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本硕学霸妈妈: 我为什么不希望孩子重走我的教育路|北大|国际教育|国际学校

  本文转自:公众号“蓝橡树”(ID: blue_oak) 作者:蝎子号

  Ophelia是传统教育竞争中的“赢家”,成为2个孩子的妈妈后,却选择让孩子们走一条跟她完全不一样的路。她在“叛逃”体制内教育路上的焦虑和纠结,却一点也不少……

  出生于70年代的Ophelia是个妥妥的“别人家孩子”,学习一路顺风顺水。小学就近入学,初中考到了铁岭中学重点班,杨浦区公办头牌初中。高中考上了控江中学,上海高中“八大金刚”之一,半只脚踏进重点大学。

  虽然Ophelia的成绩有点偏文科,但因为她的散文经常发表在《青年报》上,机缘之下,最终她拿到了保送北京大学的博物馆专业的名额,本科毕业后又直升进入考古专业。

  回到上海工作的十几年,Ophelia加入软件行业,做过HR、还拿到了心理咨询师的认证,并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服务近1年。

  成为2个男孩的妈妈后,Ophelia对教育越发感兴趣,目前她是CoCode。酷逗编程的成长体系学术主任,负责整体课程教研管理与教学管理。

  走到了体制内金字塔顶尖的Ophelia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她的成功经验能否复制到自己孩子身上?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学习不如自己,会让学霸妈妈感到焦虑不安吗?

  下文是Ophelia的自述。

  仅仅以好好学习为目标,

  让我走了不少“弯路”

  我1997年入学,2001年本科毕业,毕业后20年,我们这群在应试教育竞争中的所谓“赢家”,最后是否都站上了传统意义的人生巅峰?好像并非如此。

  我的同学们普遍看淡物化的成功,赚多少钱或做到什么职位。他们更关注的是:你现在的生活是否是你想要的,你是否正做着你既擅长又喜欢的事情——同样是工作,被迫996的“社畜”和那些因为热爱没日没夜创业的“大佬”幸福感完全不同。

  回顾我的求学经历,看起来一帆风顺,我自己却并非毫无遗憾。我学了7年的考古,毕业后却做了与此完全不相关的工作,很多人第一感觉就是“浪费”,有时我自己也会产生这样的疑惑。

  但不能否认的是,考古专业的学习对我综合管理能力、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有极大帮助,以至于我一毕业就能零起点担任HR;考古学中器物的登记造册、整理,也与企业制定流程相关。从这个方面来看,本硕7年绝不是浪费。

  另一方面,曾经潜意识里被灌输只要学习好,干啥都能成功的我,工作后才渐渐领悟到:如果把自己的学习能力,用在既擅长,又感兴趣的地方,人生会更加如鱼得水。工作后,我发现自己特别擅长观察、分析和沟通,我的情绪起伏很少左右自己理性的判断,从事心理咨询相关的行业我特别得心应手。

  虽然工作后也可以参加相关的课程学习,但如果我早一点想明白“未来的我人生要这样”,在大学时就进行相关的专业学习,也许今日的我能以一己之力,影响更多的人吧。

  随着我如今接触的应届生年龄越来越小,我发现并不是所有人“当初的遗憾”都能在后来被发现,并得到弥补。很多年轻人宏观上他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擅长什么,细节上也表现比较被动——如果领导不对他提要求,他对自己没有要求。

  追根溯源,他们从小被动长大,被安排做作业,参加课外班,去所谓的名校,他们只要按照老师、家长的要求,被动成长,主动性完全掌握在家长手上。

  因此我意识到,成人介入太多的教育,会让孩子的主动性被磨灭,他们很少会去想:我喜欢什么,我长大了要做什么?

