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教培机构学了4年英语,三年级开课后傻眼了|英语启蒙|在线教育|培训机构|英语课|自然拼读
要问在“双减”之前,学科教培哪门叫的最响?答案当然是英语!
原因也不都在于机构宣传,更多还是因为这届父母自己苦哑巴英语久矣、苦Chiglish久矣,苦死记硬背久矣,轮到教育下一代,大家多少都有这种心态——
自己吃过的亏,不能再让孩子来一遍,所以英语启蒙要趁早!
但到底要多早?
机构老师最初是这样跟我解答的:
抢在3年级体制内英语开课之前,孩子可以跟北美外教学一口纯正的美式发音;
抢在1年级汉语还没有听说读写全方位碾压之前,孩子可以很容易建立起真正的英语思维;
抢在3周岁摘掉纸尿裤之前,孩子可以充分利用语言敏感期,轻松获得双母语能力。
基于老师的理论,我再三权衡,最终决定把娃报班的时间定在幼儿园中班。
第一年,动物、水果、蔬菜等等基本词汇以及最基本情境对话;
第二年,基于几个“W”的情景问答;
第三年,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开始自然拼读;
第四年,受疫情的影响,线下动不动停课,所以转到线上一对多。
四年,每个礼拜1小时北美外教,每天15分钟左右的巩固练习,银子和时间都花到位了对不对?
时间来到三年级,学校的英语课终于千呼万唤使出来,我家这个被教培机构启蒙了4年英语的娃,有着怎样的表现?
英语思维
练出来了吗?
话说虽然双减了,我娃英语老师还是相当的负责任,把课文与单词表的音频材料发班级群里,日日要求小管家指读打卡。
指读打卡,对一个被教培机构启蒙了4年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现阶段的课文,也还停留在how are you、thank you这类西式客套上,所以娃能够非常流利的一条过。
问题出在单词表的指读,you与your,is和are这类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常用词汇,他要么傻傻分不清楚,要么不知道具体的用法。
发现了没,还是语法,我们学生时代被折磨的头昏脑涨的语法。
当年都说是启蒙的太晚了,受母语思维定式的干扰太大了,所以再怎么死记硬背也不管用。而眼前这位10后,可是在学会汉语拼音之前就已经学会了26个英语字母,掌握词汇也是直接从图像到英语,中间不带用汉语中转的,但这语法,更准确的说是语感,怎么还是不能自然习得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特意找出娃这些年在教培用的课本,随手拍了两张,大家感受下:
不是说没有语法点,但满篇这种明知故问,或者不符合逻辑、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的语境,重点只为突出词汇,并且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实物型词汇。
这就是教培机构“鸡贼”的地方,孩子只要知道图画中实物的英语名称,再辅以本堂课教授的固定句式,就能把一个句子念的八九不离十,人家也很清楚,就我们这些家长的水平,在家跟孩子互动,更多是基于实物的互动,多教孩子这些词汇,会给人一种“学到了很多”的假象。
不错,婴儿在咿呀学语时,也是每天指指这里,敲敲那里,旁边的大人就会告诉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在不厌其烦的跟孩子叨念“吃饭了”、“睡觉了”这类高频动作、短语搭配。
动词、基于动词的短语搭配才是串起一句话更骨架的东西,并且英语相对汉语差异最大的就是基于谓语的各种时态、语态变化。
很可惜,翻遍四年教培的课本,涉及到的动词太少了,也没有高频短语搭配的刻意练习,更妄谈完全符合英语思维的整句输出。
自然拼读
真有那么神奇吗?
当然,没能习得真正的英语思维,不能全怪教培机构,原因很简单,人家再怎么教,孩子沉浸在那个语言环境里的时间就那么多,这也就是为何,我们只听说过海淀牛娃在词汇量上对美国娃碾压,没见过谁真能在日常交流上把人吊打。
既然现阶段没有留学海外的计划,那也就不必过于介意他耳朵被磨的铮明瓦亮的,语言沉默期却漫长的像一辈子都过不去似的了,且看看让考试轻松点这个指标,机构帮我们完成的怎样吧。
自然拼读,号称只要掌握了26个字母及相应字母组合的发音,娃见到不认识的单词也能读出来的自然拼读,这些年实在太香了。
正好单词表上有个“afternoon”,印象中孩子没太接触过,我让他试着用自然拼读拼一拼,结果人拼出个类似于“爱福特奴嗯”的读音。是了,当年讲字母A的发音时,教培书上的举例是apple,ant,alligator,他居然就这样生搬硬套到afternoon上面。
看到了么,这就是在理解归纳能力还不太强的人类幼崽阶段学习自然拼读的弊端,他们很容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把半懂不懂的规则用错地方。
更忍不住想吐槽下这些似是而非的教材举例,为了自然拼读而自然拼读,宁肯多讲alligator,igloo,octopus这种符合自然拼读规则的冷僻词汇,也不愿多给孩子说明还有afternoon,ice,open这类虽然不符合自然拼读规则,但更常用的词。
幸好我们私下有用原版绘本磨耳朵,知道“下午”的正确读音,后来看到单词表后面的汉语,娃还能意识到自己读错了。
费尽心机的抢跑
到底值不值?
英语思维没练出来,自然拼读学的一知半解,这是我这个成年人对孩子在教培机构4年英语学习成果的理性审视,而对孩子自己来说,更直观的感受是,那么多过去经常听经常用的词,现在变成一串串的字母组合摆在那,认不出来了。
sit down,stand up,这两个动作我娃不知道和外教互动了多少回,但读者相信吗?翻开学校课本的单词表,他不认识,莫说是老母亲我,他自己都很不满意,很沮丧。
重听说,轻读写,这是现在一众英语启蒙机构奉行的金科玉律。按照人类习得语言的规律,它没错,毕竟娃在上小学之前,中国话虽然说的溜溜的,但斗大的汉字也不认识几个也是真的;教培机构的教材一概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这倒也很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这些年我总以为教培的课本上既然有标注英文,那么孩子一遍遍的念,他总能看到,看的多了,总有点印象。就像孩子学母语,你即使不刻意教,他到3、4岁左右也开始会对标志牌上、包装盒上的文字和相应的语音进行配对。
但是我忘了学母语和学外语有一点重要的不同,学母语,孩子出于挣脱大人控制的实际需要,本身有很强的学习动力,有效记忆的时间比学外语多得多。
现在看来,小丑竟是我自己,没有对期望值进行有效管理,把过去学校死记硬背的那一套贬的太低,又对现在这些新式学习方法抱的期望太高。
客观点说,提前这4年英语学习,收获最大的首先应该是听力,平时用XX树磨耳朵,不听汉语翻译孩子已经能get到故事的笑点;其次是持续学习英语的习惯,每天15分钟听说训练,不讲条件不费口舌。
这些收获,我不知道是否全部来自于教培机构的学习,也暂时无法评估于他未来的英语学习帮助有多大,只是,4年的片面抢跑,在三年级体制内学校听说读写全方位的攻势面前,我们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轻松,反而更多是学习方法跟侧重点的调整。
最后令人意外的是,学校的英语教学好像也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的样子,单词表上的音标没有了,开篇不再是26个英文字母了,课文读起来也更加活泛了,学校配套的音视频材料也不再似记忆中那般匮乏。听孩子英语老师说,学校以后也会教自然拼读,不过是穿插在课文里,持续学习好几年。
如此看来,英语外教启蒙再香,于我们走国内升学路线的孩子,也不过是道刺激下味蕾、帮助孩子打开食欲的前菜,真正有营养的主食,还得指望学校课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