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记忆】消逝25年,还记得那条青岛“杀人街”吗?
提起“杀人街”,老青岛人肯定都有印象,不觉间,这条大名远扬的小吃街至今已经消逝了25年之久。
“杀人街”其实就是一条餐饮街、美食街,坐落于青岛文登路与南海路交界处,与第一海水浴场一路之隔。
1988年夏季,文登路1号的“汇泉酒家”有一个长期荒废的后院,七、八家卖各种小吃的摊点在这里支起来。刚刚洗完海澡的市民,在这里可以填一下肚子。后来,有的摊主支起了“帐篷饭店”,很多人跟着仿效,小吃街的规模越来越大。到了1989年,工商部门开始管理这条街道,赚了钱的摊主们拆了帐篷,盖起了小房子,商铺建筑就像现在的集贸市场,简易的平房,高高地穹形透明玻璃钢瓦盖在上面,不算宽敞的水泥“街道”,方便商户倾倒污水,也方便了游客穿着泳衣打着赤脚就餐。当时的店铺最大的有三间屋子,最小的就一间屋。规模最大的饭店,也只能摆下七八张饭桌,更多的是坐着马扎。后来随着有经验的酒店经营者加入,使这里迅速升级,成为餐饮一条街,汇泉海鲜一条街也就形成了。
《杀人街的故事》截图
改革开放的头几年,这里是青岛餐饮业内最早的“个体户”集聚地之一,之前,不管是经营海鲜的商铺,还是经营海鲜的餐馆,青岛没有真正海“鲜”,就连闻名岛城的“青岛蛤蜊”,也都是用水冲洗净外壳,当天上货当天卖,吃的时候也不免会感到牙碜。但“杀人街”的海产品却是名副其实的海鲜,他们把蛤蜊用就近的海水,养在食客看得见的盆子里,把从渔民手中购得的活鱼、八带、“石夹红”、海螺等养在玻璃缸里,让食客随意挑选。他们学习了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抓住了内陆游客难得一见真正海鲜的心理。现杀现卖的海货尽管要价奇高,可还是每天吸引着大批外地游客争相尝鲜,这里也由此成为国内享有盛名的海鲜一条街,近百家经营活海鲜的个体小吃店紧紧相挨,尽管只是大排档,但是每天人山人海。
这里曾因其价格较高,宰客现象严重,落了个“蛤蜊数着个卖”的恶名,后来随着陪客、宰客等不正当竞争的出现,曾被《中国消费报》曝光,文章的题目就是《这里有条杀人街》,“小吃街”因此而名声大振,其名字也被“杀人街”的不雅称号所取代。这也引起当时市领导的关注,曾禁止政府机关人员到“杀人街”招待消费。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杀人街”的经营。
那时在这条街上请客或吃顿饭,也是一种炫耀,当年能到“杀人街”与朋友们一聚还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那时岛城的许多“款爷”和年轻人都为能出入“杀人街”而自鸣得意。当时的杀人街,就是一浴甚至青岛的一道风景线和特色景点。
电视连续剧《杀人街的故事》拍于1992年,共8集,由王志文、宋春丽主演。讲的是在改革的大潮中,青岛一条专营海鲜的小吃街应运而生,有人称它“美食街”,有人称它“杀人街”。在这条街上,小业主们用海鲜为饵,眼疾手快、落刀无情地“宰杀”着饕餮食客,演出了一幕幕色彩斑斓的人生戏剧。
该剧通过这条小街,透视出改革大潮对人心灵的震荡冲击及人们生存方式与价值观念的改变与重新确立,同时也展现出海滨城市的文化特质。
电视剧播出后在全国引起较大的反响。杀人街却在电视剧播出后的第二年,进行了拆除重建,是改造还是舆论的原因不得而知。原来几条迷宫似的街道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外表气派的现代楼宇,也就是如今的汇泉商业广场。新的楼体建筑面积16181.45平方米,上下共7层,其中地下3层,地上4层(带阁楼)。“杀人街”的改造始于1993年初,但直到1999年才竣工,2000年1月最终通过消防验收。
奇怪的是,旧房拆除的同时也断送了曾经的繁华,竣工后的汇泉商业广场大多时候是沉寂的,仅有一层的网点出售和出租。每年夏季,这里会和海水浴场一样,热闹一番,买各种泳衣的门店变得花花绿绿,但也仅此而已。
日渐萧条的汇泉商业广场因为经营不景气,加之其归属方也是资不抵债,2008年初开始了拍卖、改造等折腾,2010年,又重新启动了“杀人街”的复活计划,利用东西两条地下通道,打造类似于“杀人街”的地下特色美食街,但同样惨败而终。再后来,即使在旅游最旺的夏季,这里也是人稀车少,杀人街兴旺的景象终成昨日黄花,一去终不复返。
改造后空旷的汇泉广场美食街
“杀人街”最繁华的时候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也是青岛改革开放后最早形成的小吃集中地之一,它不但引领了青岛整个小吃的潮流,而且曾经见证了青岛小吃的辉煌。后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市政府东迁带动的东部发展和以闽江路为中心的美食街的兴起,杀人街逐渐衰落。
作为青岛有名的海鲜一条街,曾经的这里不但有灯火通明的繁华,还因《杀人街的故事》而名扬全国。然而,令不少人颇为遗憾的是,这条街变成了汇泉商业广场后的日渐衰败。当时很多市民都盼着一浴附近能重建起一个价廉物美的美食街,没想到'杀人街’一拆,昔日的商业繁华也随之逝去。后来谈起“杀人街”来,都觉得很是可惜。时至如今,它留给老青岛的更多的仅是回忆和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