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诵读-专栏】回老家 / 作者:碧林听涛 ;诵读:碧林听涛

回老家

作者:碧林听涛;诵读:碧林听涛

在儿时的记忆里,回老家是一件让人兴奋和期待的事。因为,这意味着可以离开生长的油田,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一)

父亲的老家在山东,母亲的老家在四川,一南一北,父母四年一度的探亲假只能回一个人的老家。父亲的山东老家还有他的两兄弟陪伴着年迈的奶奶,如果有事,父亲也可借出差的机会独自回去探望一下。所以,探亲假就用来全家出行,回母亲的四川老家了。

记得第一次回老家时,我刚满六岁。四川老家打来电报,说外公的身体孱弱,状况很不好,让母亲回去探望。正好暑假来临,父母请好了探亲假,带上大我两岁的哥哥和我,踏上了回老家的旅程。

七十年代中期,交通不便,已不记得是怎么到达沙市的码头,大概是先坐的“便车”后搭的班车吧。小时候,如果需要到哪里去,就会听到父亲说:回头看看单位有没有便车吧。所以,觉得“便车”是一种很神奇的车,可以去到任何地方。

站在码头上,望着江边停泊的那艘巨轮,我和哥哥被惊呆了。天色渐晚,巨轮上灯火通明,在宽阔的江面上显得蔚为壮观。怀着激动的心情,跟着人流鱼贯地来到船上,找到了我们的舱室和床位。还记得是四等舱,舱室贯通轮船的左舷和右舷,两边排列着高低床,可以住很多人。可惜的是,父母不让我们到处跑,让我们上床睡觉。于是,带着满满的好奇和兴奋,进入了梦乡。

(二)

第二天一早,被悠扬的音乐声吵醒,赶紧跳下床,跑出舱外,抓着船舷栏杆看外面的景色。轮船已经开动,速度很快,在宽阔的江面上乘风破浪。江面上有拉着木材或沙石的拖船在行驶,也有和我们一样的客轮在远处和我们相向而行,两船都响起了汽笛象是相互打着招呼。最让我诧异的是江面上的木排,成千上万根木头被连成长长的木排,几个精壮的赤裸上身的放排人在木排尾部摇着粗壮的摇橹,另外几个手拿长篙,在木排上如履平地,在离我们不远的江面上,飞快地顺流而下。

强劲的江风把我的注意力吹回到船上,好奇心又起,便和哥哥很快地把轮船各层穿了个遍。这船上有餐厅、有商店、有卫生间,下面一层还有很多人没有床铺,只是一张草席往甲板上一铺,盖着一床毛巾被就睡下了。再往上去是四人间和两人间的舱室,大概是三等舱或二等舱的所在了吧。最想去的船头和最顶层的甲板是去不了的,被链子锁着,望过去,似乎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在甲板上走动。

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回到我们的舱室里。时而和哥哥玩玩扑克牌,时而躺在床上,听广播里播音员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讲述长江沿岸的传说和历史故事。每当听到的传说和历史故事和船正在经过的景点相关,我们就会跳下床来,跑出舱外到船边去观看。

记得的景点有:白帝城、张飞庙、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神女峰等等。这些美丽的传说和历史故事伴随着相关的实物景点,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难以忘怀的印迹,为即将入学的我做了个很好的人文地理和文学历史知识的启蒙。

最让我神往的传说和景点要数神女峰了。站在船边,听着广播指引的方向仰头搜寻,终于在远处的一座山峰的平坦处发现了她的身影,她坐在那里,象是披着一头长发,望向远方。传说她在等待远行的丈夫归来,久而久之化身为石。这个传说让我童年的内心充满了悲悯,我在想:她的丈夫要是回来了,看到他的妻子成了块石头又该是怎样的伤心呵!

哥哥说:那当然是假的,是传说。但我宁愿相信那是真的!

(三)

那时候长江上还没有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不记得船行了多久进入了三峡,只记得三峡的秀丽和壮美,似近在眼前。巨龙一样的长江被两岸绵延的群山簇拥着,蜿蜒曲折,轮船逆流而上,向着前方雾气笼罩的峡谷深处驶去。两岸的一座座山峰越来越高,高到要完全仰起头才能看到山顶,而那山顶却象是已经插入到了云霄里。

青山翠绿,绿得让人心醉。依稀可以看到山上的羊肠小径,象昆虫一样大小的农人在小径上行进着,有时会向着江里的船喊上几声,轮船也拉响了汽笛象是在回应,喊声和汽笛声在峡谷中回荡着,显得宁静而悠远。

船越行越慢,也越来越颠簸,听着轮船发出低沉的轰鸣在激流中前行。舱室里渐渐地暗了下来,跑到舱外看,发现峡谷已经窄到象是要把轮船夹住,对面的崖壁象被刀砍斧削,垂直壁立,纹路清晰可见,似乎触手可及。往上看,高远的天空成了一条线,我们象是跌入到地缝深渊里,我幼小的心灵被这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震撼了。

