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行思与石头希迁

□文/王学信

  弘扬南宗禅的两大柱石中的另一位是青原行思禅师,他在中国禅宗史上与南岳怀让禅师并驾齐驱。青原行思,俗姓刘,江西庐陵人。幼岁即出家,后参曹溪六祖慧能得法,为六祖门下首座弟子。后“自传曹溪密旨,便复庐陵化度群生”,住江西吉州青原山静居寺,弘扬南禅顿法。

  青原行思的得意弟子为石头希迁,有趣的是,希迁原为行思的同门师弟。石头希迁,岭南端州高要人,陈氏子,其母怀孕则不能茹荤。希迁幼时即持斋,既冠,然诺自许,慨然承当。其地乡民多杀牛祀鬼神,希迁多次毁祀夺牛而归。后至曹溪六祖处出家,剃度为沙弥。禅宗文献《祖堂集》载:再三抚顶,“六祖一见忻然,而谓之曰:’六祖将

  '子当绍吾真法矣。”示灭,沙弥希迁问曰:“和尚百年后,希迁当依附何人?”“寻思去。祖曰:”及祖顺世,希迁每于静处端坐,寂若忘生。首座问曰:空坐奚“汝师已逝,为?”“我秉遗诫,”希迁曰:故寻思耳。 首座曰:“汝有师兄思和尚,今住吉州,汝因缘在彼。师言甚直,汝自迷尔。”希迁闻语,便礼辞祖龛,径直来到吉州静居寺。

  希迁参礼师兄青原行思禅师,师曰:”“子何方来?迁曰:”“将得甚么来?曰:”“曹溪。师曰:”“未到曹溪亦不失。师曰:用去曹溪作甚么?曰:争知“若恁么,”“若不到曹溪,不失?”迁又曰:“曹溪大师还识和尚否?”师曰:“汝今识吾否?”“识又争能识得?师曰:一麟足矣。曰:”“众角虽多,”迁又问:“和尚自离曹溪,甚么时候至此间?师曰: “我却知汝早晚离曹溪。”曰:“希迁不从曹溪来。”师曰: “我亦知汝去处也。”曰:“和尚幸是大人,莫造次。”此番问答,并非寻常寒暄、问候,其禅语机锋,所在皆是。互勘对方体悟佛法已到何等境界,互致问答后,己自心中有数。

  他日,师复问迁:“汝甚么处来?”曰:“曹溪。”师乃举拂子曰:“曹溪还有这个么?”曰:“非但曹溪,西天亦无。”师曰:“子莫曾到西天否?”曰:“若到,即有也。”师曰:“未在,更道。”曰:“和尚也须道取一半,莫全靠学人。”师曰:“不辞向汝道,恐以后无人承当。”继前次验证希迁确信即心是佛,且自性本来具足圆满后,行思再深一层提问,知道希迁已达至非心、非佛、非物层面,心中颇为满意。

  一日,师问迁曰:“有人道岭南有消息。”“有人不道岭南迁曰:有消息。”“若恁么,小师曰:大藏、藏,从何而来?”迁曰:“尽从这里去。”师然之。青原行思对石头希迁的回答十分认可,知其弘传南禅法系之意已决,心下十分快慰。

  忽一日,师令迁持书与南岳让和尚,曰:“汝达书了,速回。吾有个钝斧子,与汝住山。”“迁至彼,未呈书,便问:不重己“不慕诸圣,灵时,如何?”南岳怀让曰:“子问太高生,何不向下问?·”迁曰:“宁可永劫受沉沦,不从诸圣求解脱。”岳便休,迁便回。师问:“子返何速?书信达否?”“书亦迁曰:不通,信亦不达。去日蒙和尚许个钝斧子,只今便请。”师垂一足,迁便礼拜。不久,希迁辞别行思,前往南岳。希迁所云“不从诸圣求解脱”,显示其已破法执,不外驰求,而于自性了知真如,已臻极高禅境。师遂垂一足,暗示其可住山弘法。

