在中医药大学里读书的时候,应该是中医为主。刚讲了就知道为什么要讲中医为主,西医可以为辅。
比如说西医检查出来尿酸高不高,就知道其有没有痛风;而吃完中药以后,西医说可以检查,尿酸是不是变很低,到底吃了什么导致身体尿酸变那么低?这就通过西医来证明身体尿酸已经正常。对中医来说,也可以证明,去吃个火锅汤,喝完火锅汤,喝两碗还痛不痛?喝喝啤酒还痛不痛?以前喝火锅汤,喝了啤酒,很灵的20分钟马上就发痛风。现在再喝喝看,没有通风了说明那就好了。中医就不需要一定要去做尿酸检验,当然要去做个尿酸检验也可以。中西医结合应该就是:中医为主,西医为辅。
梁冬同学知道倪师本来有个课程叫《人纪》,将近250个小时的课程,浓缩到一个小时,把学习中医,认识健康,整体打通。的确有点太快的精神飙车,不过没关系幸好现在有MP3,可以反复听/反复看,对于这事情是很有帮助的。梁冬同学觉得如果把倪师的这个小时的课程全部听懂了,基本上来说,可以打下非常好的中医基础,也是个中医入门的法则。
14
—
何为人体经络
在节目结束之前,梁冬同学想问一个关于中医人体经络的话题,长久以来也没有讨论讲清楚什么是经络的问题。
人体经络是这样的,可以拿桔子来类比,把桔子皮剥开,里面很多白白的一丝一丝的,叫做橘络;人身上要有经络,就好像桔子有桔络一样。如果桔子没有桔络,其桔皮和果肉之间缺乏了沟通性,所以只有了经有了络,身体才能够运化。
举个例子比如说手太阴肺经在大拇指上;手阳明大肠经在二拇指(食指);中指上是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在无名指;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阴心经都在小指。如果练过擒拿术或者练过中国武术,去抓一个人手的时候,利用大力量去抵御小力量,五个指头里大拇指的力量最强,小拇指的力量最弱。当用手去抓对方手的时候,用大拇指去抵抗其小拇指,可以用4个指头抓到其1个大拇指,这样子整个把手抓住,逃都逃不掉,这个就是擒拿。这是“田忌赛马”!
倪师讲这个的原因是,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上面;手太阴肺经在大拇指上,肺本身就好像空气压缩机一样,例如在修车场里一般电动工具的力量跟气动工具的力量不一样,气动工具的力量非常强。人身上的肺是很大的呼吸器官,除了管呼吸外,其力量出来也是很大的。所以对应到手的五个指头上,大拇指的力量就是最强。如果没有手太阴肺经,没有这条经,肺就是肺,大拇指就是大拇指,就失掉这功能。只要有了肺经,才能够把肺的力量运行到大拇指上去。
所谓的络就是经和经之间的联络员,经和经之间是两条平行的,没有交结,如果没有“络”的交结就不能互相通信,得不到讯息就没法沟通。五个手指头可以随意地这样子动作。现在科技再发达,也没有办法做出一只像人类这手腕里的手一样万能,现在都没有办法做出来。这说明人才是超越科技,科技是不如人的。那手这样动或那样动,能够听从指挥,就是因为中间有“络”连到,才能够互相搭配,互相合作完成动作。
如果没有“络”的连接,五个指头各司各事,那么手就抓不住东西,也没有办法做事,没办法写字,甚至吃饭拿筷子都成问题。所谓联络联络,就是常常保持联络的络,这个就经络的络。
15
—
如何发现经络
梁冬同学有疑问了,很多人都说这经络是看不见的,也不像桔络,掰开上面有白白的一层,经络是看不见的,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实际上之所以看不见经络,是因为现代的生理解剖学是从尸体上去找去看的。西医的解剖学是死人上解剖的,人都死掉了,怎么能够看到水的汽化。所以经络只有在活人身上才能够被觉察到,可是活人身上真的是看不到,因为经络就是水气的道路,简称水气道,水的气道。
