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英年早逝,《夜莺颂》火遍全球,留下恋人为他服丧7年
浪漫主义是外国诗中非常著名的一个诗歌流派,影响颇大,从第一代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到第二代诗人拜伦、雪莱和济慈,仅仅两代人的发展,浪漫主义诗歌就达到了完美的地步。相比于拜伦和雪莱,济慈的名声不显,但后世对他的评价是:浪漫主义到济慈这里达到了完美,拜伦、雪莱的诗歌虽然也非常优秀,但济慈却做到了极致,他以25岁的年华让全世界记住了他。
1、 出身贫寒,15岁辍学谋生
浪漫主义诗人中,最贫寒的就是济慈,雪莱是世袭从男爵的子嗣,虽然父母陈腐庸俗,但他衣食无忧,拜伦是没落贵族加的子嗣,虽然没落了,但还有爵位和不多的一些产业,唯有济慈,不仅出身贫寒,而且父母早亡,15岁就不得不辍学谋生。
1795年,济慈在伦敦出生,父亲是马厩工人,算不上富有,勉强能够糊口,但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父亲去世之后,家庭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身上,母亲要养活包括济慈在内的四个孩子,在生活的重负下,济慈14岁的时候,母亲也与世长辞。
父母在世的时候,济慈接受到了正统的教育,并在老师的支持下,进行翻译和创作,14岁时他将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翻译成了英文。可以说,济慈的写作基础都是在这几年打下的,母亲去世之后,15岁的济慈就选择了辍学,开始谋生养家,并照顾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刚辍学的济慈没有什么好的谋生方向,就给一位药剂师当学徒,从1810年当到了1815年,并在1815年考入了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只是没有一年的时间,济慈就放弃了医学,开始专门写诗。
2、 照顾弟弟,偶遇一生的挚爱
济慈放弃医学,开始写诗后,先后结识了李·亨特、雪莱,并在1817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诗歌》,可是当时英国诗坛并不都是雪莱这种慧眼识珠之人,他们守着门第,守着诗歌的大门,只认可大门内的诗人,对济慈这种外来者并不认可,《诗歌》出版之后,迎来的不是赞誉,而是各种批评。但济慈没有退缩,继续写诗,1818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诗集《恩狄芒》。
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的弟弟汤姆患上了肺结核,济慈回家照顾弟弟,虽然弟弟没有挺过去,但却给济慈带来了一段恋情。在弟弟去世后,内心悲切的济慈住到了汉普斯泰德的一个朋友家里,而这里也是济慈唯一一个家,在这里,他结识了一生的挚爱芬妮·布朗。
芬妮是济慈的邻居,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结识济慈的时候才18岁。芬妮的出现,给济慈带来了人生中最璀璨的一束光,芬妮纯真的爱让济慈迸发出了无尽的灵感,济慈很多优秀的诗歌都是在结识芬妮之后创作出来的,最出名的就是《夜莺颂》,也因为这首诗歌,济慈被称为夜莺诗人。
1818年结识芬妮之后,1819年两人确定了关系,但于此同时,济慈也出现了健康问题,他也和自己的弟弟一样患上了肺结核,而且他的收入也无法支持两人结婚,所以他们只能先订婚,并没有能够结婚,结果就是两人再也没有了结婚的机会。
1820年秋天,济慈被迫搬到罗马养病,他和芬妮只能依靠书信维持感情。济慈在罗马养病的地方,有一只夜莺,经常鸣叫个不停,这只夜莺成为了济慈养病过程中唯一的慰藉,就这样,济慈一边思念芬妮,一边夜莺的歌声中写诗,终于在无数次听到夜莺的叫声后,写下了《夜莺颂》,成就了浪漫主义诗歌中最伟大的经典。
终于在1821年2月,年仅25岁的济慈与世长辞,留下的是一堆可以让他享誉世界的诗稿和一位挚爱的恋人。
3、 济慈去世后,芬妮服丧7年
济慈去世之后,最难过的就是芬妮,而芬妮也是济慈最放不下的人,芬妮在得知济慈的死讯后,为济慈服丧七年,而且直到去世的时候,芬妮依然戴着济慈送给她的戒指。
济慈的一生是悲情的一生,25年成就了别人七八十年成就不了的辉煌,可是辉煌的背后,却是少年的丧父丧母,青年的生离死别。浪漫主义好像和济慈开了一个玩笑,过着悲情的生活,却写着最美的诗歌。浪漫主义第二代诗人,基本都英年早逝,拜伦、雪莱、济慈都是如此,但济慈出生最晚,去世最早,他就像他的夜莺一样,喋血歌唱,唱出了最美的诗歌,却也在最美的夜晚溘然长逝。
济慈在去世前,曾给自己写了一句墓志铭: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eitten in water.翻译过来是: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