  所以,我的大儿子7年级,我经常问他:“你长大了想做什么?”,我并不认为他现在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小孩的想法时刻在变,但这样的提问依然是有意义的。首先要有目标,才能在人生的进程里不断去调整,最后找到自己的方向,要让他有思考的习惯和意识。

  4年级的小儿子也经常被我如此提问,但问题更多集中在眼下的目标是什么,比如今天快点写完作业,可以玩一会儿。我目的是希望他能做好计划,发挥学习主动性。

  “鸡娃”有方:

  喂知识破坏了他们的学习力

  我进了北大后见识到了很多令人膜拜的“天才”,我有个师兄有过目不忘的天赋,他快速看完一本书,合起书本就能告诉你某一段话在书中的哪个章节,后来他去做了科研,这样的能人在北大并不少见。

  所以在我的同学圈,“鸡娃”的氛围并不浓郁,可能是大家也想明白了那些人工“鸡”出来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那些真正能站到顶尖的人,都是靠“自鸡”而成,并发挥了天赋,不是靠喂养出来的。

  不鸡娃不代表放任不管,对于两个儿子的学习,我其实是花了不少心血的,但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方法上,我跟其他家长可能有所差别。

  我们70年代人的学习经历,跟现在的孩子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爸爸妈妈不会辅导我做功课,如果碰到不会的题目,我要自己琢磨去弄明白。

  我有个特长就是特别擅长写口诀,把大段的文字浓缩总结成朗朗上口的口诀,背熟了,考试时再展开使用。我写作爱好也不是父母“鸡”出来的,是我爸爸喜欢写文章,家庭潜移默化的结果。

  现在孩子的学习条件比我们那时好太多,碰到难题找家长、老师、辅导机构,很容易得到丰富的教育资料,知识点汇总。这是便利,也有问题。因为孩子们被剥夺了通过自己努力,找到最适合自己学习方式的机会。换句话说,他们学习的“底层能力”没有培养起来,短期也许成绩不错,但后劲如何呢?

  我儿子的数学和语文没有在外面上辅导班,是由我亲自辅导。我认为,搞清楚小朋友到底哪里不懂,辅导起来就能事半功倍。很多知识点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把“宗”搞明白了,则遇百题而不慌,要达到这个效果,非VVVIP辅导不能见效。

  坦白说,7年级的数学有些难度了,有的知识点我早忘了,有些我甚至没学过。所以,我会让哥哥跟我先讲一遍概念和定义,我快速学习一遍,我教他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顺便检查他是不是真弄明白概念和定义,而不是只会刷题。

  在辅导哥哥的过程中,我发现初中的数学题看似复杂,但其实解题的思路很类似,但是7年级学生并不能把同类型的题高度提炼起来。中国人讲求的“悟性”,关键时刻还是需要大人帮孩子点拨一下。

  至于如何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怎么去归纳和整理自己的易错点,这些都是由我给他讲方法论,他自己去执行完成。

  俄罗斯女摄影师AnnaRadchenko的作品,母爱的反面

  我现在创业做编程机器人,用的是拼搭类教具。我发现有些幼儿园大班孩子来上课,手上力量明显比同龄人弱,扣不上积木,看到他们和长辈的相处模式我就明白了。要喝水,是水杯拧开了递到嘴边,要吃面包,是包装撕好小块掰好送到嘴里。

  是这样过度贴心的照顾,“斩断了”孩子的手脚。

  孩子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在我看来,关心过度,满足的是长辈照拂子女的欲望,而不是子女真正的需求。一个哪怕是幼儿园的孩子,也是有独立精神的人,他有能力表现自己的想法,需要充分的锻炼机会,需要被尊重。

  幼儿时期帮他拧开瓶盖,读书后再喂他知识点,甚至给他学习方法,长大后告诉他要有稳定的工作……“尽心”的父母却未必是好父母。

  择校方法论:平衡的艺术

  我的两个孩子都经历了从体制内转到体制外的转学。大儿子是四升五转到了采用IB PYP课程的小学,初中升到了一所偏双轨制的国际化学校;小儿子是一升二转到跟哥哥同一所小学。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择校的理由,在给孩子择校时,我们考虑的是三个主要因素:

  根据孩子的性格,选择适合他的教育

  我的大儿子是个“适应型”儿童,无论环境如何,他都能调整自己去适应。所以他在公立学校学习4年,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

