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石湖修志与石湖志的编修 陈其弟
人以地名 湖以人显
在苏州城西南上方山下,有个石湖,此处风光秀丽。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谥文穆,吴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著作郎、礼部员外郎、中书舍人、四川制置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晚年退居故乡石湖。是南宋著名诗人,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四大家。著有《石湖集》《桂海虞衡志》《揽辔录》《吴船录》等。《宋史》有传。他与北宋的范仲淹被人并称为“吴门二相”。
晚年在石湖筑有别墅,自号“石湖居士”,人称范石湖。确立范石湖大家地位的,应该是《四时田园杂兴》诗。《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就是在这明山秀水的“东南绝境”——石湖一带写出来的。因为有了这60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更为诗情画意了,也因为这60首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大家又把范成大叫作范石湖。真是人以地名,地以人显。
范成大的文学成就不少是在他归隐故乡苏州之后取得的。而范村,正是他最重要的创作基地之一。晚年的范成大,结庐于石湖之畔,范村是范宅之南一圃,原是他人七十间房舍,范成大购置后将房屋尽拆除,以其地三分之一植以梅树,构以亭台堂榭,并将此圃命名为范村。
同传统的不少士大夫一样,范成大也是文人与官员,一身而二任。或许是由于其作为文人的光芒太耀眼,以致他“入为从官,出为牧守”的作为不免显得暗淡。范成大入仕时,正值金兵南下时期,他曾奉命出使过金国,并递交国书,义正词严地维护大宋国的威严,在政治上贡献也很大。此后成为朝廷重臣、封疆大吏,曾赴广西帅任,后任四川制置使,历任所至,兴利除弊,得到各地民众的肯定:“范石湖历典名藩,所至礼贤下士,仁民爱物,去思遗爱,所在歌舞之。”
在最后十年里,厌倦了官场的范成大托病请辞,隐居在故乡苏州的石湖,过起了参禅理佛、田园隐逸的生活。他的诗词文章,被誉为宋朝四大家之一。与以往诗人多以山水田园寄寓隐逸思想不同的是,《四时田园杂兴》诗主要描绘农家生活。最著名的就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吴郡名志 著书创体
范成大的另一重大贡献,是为苏州留下了一部传之永久的《吴郡志》,在纂成志的第二年,作者便谢世了。
此志体例和《吴郡图经续记》同一类型,其间的渊源,脉络清楚,而门目增多,内容更丰富。书中所设门目,卷1沿革、分野、户口租税、土贡;卷2风俗;卷3城郭;卷4学校;卷5营寨;卷6官宇、仓库(场务附)、坊市;卷7官宇;卷8~9古迹;卷10封爵、牧守;卷11牧守、题名;卷12~13官吏、祠庙;卷14园亭;卷15山;卷16虎丘;卷17桥梁;卷18川;卷19水利;卷20~27人物(列女附);卷28进士题名(武举附);卷29~30土物;卷31宫观、府郭寺;卷32~36郭外寺;卷37~38县记;卷39冢墓;卷40~41仙事;卷42浮屠;卷43方技;卷44奇事;卷45~47异闻;卷48考证;卷49杂咏;卷50杂志。书前目录所列,与书中稍异,今以书中标题为准。前有赵汝谈《序》。其与《吴郡图经续记》比照,是大同小异,稍有增减。增加的如分野、营寨、仙事、浮屠、方技;减省的如海道、碑碣。并有1门分作2或3门,次序也有所调整。有些门,正文前有小序。全志所引的正史、野史、类书、专著、别集、方志、笔记等,约计有150种及170多人的各类诗文。所有的引文,都注明书名或篇名和作者。往往于夹注之中又有夹注,四库馆臣称此为“著书之创体”。
这部志书对中国地方志事业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它不仅是承上启下,而且具有里程碑意义,明清以来凡论及前人方志,都会众口一词地提到《吴郡志》,一向为大多数方志学者和目录学家所认可。王鏊《姑苏志序》称道“范《志》竣而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它“征引浩博,而叙述简核,为地志之善本”。章学诚说:“(范志)搜罗极博,证事亦佳……其所以为后世所称……得名亦不偶然也。”因为它已经是方志的楷模、佳志的代言,其地位无可撼动。
卢莫二氏 皆修湖志
范成大之后,石湖便成了吴中胜景、苏州的文人渊薮。到了明代,更是达到了顶峰,形成了世居石湖的卢氏和莫氏两大家族。这两家的子孙中都有效法范成大编修志书者,其中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卢襄《石湖志略》和莫震《石湖志》。前者被收入《四库全书》,后者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