十年前,携妻子和五岁的儿子乘坐豪华游轮重游三峡,站在阳光甲板上,欣赏着依然秀美的三峡风光。只是,高峡出平湖后,许多儿时见过的景点都被淹于水下,那高远一线的天空和滩急深邃的峡谷已然消失了,不免心生些许的遗憾。

(四)

夜至重庆,停船上岸。七十年代的大城市不象现在,到处霓虹闪烁,灯火通明,亮如白昼。这座山城的夜晚,只看到随着山势起伏的满山的灯火,和满天的繁星连成一体,显得神秘莫测。第二天,随着雾气的逐渐消散,这座醒来的城市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老电影里才见过的欧式大厦和破旧矮小的房屋混杂着,背着大气包的公交车慢慢地开过街道,车夫努力地用身体下压着满载货物的板车,却也能蜻蜓点水般地快速地拉着车奔跑,慵懒的缆车缓慢地越过雾气弥漫的江心滑向对岸……

终于坐在了绿皮火车的座位上,其间的过程已经淡忘了,只是感觉不是太容易。座位很快被坐满了,人越来越多,很快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我在想:他们为什么不等下一辆呢?火车开动,向成都驶去,听父母说:我们是不用坐到终点站的。

车厢内拥挤嘈杂,空气混浊,全然没有客轮上自由舒适,更没有美丽的风光可以欣赏。看了会窗外移动的景物,很快就睡着了。中间似乎醒来几次,感觉天黑了,车厢里亮起了灯。而每次睁开迷离的睡眼都看到,坐着的和站着的人换成了不同的姿势,换成了不同的人。

被父母叫醒,说我们到站了。下车四望,是个清冷的小站。天还未亮,在一张昏黄灯光下的长椅上坐下,等大姨父找便车来接我们。又趴在母亲腿上昏沉地睡去,醒来天已擦亮,大姨父坐着一辆解放卡车来接我们了。坐在驾驶座里,卡车左弯右拐,起起伏伏,发出轰鸣声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进,一点儿也不象我们湖北的路那样平直,很少拐弯,于是在颠簸中又睡去,醒来时己来到一个小镇上了。

(五)

在镇口戏台前的广场上下了车,我们牵着母亲的手向镇子里走去。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是连成一体的木制房屋,我们来到一家堂屋前,这里就是母亲从小生长的地方――母亲的老家了。堂屋的竹躺椅上躺着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看见我们并没有坐起来,只是微微抬了抬手,嘴里嗫嚅着什么。母亲眼圈红了,拉着我们来到老人身边,让我们喊外公。

不知道外公是从什么时候躺在这张竹躺椅上,还要躺多久?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外公象是一直躺在那里,从来没有站起来过。也许晚上我们睡下后,会有大人扶他回房休息吧?有时从门口路过的行人会用我听不懂的方言向外公打招呼,大概是说:叶医生,还好嘛?外公会微微抬一下他的手,嘴里“嗯”上两声算是回应。这次探望回去后不久,母亲就接到了外公去世的电报,母亲哭红了双眼,默默地给我们兄弟俩的左臂上各套上了一个黑布箍。

记得回到老家小镇上的第二天就是“赶场”天,小镇上一下子多出了好多的人。很多人背着背篼,背篼里背着孩子或是各种物品,赤着又宽又厚的双脚,匆匆地行走在小镇的青石板路上。牵着舅娘的手去买菜,来到前一天下车的戏台广场上,这里己是摩肩接踵,水泄不通,除了卖各类青菜的,还有卖鸡、鸭、鹅、兔甚至小猫小狗的。我看见四五个精壮的汉子,赤着双脚,抬着一头被倒吊在木杠上的大肥猪,发出整齐的“嘿嘿”声,飞快地从镇子口向这里奔来。

“赶场”天过后,小镇上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不记得是舅娘还是三姨妈牵着我,走在小镇上逛街。街道旁的住户也是卖各类物品的商户,有卖背篼竹筐的,有卖布匹杂物的,还有茶馆和餐馆。最吸引我的,还是门口锅里冒着热气,摆满各种调料的小吃店。直到现在,当年曾经吃过的红糖凉糕和黄凉粉的味道,一直是我再未曾寻觅到的味道。

在小镇上住了几天,我们被大姨父接到离此不远的大姨妈家里。这里是四川油田的一个厂处驻地,环境和湖北的油田差不多,整天和三个姐姐及一群孩子疯玩一处。几天后,又来到在成都的大学任教的三姨妈那里,大人带着我们游玩了动物园、杜甫草堂、武侯祠等景点后,踏上了回湖北的列车,结束了回老家的旅程。

(六)