  但我的小儿子就是个令人操心的“自由型”儿童,积极、独立,并且不轻易屈从,公立学校的环境让他有些格格不入,他就会表达“不想去学校”的意思。所以IB学校要求学生创新、积极分享,鼓励好奇心,开放的氛围让弟弟如鱼得水。

  “直升机育儿”已经成为常态,但这可能不是我们与孩子建立联结的最佳状态

  在孩子的幼儿园小班和中班时,我给他们都做了加法:报了很多兴趣班,去寻找他们的天赋所在——那些即便没有花很多精力,就能超越同龄人的领域,就是他们的天赋所在。

  大班开始做减法,把精力投入到他们有天赋的技能学习上。现在,哥哥在机器人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甚至收获了不少国际级的奖项,弟弟也在坚持画画。

  二胎家庭“一碗水端平”的特殊情况

  按说哥哥在体制内,还是一所不错的公办学校,不必要转学。但二胎家庭会出现“一碗水端平”的问题。看到弟弟去了一所学费贵,学校环境好,活动多的学校,哥哥表现出了向往,于是在经过和他详谈,并再三确认他的决定后,四升五那年,哥哥也转进了弟弟的学校。

  哥哥转学后的表现也令我们吃惊。他在公立学校时,老师和亲戚们都说他是个稳重、拘谨、寡言的孩子。但到了新学校,他竟然是班上比较活跃的学生之一。可见“适应型”儿童在不同环境下的调节能力 。也可以看到,不同学习环境,对孩子的“改造”是巨大的!

  查缺补漏,认清体制内外的利弊

  虽然我的孩子们现在都走了体制外,但我毕竟深受体制内教育的影响,我很清楚体制内教育的优势。

  哥哥4年级转学和弟弟1年级转学,俩人在基础知识学习方面的水平还是有差距的。转学后,哥哥能轻松hold住学科学习,弟弟就会让我花更多时间课后帮助他巩固基础。

  坦白说,我也常有焦虑的时刻,身处大环境,很少有人能独善其身。哥哥小学时,我们也跟风报过奥数班,非常不认同这样的学习方式——老师上课,父母记笔记,回家辅导孩子大量刷题,这样的“成品”不是我想要的。

  出于尝试兼取体制内外教学模式长处的考虑,哥哥初中转到了双轨制的学校。今年疫情爆发后,全世界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说实话我们也还没想清楚8年级后到底走哪条路,这并不是迷茫,而是时变之应,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没有绝对的不焦虑,我相信阶段性的平衡,无论是给孩子择校,还是我在工作和家庭上所投入的精力。

  我也相信,只要父母用心花时间在孩子身上,了解自己的孩子,唤醒孩子他们的学习潜能,孩子就未来可期。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蓝橡树(id:blue_oak),哈佛本科毕业生和资深教育专家共同创立,80万家长共同关注的国际教育平台,传播教育正能量。不让孩子的天赋被应试教育局限,给他们更好的未来。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END-

  

  编辑:尹菲 实习编辑:韩欣惠

  、

(0)

相关推荐

  • 孩子上双语班,为何要如此选择

    我家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在泰城幼儿园里头,还算可以.它不属于顶级的最好,但比那些极差的幼儿园,却是好的呢. 实际上,泰城还有比这所幼儿园好很多昂贵很多,据说出色很多的幼儿园.但我没想着要将孩子给送往那样 ...

  • 用一条不走寻常路,换一场青春的海阔天空

    为什么一定要上学?这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三三就经常问我们的问题.倒不是对学习感到厌倦,那时的她是觉得自学效率比在校学习高得多. 仔细研究之后,我告诉她两个事实:第一不上学找不到同龄小伙伴(假期大家也都各 ...

  • 女儿10岁从公立转到国际:选择国际学校要慎重,没有完美的教育体系

    到底应该送孩子去念什么类型的学校?公立学校还是国际学校?如果先读公立学校,发现不适合,应该何时转入国际学校?今天在沙龙做分享的Hedy妈妈,女儿10岁,小学一至三年级在北京某重点小学就读,四年级转入世 ...

