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投递结束之后才进入正式的面试环节,一般的公司面试大概有3-4轮。而且每一轮面对的面试官都不一样,大家关心的结果也不太一样。
第一轮面试一般是平级面试,通过这一轮的面试看看基础水平和素养怎么样,第二轮面试是直属leader面试,这一轮面试最为重要,因为是直属的leader,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得力助手。第三轮面试一般称为总监面试,总监更加关注这个人之前做过什么事情,是否稳定,以及未来的潜力如何。第四轮面试一般是HR面,这一轮的面试主要谈薪资待遇。
在面试的过程中也有可能拓展到5-6轮,其中有几轮是交叉面试,定级(GMT)面试,对于初级的运营人员,一般公司能够做到4轮面试已经算作是面试中比较不错的公司了。一些更小的公司可能就一两个面试官,其中一个还是老板。
虽然每家公司的面试轮数不一样,而且面试官不一样,在每一次面试的背后还是有一些共性的事情提供一些共性的解决思路和答案。
毕竟每个面试官面试的时候都离不开你的简历,都会根据简历上的事情进行浅层次或深度的问询。所以在简历上尽量不要夸大太多,即使有夸大的地方也需要能够自圆其说,避免在面试中露出马脚。
一般的面试分为三大的模块:1、个人介绍;2、问答环节;3、提问环节(看面试情况)
很多小伙伴不明白的是:所有的内容简历上都有,为什么还需要个人介绍?看简历不就知道这些情况了。
现实情况:面试官看简历的时间很少,一份简历大概半分钟的时间,通过半分钟决定这个人是不是进入面试环节,进入面试之后,一个岗位可能有10几个人面试,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开场白,根本没办法给面试官留下好的印象。所以:自我介绍是一个技术活,能够让面试官短时间内了解你的重要法宝。
一般小伙伴的自我介绍都中规中矩,没有出彩的地方,也没有缺点,看似很好,和大多数人一样,结果就是面试官根本记不住你的名字。一般自我介绍:我是XX,我毕业于XXX,我来自XXX,今年XX岁,从20XX年大学毕业,我第一份工作是XXX,第二份工作是XXX,第三份工作是XXX……自我介绍完毕。这样的介绍见过太多,你看完这些文字的描述有没有问题?问题就是根本记不住。记住,自我介绍的时间一般保持在3分钟左右,最长不要超过5分钟。把大量的时间留在面试的环节,毕竟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面试官也是一样。曾经一个面试者在面试中做了20分钟的自我介绍,我面试时间一共30分钟,最后也就不了了之。那么在面试中如何做自我介绍,建议还是贴合招人的hc进行,分为4个模块:第一个人基本信息,第二与业务相关工作经验,第三最亮眼的工作成绩,第四个人的优点。基本信息:我XX年毕业于XX大学(的XX专业),专业要不要说,看是否与业务相贴合,比如我一个生物学毕业的学生从事互联网运营工作,在介绍中一般不说毕业于生物学专业,如果是市场营销或者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在介绍中就可以带上自己的专业。工作经验:很多小伙伴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从第一份工作开始,一直介绍到最后一份工作,也没有重点。在面试中可以介绍与业务相关的个人情况,其他的情况可以进行简单描述比如你面试的是B端产品运营,在面试过程中,把B端经验的重点介绍一下,比如:在20XX年-20XX年从事B端产品运营工作。在我负责的时间内,用户数量从XX增长到XXXX,收益从XX增长到XXXX元,我所运用的运营技能可以概括为4大类:1、Go To Maket的策略;2、内容输出:手册、文档、视频等;3、用户线索培育:利用标签、行为等信息把低价值线索培育成高价值线索;4、用户维护:用户的续费率达80%。其他的工作都是教育行业经验,主要负责用户转化。个人优点:可以不用介绍,主要凸显自己的牛X之处,比如我喜欢介绍:我写过一本书《运营思维》。主要是为了证明自己在运营上的专业性。你可以想想你的牛X之处,比如:组织过千人以上的活动。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其实背后蕴含这很多不简单的事情,通过这个介绍加深一点面试官对于你的印象。无论是你面对的是哪个面试官,大家都开始扣你简历上的内容,对于面试官想要了解的内容都会从以下的方面来进行询问。如果简单的回答就是:我们产品是一款SCRM工具。对于这样的回答肯定不是面试官想要了解的内容,面试官想要了解一些更深层次的内容。首先介绍产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解决客户的那些问题。其次还需要补充一些面试官想要了解的内容。1、产品当前是什么形态:比如已经上架销售成熟的产品,刚刚开发出来面向市场的产品。2、产品面向的用户群体:大客户、腰部客户、小客户。如此介绍下来,面试官对产品就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也展示出来一个面试者思维全面的一面。