  青原行思禅师接引学人既有六祖慧能遗风,又有自家单刀直入的峻烈之处。荷泽神会参礼师兄行思,师问:“甚处来?”曰:“曹溪。”师曰:“曹溪意旨如何?”“犹带神会振身而立。师曰:瓦砾在?”“和尚此间莫有真金曰:与人么?”师曰:“设有,汝问甚处著?”“如何是佛法大意?有僧问:”师曰:“庐陵米作甚么价?”其简捷、明快若此,倘学人机缘在此处,当可于言下有省。

  大唐开元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三日,青原行思禅师升座告别众门人,即跏趺示寂。僖宗年间,朝廷追谥曰“弘济大师”。其后,青原行思法系由石头希迁弘传而大行于世。

  希迁从行思处得法后,至南岳南台寺修行。南台寺东有大石如台,希迁便于此石上坐禅,得师叔辈名僧南岳怀让眷顾,助其在大石上建草庵居之,时号“石头禅师”。希迁在山中读经习禅,授徒传法,弘扬行思顿悟法门,声名远播,四方学人纷至沓来。“石头禅”的盛况几乎与马祖道一的“洪州禅”比肩而立,他们共同将六祖南禅推向新的高峰。

  石头希迁的禅法与马祖道一的禅法虽然同出六祖南禅法系,但在接引学人时又别具特色,颇多思辨哲学的理论色彩,镕易学、佛学、道学为一炉,这当然与他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学养息息相关。他的一首五言偈颂《参同契》即是其代表作——

  “竺土大士心,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执事原是迷,契理亦非悟。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色本殊质像,声元异乐苦。暗合上中元,明明清浊句。四大性自复,如子得其母。火热风动摇,水湿地坚固。眼色耳音声,鼻香舌咸醋。然于一一法,依根叶分布。本末须归宗,尊卑用其语。当明中有暗,勿与暗相遇。当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明暗各相对,譬如前后步。万物自有功,当言用及处。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触目不见道,运足焉知路?进步非远近,迷隔山河固。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石头希迁的《参同契》,其题意为世间万法森然而立,然万法虽殊,同归真如本源,相互契合而辩证统一。偈颂主旨则是强调,由于理与事、心与物、体与用圆融无碍,故而,包括人自性在内的宇宙万物方可浑然一体,协调和谐,即禅门所说:“万法归一,一归万法”,以及“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也正是华严法理与中华本土文化“太极”理论、“天一合一”理论的完美融摄,使其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希迁禅法标新立异,别具一格,其接引学人方式细密平稳,灵活自如,显示出温和雅致的“学者禅”、“文化禅”风貌,历来为禅门所津津乐道。

  招提慧朗参马祖,祖问:“汝来何求?”曰:“求佛知见。”祖曰:“佛无知见,知见乃魔耳。汝自何来?”曰:“南岳来。”祖曰:“汝从南岳来,未识曹溪心要,汝速归彼,不宜他往。”师归石头,便问:“如何是佛?”头曰“汝无佛性。”师曰:“蠢动含灵,又作么生?”头曰“蠢 动含灵,却有佛性。”曰:“慧朗为甚么却无?”头曰:“为汝不肯承当?”师于言下信入。

  马祖从慧朗的泛泛之问,知其学养尚浅,未能明心见性,故遣其回归石头处。而石头希迁知其不明“即心即佛”要旨,即以其他生灵对比,促其坚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信心,慧朗于此言下,遂有自信。后参学有大成。

  大颠宝通初参石头。头问:“阿那个是汝心?”师曰:“即只对和尚言语者是。”头便喝出。经旬曰,师却问:“前者既不是,除此外,何者是心?”头曰:“除却扬眉瞬目一切之事外,直将心来。”师曰:“无心可将来。”头曰:“先来有心,何得言无心?有心无心,尽同谩我。”师于言下大悟。大颠将自身产生思维及行为的心,与禅家所特指之自性本体的真心、佛性混为一谈,前者是物,后者非物,两者有关联,但不可混同,故此,说有心、说无心皆不确。石头痛下针砭,大颠始悟。