后来,又回过两次老家后,我上高中了,上大学了,工作了……再也没有回到过那个古老的小镇。听说后来小镇被改建了,戏台、木房全都拆毁了,建起了砖混的两层商品房。青石板路也筑成了水泥路面,和其他的小镇别无二致了。再后来,年迈的舅舅也离开了小镇,到成都的表姐家居住了。那里除了外公外婆的坟冢,再无其他亲人。

几十后的今天,我还时常回忆起儿时回老家的辛苦又充满乐趣的旅程,回忆起那小镇上的青石板路以及氤氲着晨雾和各种香味的古老街道。它象是一支画笔,在我童年的脑海中画下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它又象是我人生中的第一部教科书,为我展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而对于我的父母,对于过去和现在的许许多多的父母,回老家不仅仅联系的是亲情,更是归乡游子的脚步和他们遥远的乡愁。他们希望把这乡愁深植,深植在子孙后代的脑海里,让他们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又该如何走向远方。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诚邀加盟

《金陵文学家》诚意邀请有缘朋友加入编辑团队:

1.  文字编委:有较好的文学素养;

2.  朗诵主播:擅长文字朗诵或者儿童故事播讲;

3.  版面设计:熟悉微信平台文字版面设计。

    有意者请联系主编 醉卧蘭亭(yf476800)

【作者/ 主播 简介】

碧林听涛:本名朱涛,生长在潜江,江汉油田第二代石油人。现在江汉油田从事财务工作。爱好旅游、摄影、阅读、朗诵,有感兴趣的题材时也动笔写写,以娱闲情。

作者风采

(0)

相关推荐

  • 【今日头题】| 习钢作品: 回忆52年前的一次旅行

      在阳光明媚的五月,我陪同85岁的父亲回河北老家探亲.我们乘高铁从成都出发,13个小时就到达了河北省石家庄市.从石家庄回成都坐飞机仅需要2个小时.如今的交通四通八达,出行方便,用不着为东转车西找店而 ...

  • 阅读悦读丨廖金《妈妈的除夕》(散文)

    [阅读悦读·散文]廖金<小狗叮当> 文/廖金 [作者简介]廖金,绵阳市作协成员.喜欢用文字记录过往,表达情感!作品见于<绵阳日报><蒲公英>及网络平台. ----- ...

  • 吉 壬:母亲的精神食粮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哟 ☀ 让你更懂巫山!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1984年正月初四早餐,我家吃的还是包谷稀饭.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解解春节四天的油水. 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做出这种"营养搭配& ...

  • 【二哥●亲情(22)】多么多么希望二舅舅能够无疾而终

    我有四个舅舅,一个"大舅舅",三个"小舅舅". 为什么有三个"小舅舅"呢?因为,我们九个外甥,除了大舅舅我们叫"大舅舅" ...

  • 20210712老家好

    ​        [乐乐语录] (20210712) 去年乐乐说起老家总说一万个不好.今年刚放暑假,爸爸带他去老家玩了几天,回来后说老家一万个好,什么都好.乐乐与外公对话: 外公:"这次回老 ...

  • 川江挽歌!旧岁月“放排”凭人力,新时代实施船“拖排”

    把舵:昔日川江放排场景 朋友,你可曾听说过川江放排?或有幸见识川江放排.木排于川江漂游的场面?听说过放排,那是传奇故事:见识过放排,定会心存敬意.满脸惊愕吧?! 伐木下山入水 云.贵.川之大山自古物华 ...

  • 国庆居家游:老家闲情

    成熟的稻田 1 国庆期间,没有去景区打卡.赶拥挤的人潮.大部分时候,躺在家门前的躺椅上,看金黄色的稻田.蓝白分明的天空.不远处的青山,发呆:身旁伴着外婆.母亲,听她们闲话家常.傍晚,与母亲在田埂上散散 ...

  • 听母亲说

    母亲住在乡下老家.自我离开故乡后,每隔个把星期,我们都要相互打个电话.母亲很明事理,懂得很多,一点都不像乡下老太太. 今天跟母亲通电话,聊了老家的一些事情. 母亲说:今天下雨在,没有出门做事.刚才村里 ...

  • 落苏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2015-08-13 08:46 孟苏 女儿生日前一天,岳母从乡下赶来,带来了满满一袋蔬菜,有黄瓜.豆角,还有茄子. 今年雨水多,菜难种,那茄子十多个也就斤把重,长得歪歪斜斜 ...

  • 黑龙江木排宏伟壮观

    . 看到了人工放排的视频,使我想起了黑龙江的轮船放排.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在黑河经常看到从黑龙江上游放下来的木排. 那是用轮船放排,比人工放排规模大得多.一条大船链接在木排前进方向的后方,控制 ...

  • 清明,清明

    每近清明,总有些心慌意乱,坐立不安.心中有件想做却做不了的事,远方有些牵挂却再也见不了的人. 外婆活着时,我反倒没有什么想念.那时青春年少,以为那个已九旬的老人会永远健康安好,只要我回去就能随时见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