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俗字研究》疏误十一(“□(酉+高)” )
张涌泉先生《汉语俗字研究》中讨论了“□(酉+高)”字的相关问题(见下图),释其为“犒”。清人黄以周《礼书通故》亦云“有劳犒之语,罡其字亦作犒,从酉” 。皆据字意而推(然“酉”字似无作“牛”字形之例),对其字如何转变未有讨论,似皆不妥。
一、另一种观点
“□(酉+高)”字清人陈立《公羊义疏》及张澍《养素堂文集》释为“醇”。如《公羊义疏》云“《周礼·牛人》'职军事共其犒牛’,亦作'醇’”;《养素堂文集》云“桉,'□(酉+高)’即'醇’字也。'劳醇’即所谓'劳酒’耳”。
陈立举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例子,二者但未分析字误之因由,似尚难以服人。
二、他山之玉
王念孙《读书杂志》云“畢云:' '高偃’未詳。《呂氏春秋》'高’作'邰’,疑當為'邰’。晉有邰氏。’念孫案:'高’當為'𩫏’。'𩫏’即'城郭’之'郭’,形與'高’相近,因譌為'高’。《賈子·過秦篇》'據億丈之 𩫏’,今本'𩫏’譌作'高’。《墨子》多古字,後人不識,故傅寫多誤耳。”
王氏之学“冠绝海内”,此处之分析亦是极其精彩。但“形與'高’相近,因譌為'高’ ”这个分析似未尽其详。
三、王氏解释外的另外两种可能
a、因“𩫏”字有從邑𩫏声者(见下图),亦有省形者(见下图)。王氏认为“《墨子》多古字,後人不識,故傅寫多誤耳。”然亦有可能文献残损而致“𩫏”字下部漫漶破损,书者忠于原本,所以径直誊录,后人观之遂被认为是“亯”字(见下图)。而《说文》释“亯”(享)云“从高省”,因此误为“高”。
(《睡虎地秦墓竹簡‧為吏之道》,'𩫏’字)
([戰國晚期]郭大夫銅釜甑,'𩫏’字)
(江陵天星觀1號墓遣策簡,'𩫏’字)
(荊門包山2號墓竹簡,“亯”字)
b、“𩫏”、“亯”二字有通借的情况,后人不知遂误断为“高”。《甲骨文字集释》引王国维语云“柏尊盖'柏作朕配平姬
宫祀彝’ ,此数字其意略同于享而其音当读为庸。 ” “庸”、“郭”古为一字(详见《甲骨文字集释》,不再引),可知“𩫏”、“亯”二字有通借之情况。
由此“享”(亯)有误为“高”者之例。可知“□(酉+高)”当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