  五台隐峰辞马祖,祖曰:“甚么处去?”曰:“石头去。”祖曰:“石头路滑。”曰:“竿木随身,逢场作戏。”便去,才到石头,即绕禅床一匝,振锡一声,“是何宗旨?石问:”头曰:“苍天,苍天。”峰无语,却回举似马祖。祖曰:“汝更去问,待他有答,汝便嘘两声。”峰又去,依前问。石头乃嘘两声,峰又无语,回举似马祖。祖曰: “向汝道石头路滑。”隐峰前往石头参谒,其举止并无特别含义,确似逢场作戏耳,然石头对隐峰之问洞悉其意,遂以苍天应之,隐峰无以应对。马祖给隐峰再出招,亦是调侃而已,而石头竟似预知,先嘘两声,隐峰再次无语而退。虽是一段戏谑,但对隐峰而言应该大有心得,知道禅修非游戏,从此老老实实修禅悟道,后为一代名僧,于五台“衣顺其体,倒立而逝”,颇有神异云。

  衡阳庞蕴居士初谒石头,乃问:“不以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头以手掩其口,士豁然有省。一日,石头问庞居士:“见老僧以来,日用事作么生?”士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乃呈偈曰:“日用事无别,惟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头然之。庞居士后参马祖,仍申前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士于言下顿领玄旨。

  庞居士先后以同一问题参两位大师,虽回应有别,然其意相同,盖因此问尚在佛理层面,并未深入禅法,故二大士以拒绝之方式接引,士以宿缘,因之开悟。此机缘之殊胜,可遇而不可求也。士之偈语,“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亦为后世禅门广泛习用。其后,庞蕴以居士身带全家修禅,庞婆及女灵照皆有成,遂为禅门佳话。

  石头希迁接引学人之法亦有传承历代祖师禅风一面,可见其学养之深湛,此例多有。有僧问:“如何是解脱?”师曰:“谁缚汝?”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垢汝?”“如何是涅槃?师曰:问:”“谁将生死与汝?”“曹溪门人道悟问:意旨谁人得?”师曰:“会佛法人得?”曰:“师还得否?”师曰:“不得。”曰:“为甚么不得?”曰:“我不会佛法。”某日,道悟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不得,不知。” 曰:“向上更有转处也无?”师曰:“长空不碍白云飞。”问:“如何是 禅?”师曰:“碌砖。”问:“如何是道?”“木头。京兆尸利初遏师曰:”希迁,问:“如何是学人本份事?”师曰:”“不从师“汝何从吾觅?曰:觅,如何即得?”师曰:“汝还曾失却么?”灵默禅师谒石头,曰:“一言相契即住,不契即去。”石头据坐,师便行。头随后召曰:“ 阇黎。”师回首。头曰:“从生至死,只是这个,回头转脑作么?”师于言下大悟,乃拗折拄杖而棲止焉。

  一日,希迁上堂,即垂法语云:“吾之法门,先佛传授,不论禅定精进,唯达佛之知见。即心即佛,心、佛、众生,菩提、烦恼,名异体一。汝等当知自己心灵,体离断常,性非垢净,湛然圆满,凡圣齐同,应用无方。离心意识,三界六道,唯自心现,水月镜像,岂有生灭?汝能知之,无所不备。”此段法语,当是石头希迁禅法之精要,亦是对门人的谆谆垂示,学人不可不细心揣摩也。