  • 孩子的优秀是有原因的

    连云港市柘汪友谊小学  卞丁成 案例一:与一位熟悉的家长交流 11月20日中午,我在校门口值班,一位很熟悉的家长很小心地走到学校门口,与我和保安聊天.家长说:"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们才能优 ...

  • 我为何要退出年级家长群?

    「您在教育上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点上方蓝标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我为何退出年级家长群 文/杨春林 在我看来,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应该是出于对学校的信任,也是对学校发展的支持,作为老师,应该为他 ...

  • 父母只要他考上一本,湖北男孩最后考了646分,摘状元上北大

    每一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达到愿望,很多家长从小就给孩子定目标,施加压力,要考清华北大.相信最终结果可想而知,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少之又少. 而湖北有一对父母却反 ...

  • 北大本硕学霸妈妈, 却让孩子“逃离”体制内教育: 我为什么不希望孩子重走我的路?

    Ophelia是传统教育竞争中的"赢家",成为2个孩子的妈妈后,却选择让孩子们走一条跟她完全不一样的路.她在"叛逃"体制内教育路上的焦虑和纠结,却一点也不少-- ...

  • 一位学霸妈妈透露的一份孩子成绩奖罚表,半...

    一位学霸妈妈透露的一份孩子成绩奖罚表,半学期结一次账,果然学霸培养孩子的方法都是不一样,值得每一位家长们借鉴参考学习,真是太好,太实用了-..#微头条名师团# #教育微头条# #教育那些事#

  • 北大学霸妈妈夏燕:孩子中考成功的三把钥匙

    编者按:5月10日晚,北大学霸妈妈.华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专家夏燕应邀在光谷2021中考家长交流群里分享,主题为<中考行动派>,畅谈育儿心得体会,送给中考生家长三把金钥匙,引发关注与好评. ...

  • 北大学霸妈妈,狠心辞去年薪50多万的高管...

    北大学霸妈妈,狠心辞去年薪50多万的高管工作,只因为女儿成绩排倒数.旷课辍学.还自残. 在长达3年的坚持下,女儿终于步入正轨考上重点高中.她的事业也渐入佳境,一个人创业养活了一整个团队,新书<王 ...

  • 不愧是北大毕业的学霸妈妈,把语文知识做成...

    不愧是北大毕业的学霸妈妈,把语文知识做成了9张思维导图,孩子看完以后,学习语文好轻松,班主任推荐全班孩子人手一份. 孩子的语文成绩不好,家长很担心,而且语文学习的内容很多,不知道如何辅导孩子最有效,我 ...

  • 不愧是北大学霸妈妈,为了孩子学好语文,把...

    不愧是北大学霸妈妈,为了孩子学好语文,把小学1-6年级常用的成语全整理了出来,家里有孩子的,抓紧替孩子收藏起来,孩子学习语文的好资料. 孩子小学阶段,家长们就要重视起来,尤其是语文和数学,一定要让孩子 ...

  • 北大毕业的学霸妈妈真牛,为了教会家里孩子...

    北大毕业的学霸妈妈真牛,为了教会家里孩子牢记汉字,自编了36首识字顺口溜,据说孩子学完以后,识字量提升一大截! 最近很多一年级的学生家长跟我吐槽,孩子的语文生字学习的特别慢,上课学会了,回到家就忘了, ...

  • 学霸妈妈的家长会发言稿

    原创星火燎原GR2021-05-07 20:54:54 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是小明的妈妈.很高兴今天能与各位老师及家长们共同讨论培养孩子教育的问题.孩子在校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渗透着老师们的辛勤汗水.在 ...

  • 13岁考上北大的学霸田晓菲,28岁嫁给52岁美国老头,如今怎样了

    大图模式田晓菲的一生离不开诗歌,年少时因为诗歌而出名,得以入学北大:在大学时,因为发表<十三岁的际遇>而广为人知:在哈佛读书时,也是因为诗歌才结识了丈夫,并且和他走到一起:任教后更是致力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