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筠松考(节选)

[摘要]考究杨筠松的生平、徒弟及著述,我们可以发现,这位中国风水学说赣南派(形势派)宗师、民间敬爱的救贫仙人,其人其事虽不详于史传,但他却如神话人物一般世代流传于中国风水界人士及民众的记忆当中;其名气之大,以致历代风水名师都希望能在师承上与他有所联系,众多的风水占卜著作也要借他之名来扩大影响力。我们在努力接近历史真相的同时,也希望能更深刻地体味这位风水名师的历史人格魅力以及其博大精深的风水理论。

[关键词]杨筠松 生平 徒弟 著述

风水之术,亦称“青乌术”、“堪舆术”、“相地术”等,自汉始萌,初被列为阴阳五行之流,有汉青乌先生着《葬经》(即《青乌经》)、晋郭璞祖之着《葬书》 (又称《锦囊经》)之说 。“风水”之被定义为“藏风得水”即出自《葬书》 。唐宋间,风水术发展渐盛,并分出两派:“一曰宗庙之法,始于闽中,其源甚逺,至宋王伋乃大行。其为说主于星卦,阳山阳向,阴山阴向,不相乖错,纯取五星八卦以定生克之理。其学浙间传之,而今用之者甚鲜。一曰江西之法,肇于贑人 杨筠松,曾文迪(引者按,应为曾文辿)及赖大有、谢世南辈尤精其学。其为说主于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位向,专指龙穴沙水之相配,而他拘忌在所不论。其学盛行于今,大江以南无不遵之者。二宗之说虽不能相同,然皆本于郭氏者也。业其术者参其异而会其同,斯得之矣。”

杨筠松,中国风水学说形势派(即赣派)的宗师,江西兴国三僚风水名气之源,其人其事鲜见史载却为民间所津津乐道;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风水术中的形法理论,并创立了赣南形势派,后人因此相传为其所撰的著作颇多,却都值得一一反复推敲。本文期望通过考究杨筠松的生平、艺传及著述,以努力接近历史的真相。

其人生平

杨筠松,其人生平不详于史传,新、旧《唐书》更是只字未提,宋始散见于

文人史集,亦只略提名字及著述,如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鼓角沙经一卷,杨筠松撰” ;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杨公遗诀曜金歌并三十六象图一卷。杨即筠松也,人号杨救贫” ;元脱脱《宋史·艺文志》:“杨救贫正龙子经一卷” 。明清时期,随着《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大型类书、丛书及大量地方志的出现,才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方技志》介绍仆都监时提到:

(宁都)【五代】 仆都监。仆,阴阳家。流逸其名,与杨筠松俱官司天监都监。唐僖宗时,黄巢之变,仆与杨避地卜居县西怀德乡,以其术传中坝廖三传。

类似的记载还见于清康熙《江西通志》卷一百六、道光《宁都直隶州志》卷二十六、同治《赣州府志》卷五十九。这位据说与杨筠松共事并一起避地江西宁都县怀德乡的仆都监,其人其事不见于经史,唯见于上述方志。江西赣州府地方志一般认为此人是宁都人 ,“善青乌术” ,虽名字生平均不详,但他对江西风水术的发展颇有贡献,因为是他将风水术传给廖三传,再由廖三传传给廖瑀。尽管如此,仆都监此人及其相关记载仍有颇多疑点。首先是“都监”一职,唐五代并未设立,宋以后始有。《历代职官表》“都监”条云:“都监,宋代武将职名之一,冲要之路以知州知府兼本路兵马都监,而以武臣充副都监。州都监则以较低级之武臣充之,资历尤浅者称监押。” 其次,“司天监”是元的职称,“明代改元之司天监为钦天监,清沿之。掌天文历数占候推步之事。在古代为太史令之职,本属太常,唐代改属秘书省。其名称屡有更改,高宗时一度称秘书阁,武则天时称浑天监及浑仪监,肃宗以后为司天台” ,五代沿唐制亦为司天台监,宋、辽为太史令,金则又为司天台监、司天台提点 。由此可见,如果仆都监与杨筠松均为唐五代人,则他们“司天监都监”一职应是方志作者杜撰或民间误传,后世的“唐都监杨筠松”称号均不可信。另外,有研究者认为 ,仆都监即相传着有《雪心赋》的形家师卜则巍 。由于两人的记载较少且前后不一的地方颇多 ,故此点难考。

对杨筠松的独立记载,较早出现于清谢旻《(康熙)江西通志》卷一百六:

【贑州府】(唐)杨筠松,窦州人。僖宗朝掌灵台地理事,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黄巢破京城,乃断髪入昆仑山歩龙。后至?州,以地理术授曾文辿、刘江东,世称“救贫仙人”是也。卒于?,葬雩都药口坝。(府志)

杨筠松为窦州(今广东信宜)人,在学界已得公认,信宜市新宝镇石垌村杨氏族谱中也有关于杨筠松身世的确切记载:“60世……杨四公,平浪大王,名淑贤。生子三,长筠翌,次筠殡,三筠松……61世,杨筠松,字益、淑茂,号救贫……配窦氏,生子二,襄、弘信。” 据《历代职官表》介绍:“魏、晋以后有金紫光禄大夫之号,谓光禄大夫之加金印紫绶者。唐、宋均以金紫光禄大夫为正三品文阶官。金升为正二品,元升为从一品,明、清废” ,由此而观之,杨筠松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似乎可信,但不知为何方志官宦并不载其名,尚存疑。