  石头希迁住南岳石台寺近五十年,弘法授徒,足不离南岳,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示寂。德宗颁诏谥曰“无际大师”。其门下著名弟子有药山惟俨、招提慧朗、大颠宝通、丹霞天然、潭州大川、京兆尸利、汾阳石楼、法门佛陀、水空和尚、大同济、长髭旷等二十一人。他们各为一方宗主,大弘曹溪、石头禅法,为青原行思法系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洪州禅的创立者马祖道一和石头禅的缔造者石头希迁,皆属慧能法脉之嫡孙,且住地毗连,并有着共同弘扬南禅的使命感,故而其禅学思想的相融性、同步性颇为突出。他们在保持自家特色的同时,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优势互补。其门下弟子于江西、湖南两地往来参访,道路如织,习以为常,不少弟子都经由马祖与石头的共同锤炼而成就为高僧大德,形成“江湖禅”的独特格局,而“江湖”一词也随后为社会上广泛使用。可贵的是,南岳、青原两家之间,数百年以降,始终保持这样一种融洽、和谐的关系,共同创造了南宗禅的兴盛与繁荣。

(0)

相关推荐

  • 老马虎讲故事 ▏“放荡不羁” 天然禅师

    古代高僧与南阳佛教系列 "放荡不羁"的南阳天然禅师 马秀华  撰文/摄影 2010年中国丹霞地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关于丹霞这个名词原产地的纠纷就一直未停过.广东仁化的丹霞山也 ...

  • 没有慧根,也要会跟

    若不能自悟者,须觅大善知识示道见性. 话说, 石头希迁禅师, 年方弱冠,即往曹溪拜六祖慧能为师. 六祖慧能圆寂时,希迁年方十五. 慧能曾告之"寻思去", 于是希迁便去拜青原行思为师 ...

  • 磨砖头做镜子

    磨砖头做镜子 文/武孝君 闭关修持六十天 一块砖头已磨完 土屑扬尘随风去 机缘和合成新典 2021年4月17日写于青岛 我国唐代有两大高僧,一是马祖道一,一是石头希迁.都深得禅宗六祖的真传. 马祖道一 ...

  • 荷泽神会与青原行思的机缘:如果我真有金子给你,你往哪儿放?

    六祖圆寂之后,先后有两个禅宗的重要人物来参访行思,一个是石头希迁,另一个就是荷泽神会. 那么,这个神会是个什么人物呢?神会和行思一样,并列为六祖的五大弟子之一.在神会所处的时代,神秀创立的北宗,影响力 ...

  • 六祖惠能的弟子青原行思:山水之中,自有禅意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人之一生,从垂 ...

  • 南岳怀让与青原行思及其传人

    (2013-03-02 14:05:15) 慧能门下弟子大约有四五十人,其中传承弘扬南禅宗风的,主要是南岳怀让一系和青原行思一系.到唐末五代时,由这两系演化逐渐形成禅门五家. 怀让(677-744年) ...

  • 【研学思考】青要山里那些石头会说话

    历时四个半小时,在青要山里走了个来回,就是为了听那些石头说话,它们在诉说自己的前世今生,让我们在倾听的同时想象着地理时间里它们的改变-- 以前的我是"谈石色变"的,因为地质学不是坐 ...

  • 播音泰斗夏青原声复刻!用这个声音讲述红色电台往事

    夏青是新中国我党培养的第一代播音艺术家.1954年,他曾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文:1976年,播出了周恩来追悼大会悼词和毛泽东逝世时的<告全党全军全国 ...

  • 静坐入门(青原山净居寺)

    静坐入门(青原山净居寺)

  • 中书协美女书法家马青原,精美章草书作欣赏,温润典雅自成 一体

    前言: 声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 谢! 对于书法而言结字就是汉字本身的结构,依托书法的艺术特性,结合书体的运笔方式,将书法的基本要素可以简化为三 ...

  • 千古庐陵来寻味——青原晴瀑 【9】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庐陵八景"之寺.祠.楼.亭.泉.溪以及神奇之传闻典故,饱含着自然美.个性美.神秘美和人文美,极大的丰富了庐陵文化的内涵.青原晴瀑便是庐陵古八景之 ...

  • 千古庐陵来寻味——古青原台【8】

    台眺青原话古今, 洲飞白鹭思风月. 古青原台又名"钟楼",俗称"钟鼓楼".其实,楼内只悬大钟,未置大鼓.借鉴佛教规矩,古城建置,多有悬钟之钟楼,鼓则放置在城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