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出自《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意思是,上德之人无为而无所不为。下德之人有心作为而无所作为。

曾仕强先生解读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德有德是因为它无为而无以为,它不违反自然,它没有“有”心,不故意要做出来好像自己有德性似的。

无以为的“以”,就是有心,就是故意。我故意很有礼貌,表示我有修养;我很想要那个东西,但是我故意推辞;我很想当这个官,但是我故意说让别人来,他比我行。其实这些东西,在老子看来,都是不自然,不率性,都是做作。

这种人我们不能说他不好,但是很可能是不好的,因为他内心的动机已经很不纯正。所以一个人,能够做到无为而无以为,能够做到做事没有任何心机,也没有任何权谋,根本不想自己要达到什么目的,不把品德修养当作手段,那这个人就真正具有高尚的品德,即上德。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德跟下德都是无为,但是上德是无以为,下德是有以为。我虽然没有违反自然规律,虽然还是凭良心,但是我已经开始有目的,开始有功利心,这就差一点儿了。

我们把《道德经》读通了,还要配合时代,然后做一个调整。我们要分清楚,同样是无为,但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想想后果,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代,你不能不顾虑别人的看法。因为以前的人,相处的时间久,日久知人心。他知道你的推辞,不是以退为进,你是真诚的,不是在假装。而现在没有人知道,大家反而都怀疑你又来耍手段,又来玩手腕了。

傅佩荣先生解读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推崇禀赋的人无所作为,并且不存在任何目的。因为你推崇的是禀赋,我的德本身就够了。我顺其自然去发展,无所作为,也就是无心而为,当然不存在任何目的。

在帛书本《老子》里面,没有“下德无为而有以为”这句话,王弼本里有。

南怀瑾先生解读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这句话是解释上品的道德行为,是说做了善事,看不出来他在做善事。“上德无为”是说上德的作用,是合于形而上的道体;“而无以为”是说他在作用的时候,是自然的,不会给人看出来,没有一个目标,也是很轻松地把一件事做了。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等而下的“下德”,就差一点了,是有所作而有所为的,看起来孜孜为善,人人知道他是好人,又做好事。这是划分“上德”与“下德”的原则标准。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