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几种常用ARB药物的特点及比较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之后又一类作用于RAS的重要药物,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调节血管紧张素Ⅱ的大多数心血管效应。它作用于RAS的末端受体水平,更充分、更直接、更具选择性地阻断RAS,且不具有干咳、血管神经水肿等不良反应[1]。与ACEI比较更具有优势。ARB已成为一线降压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我院现使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有5种,氯沙坦钾片,缬沙坦胶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替米沙坦,坎地沙坦酯片。1药理作用ARB选择性作用于AT1受体亚体,产生所有已知的效应。通过有效拮抗AngⅡ与AT1受体结合引起的各种有害作用,增加了AngⅡ和AT2受体结合所产生的有益效应,同时也使Ang Ⅱ转化为Ang 1-7,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因此,ARB除了降压作用外,还具有保护心血管和肾脏及改善糖代谢的作用[2,3]。2药代动力学对于一个药物,患者比较关心的可能就是服用方法,服用注意事项,这既关系到用药安全,也能增加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比如,饭前还是饭后,一天服用几次,这些都可以通过药代动力学来了解。通过药代动力学我们可以得到,这几种药物都是空腹或与食物同服均可,服用一次,建议每天在同一时间用药,比如早晨。还有一些区别,现通过两个表格做一个简单的比较。表格1 常用ARB的药代动力学中文通用药名吸收分布代谢消除氯沙坦钾片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为33%,可与食物同服。分布容积为34升14%的剂量会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氯沙坦及其代谢产物经胆汁和尿液排泄缬沙坦胶囊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3%,本品可以进餐时或空腹服用。稳态分布容积约为17升只有约20%的缬沙坦会转化为无活性代谢物缬沙坦主要经粪便(约占 83%)和尿(约占13%)以原型排泄厄贝沙坦绝对生物利用度大约为60-80%,进食不会明显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分布容积为53-93升不需要生物转化,口服有效,厄贝沙坦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氧化而被代谢厄贝沙坦及其代谢产物由胆道和肾脏排泄替米沙坦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50%,空腹或饮食状态下服用替米沙坦3小时后血浆浓度近似平均稳态血浆表观分布容积(Vdss) 约为500升替米沙坦通过与葡糖苷酸结合后进行代谢,结合产物无药理学活性几乎完全以原型经粪便排泄坎地沙坦坎地沙坦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15%表现分布容积0.13L/kg极少部分在肝脏经O-去乙基化反应生成无活性代谢产物坎地沙坦主要以原形经尿、粪排泄表格2 常用ARB的单药应用中文通用药名达峰时间(小时)半衰期(小时)常用剂量氯沙坦钾片3-46-950 - 100 mg,qd缬沙坦胶囊2980 - 160 mg,qd厄贝沙坦1-1.511-15150- 300 mg,qd替米沙坦0.5-1> 2040 - 80 mg,qd坎地沙坦3-494 - 16 mg,qd3特殊人群用药3.1妊娠用药ARB可致畸,禁用于妊娠高血压患者3.2肝肾功能受损者表格3 肝肾功能受损对ARB使用的影响中文通用药名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氯沙坦钾片有肝功能损害病史的病人应该考虑使用较低剂量(25mg起始剂量)不需调整起始剂量,但有关于敏感个体出现包括肾衰在内的肾功能的变化的报导缬沙坦胶囊非胆管源性、无淤胆的轻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不必调整剂量轻中度肾功能损害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厄贝沙坦轻中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无需调整本品剂量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无需调整本品剂量替米沙坦不得用于胆汁淤积、胆道阻塞性疾病或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慎用于轻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在这类患者中应当以小剂量开始替米沙坦治疗肾功能损害患者使用本品时建议定期检测血钾及血肌酐水平。坎地沙坦有肝功能障碍的患者,有可能使肝功能恶化。并且,据推测活性代谢物坎地沙坦的清除率降低,因此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慎重用药慎重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增加剂量时,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状况,缓慢进行ARB有有效平稳降压、保护靶器官、治疗心力衰竭、逆转心肌肥厚等诸多方面的作用。其药理效应的优势及较少的不良反应充分展现了该药的广泛前景。[1]罗正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0):4-45.[2] Stumpe KO, Agabiti-Rosei E, Zielinski T, et al. Carotid intimamediathickness and plaque volume changes following 2-year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ade. The Multicentre Olmesartanatherosclerosis Regression Evaluation (MORE) study[J]. TherAdv Cardiovasc Dis, 2007, 1(2):97-106.[3] Schrader J, Lüders S, Kulschewski A, et al. Morbidity AndMortality After Stroke, Eprosartan Compared with Nitrendipine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principal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MOSES)[J]. Stroke, 2005, 36(6):1218-1226.(张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