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出自《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意思是,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吉事以左为上,凶事以右为上,战争中,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这是以丧礼形式安排的。死伤过多,以悲痛之心对待。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形式祭奠死去的人。
曾仕强先生解读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胜利不是什么美好的事情,如果把胜利当作美好的事情大肆庆祝,就是在向大家宣扬很乐意杀人。杀的人越多,越感觉荣耀,就叫作“好杀”。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好杀是一种很残酷的行为,凡是把战争当作是美好的事情,到处以杀人为乐的,不可能实现治天下的意愿,更不能谈什么地球村这一类的事情。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我们一般的礼仪,凡是好事情,或者正常的情况,都崇尚左边,以左为大,以右为小。但是战争这种凶事,刚好是倒过来的,以右为大,以左为小,跟葬丧一样,这叫作异常的礼制。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如果是宰相的话,左宰相比较大,右宰相比较小。而将军就不一样了,左将军比较小,右将军比较大。所以说偏将军,其位置在左边;上将军的位置是在右边。老子的意思是在形式上告诉大家:兵者不祥之器也,少动为妙。
言以丧礼处之。这种事情应该当作丧事来处理。如果有机会参加丧事的最后祭典,大家就可以看到,左边是比较小的人物,右边反而是比较大的,跟正常的位置是颠倒过来的。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争免不了要杀人,杀人的事情是不应该庆祝的,要用悲哀、哭泣来对待、处理。
战胜,以丧礼处之。取得胜利了,要把战争当作丧礼来处置,表示以后不希望再发生这样的事。老子处在当时的社会,对战争很厌恶,这种心情我们可以体会。就算几千年后的现在,我相信大多数人,也是不喜欢战争的。
对于这篇讲战争的文字,我们应该好好地汲取教训,以战止战,而不是好战求胜。战胜,要用丧礼来处之,就是希望后代子孙汲取教训,不要再让这种不幸的战事发生。
南怀瑾先生解读
“胜而不美”,战争是不得已的事,纵然打了胜仗,也不值得颂扬。“而美之者,是乐杀人”,所谓战胜的美,只是喜欢杀人而已。“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一个喜欢杀人的人,终归是要失败的,所以,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中国的古礼,尊崇左方,所以说“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拿现代的军事组织来说,总司令在右边,副总司令在左边。因为,当一个作战命令颁下以后,打起仗来,成千上万的生命就会牺牲,这是凶事。
“言以丧礼处之”,应该怀着丧事一样的悲痛心情去处理。“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对死伤的敌人,也要有哀痛悲伤之情。“战胜以丧礼处之”,即使战胜了,也不应该骄矜得意,还是要怀着丧礼哀痛的心情,来处理战后的一切。
道家军事哲学的思想,很多是引用《阴符经》的道理。道家与老子有关的典籍,太上十三经之一是《阴符经》。其中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星辰隐伏;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天性人也”,人代表天地之中心。“人心机也”,人的心理与宇宙相通,是心物一元的基础。“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人的思想和心理不能随便动一个杀念,或动一个恶念,那是与仁爱的天性相反的。
“天发杀机,星辰隐伏”,这是说上天发动了杀机,便要摧残人类万物,或刮台风,或下暴雨,日、月、星、辰都要隐伏起来看不见了。“地发杀机,龙蛇起陆”,甚至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种种的自然灾害,这个时候,地下的一些生命,就从地下钻了出来。例如在夏季,如果突然看到蚂蚁搬家,一定会下大雨,涨大水的。有很多的动物,都有预感。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人若有发动战争的心态,那太可怕了,天地都要为之变色。但是人的杀机起了以后,发动的战争是不是一定不好呢?那又不尽然,因为革命以后,才有真正好的建设,这是军事哲学另外一面的说法。
比如佛家讲的劫运到了,在劫难逃,但是一个劫运过去,好的就会兴旺起来;所以,“天人合发,万化定基”,一个新的局面,才能开始。就像一个人生了重病,非开刀不可,是生是死并不一定,就看运气如何。如果一刀下去能起死回生,就是“天人合发,万化定基”,重新开始一个新生命了
《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