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医疗鄙视链,医学院落榜生瞧不起街上开诊所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金瓶梅》里,西门庆平时在清河县牛掰得很,一旦朝里的靠山被人给参倒了,就吓得大门不敢出二门不敢迈,本已与李瓶儿讲好的婚事,都无心去弄了。李瓶儿是千思万想情郎不至,生下病来,茶饭不思,夜夜怪梦,好一段白玉之躯,化成了面黄肌瘦。仆人们少不得请来了个医生。
这医生名叫蒋竹山,他听得李瓶儿的丈夫花子虚得病死了,便问是谁治的。得知是大街上胡先生后,说了这样一段话——是那东街上刘太监房子住的胡鬼嘴儿?他又不是我太医院出身,知道甚么脉,娘子怎的请他?
(清朝太医院遗址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嘲笑过胡医生之后,蒋太医给李瓶儿开了些药,吃好了。又见缝插针,说西门庆家指不定哪天倒呢,我老婆正好去世了,要不我们搭伙?
最终,这个没钱请媒婆做保山的太医院出来的学生,倒插门进了李家,得了三百两银子开了两个铺面,“初时往人家看病只是走,后来买了一匹驴儿骑着,在街上往来”,显然比起以前,阔气多了。
列位,《金瓶梅》大概成书于嘉靖朝,乃是托宋言明,西门庆的原型,就是权臣严嵩儿子严世藩,所以,这里面写的事,都是明朝的。
那么,为何明朝一个小县城里,都有太医呢?西门庆的小妾卓二姐病了,请太医;武大郎被西门庆踢中心窝,也请的是太医——难道太医不是专门给皇帝嫔妃们治病的吗?
据《中国风俗通史 明朝卷》里说,明朝从朝廷到地方,“无不建立了医学、阴阳学”。且明朝有“秀才行医、如菜作齑”的说法,讲的是那些总考不上举人的秀才们,转而学医,事半功倍,很容易就上了正道。
《明史 职官 太医院》则记载,“凡医家子弟,择师而教之。三年、五年一试、再试、三试,乃黜陟之”。
《明史 方伎传》则说,“吴杰……善医征至京师,试礼部高等。故事,高等入御药房,次入太医院,下者遣还。”
从上可知,明朝太医的来源,一是医家子弟进医学院;二是地方名医征召进京。两者都需要考,考试通不过,就请你回家……
(李时珍曾被征召 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皇宫太医只需要那么多,更多落榜的学生,自然就落到民间,成了郎中。而蒋竹山,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自诩受过正规教育,因此瞧不起大街上开诊所的胡郎中,好像只有他太医院出身的,才治得好病。实际上,他自己也不过是个医学院不成才的人而已。
写到此处,我不禁想笑,原来,在明朝时候,各行各业,就已经有鄙视链了呀……
民间医生良莠不齐,那么,那些通过考试入了京城太医院的呢?
(病重的明熹宗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实也差不多。
明朝人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篇》中有载,“京师向有谚语云:‘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盖讥名实之不称也”。
能进太医院的,都是一考二考三考,可其高端药方仍名不副实,治不治得好,还得看天意。或许,明朝皇帝命短,与太医的水平们,也有很大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