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系统评价再评价及子代发育临床研究
1.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系统评价再评价目的:对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探讨方法学偏倚及结论的可靠程度。方法:制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编写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WanFangDate)、维普数据库(VIPDatabase),筛选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Meta分析/系统评价。采用AMSTAR(A Measurement Tool to Assess Systematic Reviews)方法对纳入研究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方法学治疗评价。运用 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方法对纳入研究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各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分级,主要再评价指标包括排卵率、妊娠率等。结果:研究共纳入文献6篇,其中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2篇。应用AMSTAR量表对6篇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总分在4-9分之间,其中高质量文献1篇,中等质量文献4篇,低质量文献1篇。再评价主要结果显示,补肾、活血类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在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妊娠率、血清FSH水平相对西药对照组均起到了改善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但证据等级多为低和极低。主要原因为研究局限性、不一致性、不精确性、发表偏倚。结论: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与西药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可以为中医临床医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提供参考。但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方法学质量总体不高,结论的证据水平普遍较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做为支持,需要临床研究者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2.基于马堃教授治愈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临床验案的数据挖掘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马堃教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诊治思路、诊疗及用药特点等进行总结,以便指导临床,同时为科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经马堃教授诊治后成功妊娠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165例验案,共1482诊次;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结合不孕患者的特点,针对中医症状、用药等数据进行挖掘,人机结合,全面系统的总结马堃教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用药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提示,1482诊次共涉及中药402味,用药总频次24156,使用频次前30位的药物以补肾类(40%)、活血类(23.3%)、理气类(13.3%)类中药为主;
经数据挖掘得到导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
核心药组即补肾活血方(
菟丝子、桑寄生、续断、五味子、枸杞子、女贞子、当归、赤芍、川芎、香附、川牛膝、益母草);
药物配伍分层网络显示马堃教授常用
补肾类药对组合为补骨脂-骨碎补,黄精-山茱萸,紫河车-鹿角霜等;
活血类组合为三棱-莪术,苏木-土鳖虫,僵蚕-地龙等。
结论:数据挖掘结果与中医理论相契合,并得到了马堃教授的认可。导师认为肾虚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基本病机,血瘀为贯穿始终的重要因素。在辨治排卵障碍性不孕时,要牢牢把握紧肾虚与血瘀的密切关系,补肾为本,活血化瘀贯穿治疗始终,灵活运用补肾活血、益气活血、温阳活血、理气活血、活血利水等中药加减化裁处方。
3.补肾活血方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作用机制探讨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补肾活血方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预测,从而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1.以Anovulatory Infertility为疾病名称,在OMIM数据库中检索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相关基因;2.基于Batman-TCM数据库,检索
补肾活血方(菟丝子、桑寄生、续断、五味子、枸杞子、女贞子、当归、赤芍、川芎、香附、川牛膝、益母草)中单味中药的相关基因;将补肾活血方中的12味中药按照功效功效分为三类
:补肾药(菟丝子、桑寄生、续断、五味子、枸杞子、女贞子、川牛膝)、活血药(当归、赤芍、川芎、川牛膝、益母草)、理气药(川芎、香附)
。应用Venny 2.1软件,对相同功效下,不同中药的重合靶表进行筛选,得到补肾活血方中不同功效药物的相关靶标基因;3.将预测得到疾病靶点与补肾药、活血药、理气药的相关靶点分别映射于STRING软件构建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并将结果导入Cytoscape3.6.0进行拓扑结构值计算,获得核心的作用靶点,并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4.筛选得到的药物-疾病靶标在用DAVID软件进行功能注释生物信息学分析,富集KEGG通路,并与中药功效进行关联,建立补肾活血方药物—功效—药理作用—相关通络的网络图,对补肾活血方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作用机制做初步探讨。
结果:1.预测得到与排卵障碍性不孕相关的疾病184个,与补肾药相关的药物靶标168个,与活血药相关的药物靶标360个,与理气药相关的药物靶标104个。2.通过网络拓扑结构值计算,获得补肾药药物-疾病核心靶标84个,活血药药物-疾病核心靶标116个,理气药药物-疾病核心靶标54个。3.通过通路富集分析得到补肾药相关信号通路5条,分别为: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视黄醇代谢、钙信号通路、GnRH信号通路、脂肪细胞因子信号,这些通路与人体神经调节、激素代谢维生素代谢、脂代谢有关。活血药相关信号通路12条,分别为: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柠檬酸盐循环、阿尔茨海默病、长时程增强、组氨酸代谢、GnRH信号通路、药物代谢、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这些通路与人体神经调节、激素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调节、药物代谢有关。理气药相关信号通路3条,分别为: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雄激素和雌激素代谢、视黄醇代谢,这些通路与激素代谢、维生素代谢有关。4.通过对补肾活血方中12味中药潜在靶标作用的生物学过程进行总结,并与中药功效进行关联,建立了补肾活血方药物—功效—药理作用—相关通络的网络图。结论:AR、PGR、CFTR、VDR、CYP19A1和ESR1靶标可能在排卵障碍性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和钙信号通路起到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作用。4.补肾活血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代(婴幼儿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目的:调查分析经中医补肾活血方案治疗后妊娠成功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所分娩子代的体格与智力发育指标,为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安全性提供证据。方法:随访调查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代中分娩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北京地区常驻人口且能够参加本研究的3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按照1:2个体病例匹配原则及匹配因素随机选取同时期北京妇产医院孕前及妊娠期未系统服用中药的健康孕母所生育的子代6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小儿在出生时、12月龄、24月龄体格与现时智力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小儿在出生时的身长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小儿在出生时体重、12月龄及24月龄时的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代无致畸作用;补肾活血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代出生时体格发育无不良影响;补肾活血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代婴幼儿时期(0-3岁)体格与神经精神发育无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