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将投降清朝反被凌迟处死,清朝这样做靠谱吗?

明末清初是个很搞笑的时段,简直让后人不知该怎么评价。

比如金声桓和李成栋,本是明将,投降清军,剃发易服,甘当马前卒,甚至比清军更狠。一路南打一路屠杀,明军还算了,既然当了兵,就没打算活着。但有数不清的老百姓,死在他们的屠刀之下。他们就是丧门神的代名词。

后来清朝没有满足他们的官欲,引得他们超级不满,于是就又反清复明了。最终被清军打败,金声桓投水死,被永历皇帝追封为榆林王,谥忠烈;李成栋溺水死,赠宁夏王,也谥忠烈。

(清朝官员 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他们生前汲汲以求却未能从清朝得到的,终于在死后,从明朝那里得到了——至于那些无辜掉了脑袋的百姓,谁又在乎呢——尽管充满争议,怎么说,他们也修成正果了。

今天要说的这个家伙,可就大不相同。

刘泽清,弘光朝江北四镇之一。

(明朝官员降清 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时四镇划分地盘,在各自的区域内,形成独立王国,刘泽清“封东平伯,驻庐州……与廷臣互分党援,干预朝政,排挤异已”,十分狂妄。尽管尾大不掉,朝廷需要倚仗他的兵力,因此被迫言听计从。

朝廷待他不薄,他却首鼠两端,很快就投降了清朝。

按《明史》中的说法,是“顺治二年四月,扬州告急,命泽清等往援,而泽清已潜谋输款矣。大清恶其反覆,磔诛之。”

如此一句看来,好像是顺治二年他投了降,因为清廷厌恶其反复无常,将他千刀万剐了。

这样记载,很有问题,会让人心存疑惑——

清朝用人之际,不将他这个大人物立成标杆也就算了,怎么会凌迟处死呢?其他明朝将领,不都会抵抗到底吗?护明也是死,降清也是死,谁会做这种傻缺的事?

于是免不了再查其它资料。

原来,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古代战争 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刘泽清投降之后,被解除兵权,闲居京城。后来南明形势好转,到底是谁吃掉谁,也没了定论。不甘寂寞的刘泽清,联络老部下李化鲸到外地起兵,他在京城呼应。结果,李化鲸起事不久被捕,牵连到刘泽清,而刘则坚决否认……最终,仍与其弟其侄及李化鲸同时被凌迟……

这是顺治六年(1649)之事,距他降清,已四年……

因其否认,也没留下什么证据,因此在《明史》里,才来了个糊涂说法……使后人很容易产生误解。

比起金声桓李成栋最终被明朝封王,刘泽清不但未得到南明的哪怕精神鼓励,连《明史》也没有把他想反清归明的事记入史书,反而说他是个十足反复无常的小人——清朝都看不下去,干脆杀了……

还有比这更窝囊的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