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五大智慧名言
唐代高僧六祖慧能,出生于广东省新兴县,是中国禅宗佛教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慧能成为中国禅宗六祖后,回到南方创立了曹溪禅宗。在无遮大会的佛学辩论中,奠定了曹溪禅宗在中国佛教界的优势地位。后来,慧能创立的南派禅宗成为了中国佛教千年以来的主流。
在中国人的佛学著作中,只有慧能的《六组坛经》被称为“经”。现代国学大师陈寅恪称赞六祖:“他提出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思想,一扫往昔佛教经典之繁琐,使佛学智慧更清晰”。
惠能真身像
本文介绍《六祖坛经》中的五个智慧名言。
一,“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修行的目的就是研究人生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智慧,以至最后能够看透人生和世界的本质。如果愿意出家到庙里修行,因为环境很清静自然是好事。但如果在尘世的生活中一边学习佛家智慧,一边总结生活和社会中的各种人和事,提高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佛家经典的智慧。
六祖坛经
所以,修行不一定必须出家,在尘世的生活中也可以成为高智慧的觉悟者。
二,“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
都是因为邪念来了,才产生烦恼。正念来了,烦恼就会消除。
比如,贪多、憎恨、痴迷等思想来了,烦恼就会跟着来。知足、宽容、明理的思想来了,烦恼自然就会消除。
禅
三,“烦恼即菩提”
当烦恼来了以后,会促使我们思考烦恼为什么来,应该怎么解决。当我们认清了烦恼的来源消除了烦恼以后,就有了一个小的进步。所以,烦恼是帮助我们进步的素材,就是菩提。
四,“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总想求佛保佑是普通人的做法。达到相当高智慧后,就没有必要祈求佛爷的保佑,而是主要依靠自己。
领悟佛家道理也是一样。达到相当高智慧以后就不能再依靠老师等外界条件,而应该主要靠自己。
五, “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
迷惑的人,即使佛站在面前,他还以为是普通人。
而已经开悟的人,认为众生人人都是佛。
六祖慧能
总结:
六祖慧能讲:“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能看懂了社会众生,就是看懂了佛性。
佛法都是在生活和社会中总结出来的,讲的都是人生中的道理。比如,佛家讲的因果报应,说的是生活中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佛家的“贪嗔痴慢疑”讲的是人生活中的烦恼是怎样产生的。佛家的“诸行无常”,讲的是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不是恒常的,等等。
六祖坛经
所以,要想学习佛家智慧只靠着跟老师和佛家典籍学习是不够的,在生活中注意总结各种人和事物的规律,比跟老师和佛家典籍学习更重要。
参考文献:
图书:《六祖坛经笺注》作者 丁福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