打坐练功夫的人会感觉到经络,会知道这气会顺着经络在走,可以感觉得到。因为人在极端安静的环境下,人心里也到了极静,已经没有七情六欲了,然后同时其耳朵已经听不到外界所有声音,极端完全的内视,从里面看,就可以感受得到经络。
所以认为最早知道经络的人,一定是武功很高的或者练打坐的人群。现在很多的练功夫、练气的人,也可以感受到经络存在,可以画出内脏经络的循行,就是因为其功夫底子很深。然后再把其记录下来,一代代传,历代都出很多大师,记录内容就很多。看实际上只是活人身上有经络,而解剖学是死人的,所以发现不了经络;只有生的人、活的人才可以看得清楚经络的存在。这就是两者不一致的地方。
16
—
阿是穴是什么
梁冬同学听闻传说中有个所谓的“阿是穴”,那这阿是穴又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阿是穴就最早从孙思邈开始才有这阿是穴的。现在很多医生就是,比如背痛感觉“阿是”就是找到“啊啊啊,是是是”,这里痛就扎这里,误解为这就是“阿是穴”的意思。那如果是个其他地方痛,这样压的时候病人都很多地方痛,一压病人就“啊啊啊,是是是”就叫阿是,就在这里扎针。针对背痛,如果是一个大区块都有背痛对应的话,在屁股上治疗背痛,屁股上面扎了三四十针,扎的好像刺猬一样。实际上阿是穴是要怎么取?
比如说“腰背委中求”。在针灸里腰背的问题是“委中”为主,委中穴道在后腿的那腘窝里,就是膝盖的后面。如果说在委中以下,对应腰背以下。就是说腰背以下痛,在尾椎骨这地方的时候,其痛的位置不一样,在委中穴以下的地方去按压,当按到有痛点的时候,就代表背痛在这里可以治好。因此不一定要按照足太阳膀胱经的穴道或者肾经的穴道来扎,直接扎那痛点,就叫阿是穴。真正的阿是穴是远取穴,并不是近取穴。
还有一种阿是穴,比如在耳朵上有中医专门的耳针,如果把耳朵倒过来看就像个小婴儿,耳垂的地方是婴儿的头,其脊椎骨,两个腿,内脏等对应区。如果用个探针,要查病人心脏有没有问题,在耳朵的心脏区点,压的时候“啊啊啊”“是是是”,这个也叫阿是穴,代表病人的确心脏有问题。如果病人要确定有没有肾结石,在耳朵上肾的点上面按。或者是子宫肿瘤,卵巢肿瘤,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对应的阿是穴。在耳朵上的穴位上面按,病人如果有那个病的话,在那个对应穴道上面就会痛。就好像前面讲血癌是对应第六胸椎(灵台穴附近),红斑性狼疮是对应第五胸椎(神道穴附近),压到第五胸椎,压下去病人就:“啊啊啊”“是是是”,已经证明其是有红斑性狼疮;第六胸椎的时候“啊啊”“是是是”其是有血癌的。
倪师说其实阿是穴要广义的来看,而不是说压到哪里痛,就扎哪里,现在往往都狭义的这样子理解了。阿是穴用得最多,历史上就是孙思邈,就从孙思邈开始的。
非常感谢倪师又给大家再一次醍醐灌顶,其实梁冬同学真的是觉得如果有朝一日有机会能够有一个大的课程,有很多的朋友可以各自向倪师提问题,然后倪师来统一解决问题,那一定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倪海厦老师也很希望能够拜会大陆各界中医界的人士。倪师相信大家都非常有心,把中医好好发扬起来,中国有非常多的经方家,其实真无所谓温病派和经方派,相信中医追求出发点都是善意的,都是要当个好医生。
只要是好的东西,就要去把其研究发扬得更好,相信现在做的工作只是一个开始,以后的发展更要靠大家同心协力,群策群力才有办法。真正的把中医发展好。把中医发展好,不是个人利益,而是以后世世代代,万千中华炎炎黄子孙的得利,得利的是后代的子孙。
谢谢倪海厦老师,总共7期中医知识的分享和学习!
完稿于:己亥年 丙寅月 丁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