至于杨筠松的生卒年,罗勇先生经考察,认为杨筠松为唐末五代人,且死于五代后梁时期 ;三僚曾氏族谱则称“杨公仙师名筠松,字益,号救贫,生于大唐中和甲寅 三月初八戌时……后师徒出游至寒信峡药口坝,杨公寿终,享年六十又七,我祖亲为卜,葬八仙下棋形,时乃光化三年,庚申岁三月初九日也”  ,即其生存年代为公元834-900年。杨筠松的葬地,普遍认为是于都县寒信峡药口坝 (今称杨公坝),康熙《江西通志》 、嘉庆《大清一统志》 、同治《赣州府志》 、同治《雩都县志》均有载,且年代越晚,记载越详,如同治《雩都县志》载:

杨筠松,卒于邑之药口,其徒曾文辿即于坝上扦地葬之,因名杨公坝。人欲寻其冢,不可得。有遇之者,遥见其上有若锡制茶铛一事,就之则化为白鹭飞冲而去;其下堆阜突起,碑碣俱存,因表识其地以待寻,辄又不可得。

上引一段记载有两点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与康熙《江西通志》“卒于虔,葬雩都药口坝”不同,同治《雩都县志》记载杨筠松卒、葬地均为雩都药口,与三僚曾氏族谱提到的杨公寿终之所同。二是杨公冢之幻与不可寻。杨公卒地究竟是虔地还是药口,背后有一段杨公为卢光稠卜地的历史公案。同治《赣县志·轶事》记载了此事:

都监杨筠松,值僖昭之乱,避地于虔,因谒卢光稠,为卜地云:出天子。卢遂改葬其父母,复问:还有如此地否?曰:有一席十八面。曰:何面出天子?曰:面面出天子。卢恐他姓得之,遂毒杨。杨觉,携其徒曾文辿亟去之。至一处所,问何地名?曾答曰:药口。曰:药到口死矣。仇不可不报也。小子识之,说卢王于州之磨车湾安一水碓,十字路口开一井,则世为天子矣。曾曰:何谓也?曰:磨车湾安碓,单打卢王背;十字口开井,卢王自缢颈。后卢果疽发,背痛不能忍,缢死。(府志)

此记载与赣南民间流传的卢光稠毒死杨公一事大同小异,不同在于,民间传说杨公在酒席上没有向卢王泄露天机,卢王心生不快,欲毒死杨公,杨公察觉,便将毒酒倒进胸前的皮口袋,但因毒酒毒性极大,蚀烂了皮袋,渗入杨公的胸前,仍流传有众多关于他扶困济危、助民向富、术力超群的故事传说。如用板凳为管氏定宗祠方向,通过寻找一处风水宝穴来帮助岭东小村庄冀姓抵抗大村庄龚姓的欺压,为无力安葬逝者的家庭择风水好的地方落葬,“石镇黄鲇”惩罚作恶多端的“佯善人”,以风水术助被鬼谷子算为讨饭命的小孩脱贫致富 等。

杨公最终仍难逃被害至死 。

杨公冢之所以不可寻,是因为寒信峡中据传的杨公墓场早在杨公葬后不久便因河堤崩塌而成为河道,杨公之棺木也随之永沉梅江底。民间传说这与杨公弟子(有说是曾文辿,有说是刘江东)为其选错棺材(杨公本意是希望弟子选择铁棺材,但由于他对弟子的失算,最终导致弟子以石棺材来埋葬自己)有关 。传说的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民众在此传说里寄寓了他们对风水先生宿命(漂泊一生,能为他人谋利不能为自己造福)的唏嘘感叹。

此外,方志多有杨筠松或他与仆都监二人窃禁中玉函秘术逃往虔州的记载,这一说法大概最早出自宋濂(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康熙《江西通志》有云:“宋濓曰葬书始于郭景纯,唐末杨筠松与仆都监窃秘书中禁术,自长安至宁都,遂定居焉。” 对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看法是“无稽之谈,盖不足信也” 。尽管被官方斥为不足信的“无稽之谈”,后世地方志仍沿用此说法,民间更是乐于敷衍其事,如三僚曾氏族谱载:

杨公仙师……幼习诗书,一览无遗,十七岁登科及第,官拜金紫光禄大夫之职,掌管琼林御库。至四十五岁,因黄巢之乱,志欲归隐山林,偶遇九天玄女,授以天文地理之术,遂携御库秘籍弃职,云游天下,寄情山水之中,印证所学……如遇吉壤,或图或记,留待后贤而发。逢困而扶,遇危则济,故又得杨救贫之美名。……后朝廷追索秘籍归库,二公(指杨筠松、曾文辿师徒。引者注)得虔州府宪之阴助,置以应籍以归御库,故二公得免于究。

有关杨公的轶闻,明嘉靖《赣州府志》载有杨公以杖为宁都李村人扣石出温泉一事 ,康熙《江西通志》、道光《宁都直隶州志》沿之。兴国三僚一带现今。

结语

考究杨筠松的生平、徒弟及著述,我们可以发现,这位中国风水学说赣南派(形势派)宗师、民间敬爱的救贫仙人,其人其事虽不详于史传,但他却如神话人物一般世代流传于中国风水界人士及民众的记忆当中;其名气之大,以致历代风水名师都希望能在师承上与他有所联系,众多的风水占卜著作也要借他之名来扩大影响力。然而,在这些“名人效应”表象背后,我们更应该发掘并弘扬的是杨公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扶困救贫的美好人格,以及注重实践实证的研究精神。

作者简介

叶春生:男,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程肖力:女,中山大学中文系民俗学专业12级硕博连读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