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故事】“江南第一村”麻将故里:宁远下灌村
【永州故事】“江南第一村”麻将故里:宁远下灌村
图文 陈瑜
宁远县城西南方向约30公里,前往舜帝陵的途中,有一个号称“江南第一村”的“下灌村”,村落前面一马平川,后影奇峰突兀,层峦叠嶂,东有蓝山,南有朱明峰(又名无家峰),西有西岭山,北有大板砠,四山犹如屏障削弱了寒潮和热浪对古村的侵袭,有一条发源于蓝山县的东江,另有一条发源于湾井以上的西江,还有一条小河发源于半山水库的小河,有人称这条小河为洗砚河,江水碧绿清澈,这三条河环绕古村北流,在下灌村以下汇合,从高处看下去就像是三龙合一,形成了四山三河护古村的格局。处于宁远“十里画廊”的点缀地带,青砖釉瓦,山如笋立,倒影叠翠,交相辉映,一幅生动美丽的画卷。因为村子建在三条河水灌注之地,故名下灌。下灌村人口近1.4万,其中,李姓人口占99.6%。为了便于管理,不得不把它划分成四个行政村,这样大规模的村落在湖南是唯一的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傍水不靠山的开阔包容成就了下灌村良好的宜居环境。
成就“江南第一村”的人文环境就是丰厚的历史底蕴。据史记载,下灌一带李姓始祖为李道辨(473-544),字严明,原籍陕西临洮府狄道县(今甘肃秦安县)人,入仕南齐,任岭南道春陵城守,南朝齐永元元(499)年,因九嶷瑶蛮叛乱受封为南道开拓大使、荡寇将军,奉诏征瑶而来,平乱之后,南齐政局动荡,朝廷发生变故,无心回朝,见九嶷山是舜帝崩葬之地,藏精之所,山灵水秀,虎踞龙盘,李道辨决定在这里定居。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随后李世民“贞观之治”,李家已经成了道州延唐县(宁远)的望族。
李姓家族一直在这里繁衍生息,直到唐元和三年(808)年,第十六代子孙李郃在这里出生,祖父李周延、父亲李太渊都先后任道州文学。李家三代以儒学昌其家,均授郎职,赠正议大夫,为人正直、做官清廉。李郃生活在九嶷山下,又是书香世家,从小受舜文化熏陶,心里就滋生了崇尚正直、恭俭谦让的朴素英雄观,在祖父和父亲的教导下,他博览群书,精通经史,长于诗赋。唐大和二年(828年),举贤良方正,李郃被推荐至长安赴考。廷试中,做《观民风赋》和《求友诗》,条对鲜明,词旨温雅,能寓褒贬于清和之中,阐忠义于词气之表。考官交相荐进,文宗面试,擢进士第一,湖广第一状元。李郃文采风流,少年得志。大约28岁时,发明了"叶子戏"。《太平广记》引《咸定录》中记载:"唐李郃为贺州刺史,与妓人叶梦莲江行,因撰骸子选,谓之叶子戏。"李郃创制的"叶子戏",是麻将的雏形。 被后人称为麻将的鼻祖。
李颌少年时代在家乡曾留有不少遗迹,其中,读书岩是唐代状元李郃儿少时候面壁苦读的地方,那时候洞外灌木杂草丛生,洞内阴森潮湿,不时还有蝙蝠、石燕、小麻蛇出没,李郃视而不见,自顾聚精会神地读"子曰"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易经》《尚书》《礼记》《春秋》四书五经等等书籍,背得滚瓜烂熟。读书之余,在读书岩听爷爷讲,"舜帝禅位大禹"、"舜帝'勤民事,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的故事。",从此立志。在村南边有一个洗砚池。只见清清之水流过,四边用青麻石条扣砌,相传该村村民都以李郃为榜样,舞文弄墨,激扬文字,故而都习惯地到此洗笔,在这里洗笔,一则可增添灵气,二则不去洗笔的会背上一个读书不用功的坏名。
进入村中,就有很古老的两座桥,一座是石拱桥,全由石块砌就,布满了青苔,见证着历史的足印,周边是用钢筋水泥砌成的吊脚楼,不同于瑶族的木质吊脚楼。另一座是广文桥,有似侗乡风雨桥,上有屋檐加盖。桥边两旁道路有石凳。这样,人既过桥又可在亭子里纳凉。
下灌村是武将建村,但其真正的灵魂人物是李郃。下灌村著名古迹还有几座千古流芳的李氏宗祠均始建于宋朝,它复修过好几次,现保存完好,几座李氏宗祠宏伟壮观,形态各异,各不相同,且均以先人之名命名,有(茂)英公祠、(茂)成公祠、(仕)昌公祠、据家谱记载,该村高大威猛的状元楼就是为李郃而建,此楼横跨街巷,坐北向南,阁楼由16根木柱支起,两层重檐歇山顶屋面,上盖小青瓦,拱棚飞檐。鬼斧神工,不失为民间杰作。
风景秀美、文史摇曳,下灌村的灌水涵清、文塔耸翠、松林暮烟、榜山喜雨、东山玉笋、西岭云屏、虹桥映日、凤尾翻风等灌溪八景,点缀其中,吸引着文人骚客纷至沓来。难怪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此地曾感叹:“游九疑而不经此,几失其真形矣”。下灌的地理之美,让古人心醉,也俘获了今人的芳心
回望下灌村,这里山青水秀,环境优美,青松翠柏,红花绿草美不胜收,这是一个糅合着人文、历史、自然和田园景观的丰富世界:张开双臂,你能拥抱层峦叠嶂、小河湍湍的如画美景;踩着鹅卵石路,可以探寻舜帝南巡、建文帝避难的历史记忆;跟着下灌人游村,他们会给你讲述“湖广第一状元”李郃“让第”的故事;到了下灌市场边,你还能感受一把“牌祖故里”的麻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