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旅游】白露山溯源
白露山溯源
白露山,属浙西千里岗山的余脉,又名白露峰,海拔445米,位于兰城西北部,距市区15千米,在黄店镇之东,女埠镇之西,山域面积5平方千米。原有大小景点17处有待开发达42处,景区面积达13.63平方千米,是兰溪市内历史悠久、寺庙规模宏伟、人文景观丰富的风景旅游胜地。白露山寺,又称慧教禅寺,位于白露山腰白露坪中央。据寺〈〈碑〉〉上记载,山寺草创于元皇庆二年(1313年),先有风雷卷石炉,置于林麓,后有金华无涯际禅师云游抵此相地诛茅结庐,其徒从信、从惠传其衣钵,极力经营,规模初具。明永乐间,无边广禅师继兴土木,大雄宝殿、山门、禅房次第建立。明成化间,昶法师主方丈,香火犹盛。清咸丰、同治后声望益振。山寺虽力遭变迁,古风犹在。登山入寺,由山南白露山脚村沿蜿蜒盘旋的山道,登840余步台阶即见寺庙正门;自近年盘山公路建成,又可从虹霓山村经山门沿盘旋曲折的公路到达寺前。白露山风景已清幽秀美著称,为历代文人墨客之赞咏不绝。明代诗人徐袍〈〈白露山〉〉诗文写道:“惯说兹山好,今方一度来。水兼群籁静,云抱数峰回。客到莺初啭,春深花遍开。天门如可步,咫尺有蓬莱。”明嘉靖年间进士章适〈〈登白露峰〉〉诗云:“古刹无人到,山门为客开。三春自芳草,二月落残梅。檐矮云低俯,松高鹤远来。乾坤足生意,深绿漫苍苔”。景区有著名景点10处:两门飞瀑、玉带环抱、神仙撒网、黄岩龙舌、鹰岩远眺、城门断垣、仙人弈棋、两塔争辉、五族显形、驼峰落日。又名玉带山山下有镜潭,潭水清澈可鉴,亦称玉泉山。山腰有白岩蜿蜒如玉带,又名玉带山。岩下有高峻突兀的仙人石,山坪原有一览亭、憩趾亭。山之首又名龙门山,有佛庐供奉。黄岩下螺蛳形有惠安寺,又名乘仙殿。唐丞相舒元舆“甘露事变”后昭雪,赐封乘仙公,敕建乘仙殿。殿分正殿和经堂,石柱顶梁,青石铺地。近年还建起了厢房等设施。正殿中央塑有舒元舆像,左右两庑,分座范钟、黄傅、章懋、周三畏诸名臣、乡贤塑像。中堂悬挂“甘露流芳”匾额,为当代书法家姜东舒所书。惠安寺右侧的甘溪之畔,有著名的唐相舒元舆、宋相范钟的丞相陵。在女埠镇现坦村附近,山北麓老鹰岩下,有南宋大理寺少卿周三畏墓。沿墓左侧而上,翻越山梁,在黄店镇露源行政村里童自然村上方山腰处,有一平地,为当年周三畏隐居之地,时称“忠隐庵”,土地改革时拆除。1995年周氏后裔及白露山域民众捐资于原址重建。元代婺州名儒金履祥、明代学者章懋皆隐居白露峰讲学。明代顾儒、名士黄傅、陆震、方寒溪,清代义士邵献芳,近代画师童之风,均与山与寺相缘。慧教禅寺屡经修葺,屡遭损毁。1985年后,开始恢复重建。大殿如来佛重璧金装,十八罗汉栩栩如生,形态各异,流光溢彩。雕梁画栋,重现了古刹肃穆庄严之风,70余间厢房各归所用。右侧新建了“玉佛堂”,1993年香港香客赵太自缅甸接入高1.6米,价值50余万元人民币的白玉如来佛像,安于正中。正殿后又新建了“藏经阁”,美国***所赠的新版〈〈大本基藏经〉〉千卷,存于经阁。绕过“藏经阁”,又是一方新建的“观音阁”,但比“藏经阁”早上几年,阁顶两龙穿云戏珠,飞檐点金十分壮观。经整修后的大殿、禅房、客厅等建筑,主体结构属清代风格,柱础仍为元、明特色。1989年释圣修法师主持禅寺后,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日、十月初二日前后,各举办为期一周的“启建法界圣文水陆普度大齐胜参道场”,国内外香客云集,香烟缭绕,烛焰辉煌,游人如潮,无愧于“浙西第一道场”之称。
白露山,建国初期为省级风景区,有126亩国有林,为省级风景林。1967年进入麻风病院,1987年,经国务院办公室批示,白露山为著名风景区,不宜办麻风病院。1988年得以搬迁。1981年,〈〈中国名胜词典〉〉以白露山景色清幽、古刹久远而入录。1988年3月,兰溪市人民政府将白露山慧教禅寺批准为重点宗教保护寺庙。1994年3月,经金华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金华市市级风景旅游区。现为浙江省风景旅游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