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猫老师讲运动与养生
运动与养生,先要弄明白谁更重要?
当然是养生,也就是保养自己的生命,使自己活得更久一些、更有质量一些。如果一个人躺在病床上,全身瘫痪,大小便不能自理,甚至每天痛苦哀号,我想他本人是不打算继续活下去的。
如果你问一个人:“你为什么要养生?”他的回答很有可能是:
1、我想活得更久一些。
2、我想多陪陪我的家人。
3、我想活得更健康一些。
4、我想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5、我想减少患病的机率。
归纳一下,其实就是两件事:活得久,有魅力。恰巧运动都可以帮你实现这两个目标。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使人年轻、美丽,可以提前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可以提前阻断一些疾病的发展。运动还可以让人体内的垃圾,及时被清理出来。这就像是一间房子,经常的进行打扫,长期的保持空气流通,看上去就会一尘不染,令人十分舒服。
所以喜欢运动的人比不喜欢运动的人要活得久。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是认可的。可是,问题来了:古时候修皇帝陵墓、修金字塔、修长城、修大运河的那些民工们,貌似没有一个人活得久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工作”中累死了。就算是现代社会,建筑工地上的工人们,也不一定比坐办公室的白领们要健康多少。
经常有报导说有人晨练时猝死,或者白领下班后锻炼,结果死在了跑步机上。为什么运动的人反而比不运动的人死得更快呢?
这里一定要弄明白运动对人体的作用是什么。
人在相对静止的时候,血液会从四肢流向躯干。人在运动的时候,血液会从躯干流向四肢。人在思考的时候,血液会流向大脑。人在吃完饭之后,血液会流向胃肠。人在高度用眼的时候,血液会流向眼睛。人在性爱的时候,血液会流向性器官。
人体的血液量有限,总集中于某一部位,必然会使其它部位相对缺血。所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西医研究发现,血浆里90%都是水。古时候的中医虽然没有现代仪器,但是他们也发现了这一点,并有“汗血同源”的说法,也就是说汗和血都是水(津液)变成的。
西医学认为,血液的生成是靠肝、脾、肾、淋巴结、骨髓等。中医学认为,血液的生成是靠脾、肾,同时与肝有密切的关系。又因为中医学认为骨髓与肾同属于一个系统,所以说中医和西医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基本一致。
人是恒温动物。西医学认为血液有调节人体温度的作用,使人体保持37度左右的体温。调节的方法就是冷的时候心跳加速,使血液温度升高。热的时候发汗,利用水液把多余的热量带出体外。恰巧,中医学也这样认为。
中医学比西医学更伟大的一个地方就是中医学里有“气”的概念,而西医学里没有。在中医学里,气属于阳的范畴,并且认为气依附于津液,也可以理解为气依附于血。
在中医学里,心主血主汗,是后天之火。因为心脏是人体唯一不停运动的器官,所有的热量都来源于心脏的跳动。人死了,心脏不跳了,身体也就凉了,心静自然凉嘛。
有人说难度不是肾阳主火吗?肾阳是先天之火,心是后天之火。肾阳虚的人确实也怕冷,但其根本原因是心火不能下降。试看那些老年人,大多腿脚怕冷而上半身不怕冷,甚至还有“上火的”、口腔溃疡的。如果是肾主火,应该是上半身怕冷才对嘛。
明白了以上的原理,咱们来看看跑步这件事。
跑步是运动,血液要流向四肢。跑得越快,需要的血液供氧量就越多,心脏就必须加速跳动,把更多的氧气通过血液运输到四肢(主要是下肢)。
心脏跳得快了,人体必然产生更多的热量。于是皮肤开始出汗,利用水液把热带出体外。热量产生的越多,汗液排出的越多。血液里90%是水液,水液排出多了,体重就会下降,所以运动后体重往往会有小幅下降。那并不是你燃烧了脂肪,而是消耗了血液中的水造成的。
心脏跳得快了,人体必然产生更多的热量。于是皮肤开始出汗,利用水液把热带出体外。热量产生的越多,汗液排出的越多。血液里90%是水液,水液排出多了,体重就会下降,所以运动后体重往往会有小幅下降。那并不是你燃烧了脂肪,而是消耗了血液中的水造成的。
另外,水液少了,血液就变稠了。如果水液排出的特别多,或者最近几天刚好因为某件事丧失过大量的水液、血液(例如月经),那么血液就会变得非常稠,血行必然缓慢,导致机体局部缺血缺氧。如果你很不幸,缺血缺氧的部位是大脑或心脏,你就有猝死的风险了。
可能有人被吓坏了,发誓再也不运动了。凡事过犹不及,不运动也不行,血液流动的缓慢也会造成血脂的沉淀而形成血栓。由于气机郁滞,肝功能将受到影响,进而造成全身机能的衰退。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用散步代替跑步,用出微汗的运动代替出大汗的运动。有人说跑步久了还容易损伤膝关节,那个就是运动过量的问题了,不在咱们的讨论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