面试官会问一下简历中的项目,比如:这个产品你是如何从XX的销售额提升到XXXX元的,你们的客户比例,客单价是多少。这个简单的问题考察的是什么?是你对事物的思考深度,以及你沟通的条理性,你如果面试别人就会发现,遵循一定规则的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总能让别人眼前一亮。这些优秀的人都遵循STAR原则在回答问题。做过项目类的问题在回答的时候都遵循这个原则,我们还是以上面的问题为例:S(Situation):我所在的部门是公司的主要业务部门/创新业务部门,公司面希望通过半年的时间,提升A产品的整体销售额,经过半年多的工作,领导认为我有想法、有能力,所以就把提升业务收入的重任给我这边。S主要突出的是背景,为什么这个事情会有你负责?为什么你会参与这么重要的项目,把背景介绍清楚之后可以打消面试官的疑虑。T(Task):为了完成这个工作,我采取了混合的运营方式,首先:对产品进行了改造,其次:做了内容的输出,最后:优化了投放渠道。Task主要是为了完成当时的工作,你做了哪些工作,而且这些工作一般都会在简历上体现出来,之所以这么说,让面试官有能够循序渐进的听进去你的描述。这里只是工作的内容分类,还不到细节的内容。A(Action):产品改造方面:1、优化了产品的用户留资路径,从原来的4步优化到2步。原来是填写基本信息、填写公司信息、选择产品、最后才是提交,优化为:选择产品、填写个人联系方式即提交。2、优化了用户的使用场景,从用户的SDK方式接入,优化为用户安装接入的模式。(此处省略300字,详细的描述),经过以上措施:用户的留咨率从3%提升到8%,用户的留存率从30%提升到了60%。2、在内容输出方面:第一步输出产品手册、用户使用文档,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第二步:优化客户的QA,从基本的查找,到用户可以与机器人进行聊天。第三步:输出客户案例、使用技巧以及线上用户分享的活动。通过普及内容的方式,用户的NPS值从70%提升到85%。3、在广告投放方面:根据数据分析,对落地页进行了改造,拓展了三个投放渠道:抖音、腾讯广告。用户的获取成本从180元降低到120元。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XXX的困难,经过与领导、同事沟通,我得到了XXX的解决方案,最终解决了问题。R(Result):通过与同事们的一起努力,最终完成了XXX的销售额,120%的完成了公司既定目标,实现了季度70%的增长,远远超过公司其他产品线。通过自己的工作,最终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这个结果一定是通过数据可以量化的,越是细节上的内容,越能体现出来真实性。其实你会发现,这样的回答也叫金字塔原来,从上到下逐渐的拆解,降低面试官的理解成本。在过程中,面试官还会追问很多的细节,比如:你们的主要人群占比,你投放渠道的费用占比,那个渠道的效果最好等等。这些细节的内容看似简单,如果事情你没有做过很容易和前面的发生冲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用一句话来归纳面试官对这类提问的目的:1、看逻辑:通过大方向了解你当初这件事情是如何做的,处理事情的思路是否清晰,这是一个人比较重要的地方。2、辨真伪:通过深度在细节上的追问,了解这个人是否做过类似的事情,简历上是否有作假的地方。如果能在处理事情上有自己比较好的认知,比如总结出来一些同类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在处理运营工作的时候都带着自己深度的思考。考察一个人的最终目的就达到了,1、是否为高潜候选人:这个人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快速的了解事情的本质,归纳事情的规律,在工作中有很高的培养价值。2、相关经验:相关经验比较丰富,可以直接上手干活。1、专业知识:有些面试官会看中专业知识,比如:你对产品运营的一些看法,你觉得策划一些活动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用户运营最主要的事情是什么?面对这些专业知识,你并没有太好的方式,只能是在平时多阅读一些数据,提升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专业度。2、无厘头的问题:有些面试官会问一些特别无厘头的问题,比如:预测一下北京东三环某个路口东向西一天的车流量。这类问题不是面试官沙雕,它并没有一个唯一的答案,而是一个开放性的思考,考察的是一个人的思考深度与多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高峰期和低峰期的每小时的统计,得出每天的车流量;随机抽查在路口东边住,需要去西边上班的概率,然后根据人口统计得出具体数值……3、你为什么离开当前公司:记住,当前公司一定很好,很好,你离开只是自己的原因,比如寻求新的发展,加入优秀的组织等等,千万不要骂领导、骂公司、骂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