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心King分享:佛影灵奇——十六国至五代佛教金铜造像上
佛影灵奇——十六国至五代佛教金铜造像上
灯心King分享
11月29日,一带一路佛教文化艺术特展:“佛影灵奇——十六国至五代佛教金铜造像”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隆重开幕,展览展出来自全国49家文博单位的珍贵文物360件,以中国境内十四个省市区出土的十六国至宋初吴越国时期的金铜造像为重点,展示两千年来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佛教的基本面貌以及浙江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展览分序厅、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尾厅五个部分,以时代为序,重点从 “十六国至隋代”“大一统的唐代”“五代时期”三个历史时期梳理汉传佛教金铜造像的时代特色与发展脉络。特别难得的是,本次展览首次将零散分布在全国文博单位的十六国至五代佛教金铜造像,集结到浙江省博物馆作整体展示,展品精品纷呈,几乎囊括了中国境内出土的早期金铜造像,包括众多纪年造像。
瑞像天成——十六国至隋代造像
十六国至隋代(4~7世纪)为中国金铜造像的第一个高峰期。随着佛经的翻译和佛教义学的兴起,佛教在中国蓬勃发展。北方地区,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相继建立割据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304~439年),后赵、前秦、后秦、北凉和慕容鲜卑建立的燕政权尊崇佛教,形成了长安(今陕西西安)、凉州(今甘肃武威)、中山(今河北定州)等多个佛教中心,小型禅定金铜像开始流行。
十六国【鎏金铜铜佛坐像】(图右)
石家庄北宋村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十六国【鎏金铜佛坐像】
西安市黄良乡石佛寺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泰常五年(420)【刘惠造铜弥勒佛像】
河北隆化县出土
隆化民族博物馆藏
北魏延兴五年(475)【鎏金铜释迦佛立像】
河北满城县孟村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北魏太和八年【鎏金铜释迦佛坐像】
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古城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北魏永平三年【尚元寿造铜弥勒佛坐像】
新乡市征集
河南博物院藏
北魏 鎏金佛菩萨三尊铜像
1999年西安市未央区大刘寨出土
南朝 鎏金铜大势至菩萨立像
金华万佛塔地宫出土 通高39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东魏【鎏金铜交脚弥勒菩萨像】
郑州自来水厂出土
郑州博物馆藏
隋大业二年【鎏金铜二佛并坐像】
河北唐县北伏城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佛国吴越——五代十国时期造像
五代十国时期(907~979年),中原北方地区发现的佛教遗物不多,而地处东南、立国两浙、建都杭州的吴越国(907~978年),号为“东南佛国”,在崇佛的吴越国王钱俶和禅净合一高僧德韶、延寿等共同倡导、推动下,以两浙为中心铸造金铜造像,盛况空前。杭州雷峰塔、金华万佛塔、湖州飞英塔、临海真如寺塔、温州白象塔、龙游湖镇塔、苏州瑞光寺塔、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等五代至北宋地宫、塔身中,出土了众多五代宋初吴越国钱俶时期的佛教金铜造像,其风格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之上继续有所创新,葫芦形镂空火焰纹通身背光和束腰仰覆圆莲座极具时代、地域特色。
五代吴越国【鎏金铜龙柱佛像】
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金棺
北宋 句容崇明寺大圣塔地宫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银椁内的金棺,高5.7厘米,长14.2厘米,宽4.4-6.1厘米,座长13.5厘米,宽6-6.7厘米。底座刻有铭文62字:“当县女弟子江氏八娘同男王南佐捨金棺贮佛骨舍利安葬塔宫愿生生安富乞似龙女献珠脱体成正觉大宋元祐癸酉刘滋捨手工打造匠人袁安奕”。
银贴金佛像
北宋 句容崇明寺大圣塔地宫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置于金棺之中的是银鎏金释迦涅槃像,即佛祖头枕于右手侧身而卧,肉螺髻,面向方圆,身披通肩大衣的形象。此佛像具有宋代佛像的共性:体形较丰满,肉髻较平缓,五官端正,表情宁静而略含笑意。据记载,释迦牟尼成佛后五十年,即他八十岁的时候,在毗舍离城染上重病,随着病情加剧,佛在率领弟子走到拘尸那伽河边后,洗了澡,在一处四方各有两棵娑罗树的中间安置了绳床,头枕右手侧身卧着,告知弟子们即将要涅槃。此后,所有佛卧像都是这样的姿势。
大理国【金阿弥陀佛坐像】
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佛螺髻发银阿育王塔
浙江省博物馆藏
统一新罗时期【铜鎏金佛立像】
宁波天封塔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地宫出土
宁波博物馆藏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乐艺会延伸阅读
好泉分享:《梵天东土并蒂莲花--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印度篇
好泉分享:《梵天东土并蒂莲花:中印雕塑艺术大展》中土篇(上)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