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丨国画中观音像的意义:佛心如明镜,未曾惹尘埃
观音像 壁画
佛语有云:
世间蹉跎事,百事尽烦忧;
佛心如明镜,未曾惹尘埃。
今天,渔公子和大家说说关于历代国画中佛与观音的地位与其风格意义。
观音像 壁画
佛
佛,又名无量无边,佛教是佛陀对万物众生的至真至善、圆满的含义。
从公元一世纪起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经过魏,吴,两晋,南北朝,隋唐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渐与我们的传统思想相融合,到宋代,佛教已经完全中国化了。
自在观音
观音
宋代以后,中国人对观音的崇拜在精神生活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人以自己的方式崇拜这个从外国引进的神,按照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对他进行了彻底的改造,甚至将这个男神变成了女神。
观音(男像)
观音或称观世音,是观世界之音的神,梵名是Avalokiteshvara,是所有佛教国家中被尊崇的救世主。
在所有外来佛教神祗中观音是唯一完全中国化的女神,对于不熟悉佛教的人来说可能不知道观音在佛教中的原形。
敦煌 盛唐 观音菩萨
宗教壁画观音像
古代菩萨画像纸本和绢本存世有限,存世最多的还要属宗教壁画。
在这个浩瀚神秘的佛国世界里,菩萨形象无疑是最美最动人的,尤以敦煌壁画、西藏甘孜地区的壁画,以及北京法海寺壁画中的菩萨尤为精美,留下了叹为观止的可供后人学习、鉴赏的宝贵遗产。
另外,不同的历史时期,从面相、特征、衣饰、表现技法、使用材料、体态造型等方面有着不同的演变,有着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
观音像 壁画
观音像发展历程
纵观中国观音造型艺术的发展可以大体概括:
汉朝为观音造型的萌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观音造型的成熟时期。
唐宋是它的高峰时期,元明清是观音造型的低潮时期。
千手千眼观世音图(宋人画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所以,不同时期观音造型发展历程与不同时期的雕刻技法。如,菩萨正面头像、菩萨手势。
菩萨正面头像
菩萨正面像上可以看到发髻、发际、天庭、印堂、山根(鼻梁)、天中、嘴唇、地阁(下颌)等主要部位,各部位都是对称的基本形,没有角度与透视的变化。以《造像度量经》的比例关系看,发髻珠高二指,发髻部高四指。脸部总长度为一拃,额头,鼻子,下颌各占三分之一,符合了“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
菩萨手势
菩萨手势千姿百态,不像佛的手印要求那样严格,其造型是根据所处的场景和所执的器物变化而变化的。
菩萨的手姿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佛像是中国画中展现佛学精神的代表,是禅学艺术,佛学美术的集中体现。观音像,神态安详而肃穆,有净化心灵,提高人生境界的作用。
编辑 | 渔公子
图文 | 源于网络
更多相关内容,点击蓝字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