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的角度解读宋代玉器的制造特点
(接上期:宋代时期玉器文化的背景分析)
五代郭威于951年灭后汉,即帝位,易号后周。
954年郭威殁后由养子柴荣继位(世宗),他亲率大军北伐契丹,恢复了瀛、莫、易三州大片土地。
柴荣于957年病故,兵权落到赵匡胤手中。
赵氏于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权废后周,国号大宋。
东北地区契丹族首领阿骨打统18部,灭渤海,建辽朝,平后晋,入大梁。
960年以后与北宋对峙达165年。女真族于1125年灭辽得其旧地,挥戈南下入汴灭宋。
此后,南宋、金、西夏三方互为对抗。
金朝建国119年,于公元1234年被蒙古骑兵所灭,元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灭南宋,结束了几个地方少数民族政权与南宋政权对立所造成的事实上的分裂状态。
这一时期的玉器在历史上交际并陈,我们分为宋、辽、金三个王朝来介绍。
宋代(960- -1279年)玉器鉴定
宋代经济发达,城市繁荣,海外贸易兴旺。
但在政治上、军事上较为软弱,不能统一版图, 与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地方政权长期并存,既相互挞伐,又互通有无。
其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极为密切,对民族的联合与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
宋儒继承唐代士庶知识阶层衣钵,投入科举,积极参政,学术思想有了很大突破。
宋代由于金石学的兴起,带动了玉器文化之兴盛,那个时期,民间鉴赏家视玉器为文玩宝贝,重视收藏、欣赏、把玩。
中国宋代玉器承前启后,玉器画面构图复杂,多个层次,形神兼备,有浓厚绘画趣味,完成了唐玉由工艺性、雕塑性向宋玉的绘画性、书性的转变。
与此同时,宫廷用玉也相当丰富。
而民间传世的宋代玉器,较诸宮廷玉雕及民间宝物,并不逊色。
民间数量之多,品质之精,与宫廷比较,可以解释为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应该归功于宋太祖赵匡胤的经济繁荣,国治安定,贸易兴隆,方有此琢玉文化起飞的果实。
史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入,推动了金石学的兴起,文物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得到承认并开始纳入史学范围。
宋朝开始初期,虽然承袭了唐代遗风,但不久,即创造出自己独有的风格。
同时,官府对于民间制作玉器之精美,有高度的评价。
官府玉器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故在民间设有所谓“玉院”。
“玉院”是民间私人玉作坊,凡经官方认定够水准的雕玉场所,即发给证书,准其为官府琢玉。
除应给付的工资外,“玉院”并无什么特别报酬,完全是凭借所制的工艺品销售价格获取利润。
民间作坊所以愿意接受这项殊荣的理由是,提高了自己的身价。制玉者的身份要高于木匠和其他的石匠和其他手工艺者,都是吃皇家俸禄的“高级技术人员”。
因此,大体也是在宋代,玉器成为文物和文玩,促使民间与皇家均主动地加以收贮。
至于辽、金、元时期的玉器,受宋朝影响很大,除少数有辽、金、元本身的民俗,宗教、地方色彩外,一般玉雕艺术 ,大体与宋代相近。
南北两宋,立国将近三百二十年,有着一段相当漫长的和平时间,玉雕艺术就在这段时间里兴隆勃发起来。
加上宋代文人雅士,赏玉、玩玉、藏玉风盛,于是,造成玉雕艺术文化史上的又一高峰。
在国内外所有描述这段时期的历史和玉器时,都把宋辽金元时期形容为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高峰时期之一,皇家用玉不减前朝,衣有玉束带、玉佩,车有玉辂,乐有玉磬,祀有玉圭、玉册等等。
宋代玉器的普及跟玩赏人普及有关,玉器收藏由内廷扩大到士庶工商阶层、文人士大夫,带动了民间玉作坊实行商品化的生产加工,在计算工本,精打细算的市场选择中,各作坊所碾玉器均要拿到市场作为商品出售。
受市场需求和当时社会画院画风的影响,玉器的雕刻更加讲究三远法和人物比例,注意色彩美,擅于利用玉皮色彩以烘托境界与季节的气氛。
在艺术创造上比唐代玉雕有过之而无不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