《石湖志略》1卷《文略》1卷,明卢襄辑。卢襄(1481—1531),字师陈,自号五坞山人。明吴县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永丰知县,转刑部主事,改兵部,升礼部员外郎,迁职方司郎中。寻改武选。以争大礼下狱,事白,升陕西右参议。为文敷腴明畅,诗尤精诣。卒后文徵明为他撰墓表。卢氏世居石湖,为不使先贤故实隐而不彰,“乃述其山川古迹为《志略》,又集诸人题咏为《文略》。”仿“太史公曰”之体,正文内容分:本志、流衍、诸山、古迹、灵禀、物产、灵栖、梵宇、书院、游览等十类,每类之后均附“职方氏曰”,简核有法。书前“石湖山水图”,可见明嘉靖时石湖全貌。
主要版本有:清然松书屋钞本,清顾沅校并跋,苏州博物馆图书馆藏;明嘉靖八年刻本,清吴翌凤、黄丕烈跋,藏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钞本有顾千里等题识,弥足珍贵。
《石湖志》6卷,明莫震撰,莫旦增补。莫震(1409—1489),字廷威。正统四年进士,知嘉鱼县,改知海盐,迁建宁通判,署邵武府事,迁延平府同知,致仕归。著有《廷威日记》《嘉鱼县志》《由庵集》等。旦(1429—?),字景周,号鲈乡。震子。明成化元年(1465)举人,博雅好古,为一方师表。历任新昌训导、国子监学正,年80余卒。编著有《鲈乡集》《新昌县志》《贞孝录》《吴江志》《吴江续志》等。
《石湖志》是父子二人的共同成果,卷1御书、图像;卷2总叙、乡都、山水、城郭、公署、村巷、宫室、祠祀、桥梁;卷3园第、梵宫、神宇、坊牌、科贡;卷4乡贤;卷5仕宦、隐逸、孝子、列女、名僧、风俗、翰墨;卷6土物、坟墓、杂记。
值得一提的是,《吴江志》是莫旦中举后,候补闲居时,参稽元《图经》,洪武、永乐、景泰诸县志,范成大《吴郡志》,卢熊《苏州府志》及碑刻、谱牒,所见所闻,再加编辑,增至22卷。以历史上吴江迭为州、县,称县志则遗州,称州志则遗县,故取名“吴江志”。此后历近30年,至弘治元年方由知县孙显捐俸集资付梓。由于此志成书于成化年间,故后世亦称之为“成化志”。全书以平列体立目,凡40类:卷1图像;卷2沿革、疆域、乡都、城池、市镇、山川、版籍、贡赋;卷3治所、学校、职役;卷4祀典、官宇;卷5桥塘、坊牌、形胜;卷6风俗、土产、典籍;卷7居第、寺观、庙宇;卷8科第、岁贡;卷9乡贤、去思;卷10荐举、武臣、寓贤;卷11来宦、材胥、隐逸、孝子、节妇、方伎、方外;卷12杂记;卷13~16集文;卷17~22集诗。前有知县孙显《序》、莫旦《自序》《凡例》,后附莫旦《苏州赋》。各门之前均冠以无题小序,或界定记述范围,或追溯事物的起始发端,或阐明编者的修志主张和思想观点。此志为吴江现存最早的县志,史料价值颇高。
世居石湖的莫旦为何要修《吴江志》?原因是他的家乡(居住地)历来就是吴江。嘉靖《吴江县志》有记载称:“莫舍,初名石舍,后以莫姓蕃衍,遂易今名,即绮川也,有绮川亭。”又云:“绮川亭,在莫舍村,宋参政范成大别墅之一也,后人因以名其地云。”莫氏聚居地至今仍称莫舍,正是在石湖附近。所以说莫旦所编的《石湖志》《吴江志》都是在为家乡作贡献。
盛世修志 推陈出新
时间推移到20世纪80年代,为了纪念苏州建城2500年,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有关部门,组织文史工作者整理出版一批地方文献,范成大的《吴郡志》被列入首选的九种之一,1986年10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纳入《江苏地方文献丛书》出版,广为流传。
2003年,据李根源抄本为底本的《石湖志略》点校本被收入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辑的《苏州史志资料选辑》总第二十八辑。2004年,据《续修四库全书》本为底本的《石湖志》点校本被收入《苏州地方历史文化读物》之《吴中小志丛刊》,由广陵书社出版。上述两志均经标注,简体横排,便于利用。
2005年,全市的二轮修志全面展开,苏州市园林和绿化局决定,除了完成提供《苏州市志》用资料外,编修一部《苏州市园林和绿化志》以及若干部个体园林志,新编《石湖志》也列入计划之内。据参与编纂的工作人员说,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明刻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的碑刻件,诗文与流传于世的通行版本有多处出入,就以前文提到的那首诗而言,最后一句碑刻上是“也傍桑阴学卖瓜”,不是“种瓜”。范诗是田园生活的实录,作为“四时”之“夏时诗”,“耘田”和“绩麻”是符合农时的,炎炎夏日恐非“种瓜”之时,不要说是在古代自然状态下,哪怕是到了今天,夏日种下的瓜苗也是难以开花结果的,倒是“卖瓜”更合乎时宜。新编《石湖志》将明版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碑文全部呈现在读者面前,也许会对中国文学史研究、范成大研究提供更多可资利用的资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