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己谓忠,推己谓恕

艺述史官方原创

“忠恕”这个词大家了解吗?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当中,原话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意思就是说孔子提倡的“道”,就是忠恕。我们进一步解释这个词语,朱熹在文章中说过,“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什么意思呢?尽己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今天,跟大家分享《格言联璧》当中认为的“忠恕”,归结为两点。

第一点

不议论别人的得失

这点归结为“忠”,原话是“事后而议人得失,吹毛索垢,不肯丝毫放宽;试思己当其局,未必能效彼万一。”在事后议论别人的得失过错,吹毛求疵,一点小事都不放过对方。那么就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处于这种局面的话,能不能做得比对方好。古语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没事的时候,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反省自己,而不是挑人得失。

第二点

不说三道四,说人长短

这点归结为“恕”,书里说,“旁观而论人短长,抉隐摘微,不留些须余地;试思己受其毁,未必能安意顺承。”意思是背后议论别人的长短,喜欢刨根问底,不留余地。那么也换位思考依稀啊,如果换成是自己背后受别人的指指点点,自己未必能够承受得住。冯梦龙曾经也说过,“是非只为多开口”,有些是是非非就是因为话太杂造成的。

关于不议论别人得失,不说别人是非长短这两点,清代学者魏禧对先人留下来的经验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口无遮拦,会容易把智者说得愚蠢。局外论人,一身轻松,会很容易将难事说得很简单。而这两个都是不忠不恕的。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凡事能将心比心的话,不妨就多一份真心,多给别人一些理解跟帮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