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意识,小学生习作学习的关键思维

写文章和其他技能项目的学习一样,必然也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学会到学精,从学精到运用自如的学习过程,不通过学习而自生的习作本领是不存在的。通常小学生的习作学习途径有阅读课文、阅读课外书(包括名著等书籍,也包括作文选好词积累等等),途径多样,形式丰富,而写作时的写作知识,表达技巧、策略等最容易获取的途径应当是语文课文的课堂学习中。唯独存在的问题是语文课堂中教学了课文内容,这个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的内容被老师过渡辅导,(也有优秀的课堂为学生架设台阶,让学生自己爬上学习高峰,而这个高峰却依然是读懂内容,这成为了另外一种看似新手段却依旧是教课文的新瓶旧药。)

从写作目的、作者角度看,写文章就是能够让读者读懂。在他人能够读懂的前提下,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个人观点,读者才能领略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个人观点,这就是写文章的读者意识。小学生由于其认知和年龄特征,往往只考虑把自己想的记录下来,而不考虑别人读不读得懂,表达的效果怎样才更好,这种情况尤其存在单元习作的练习中。单元习作的读者往往只有学生自己、老师,也可能有一两位同组的组员在评价时阅读,优秀的几篇还有可能在老师的推荐下张贴在学习园地,而被不超过班级人数的人阅读。当然也有在现代媒体下,通过微信等手段互联网传播,其广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不考虑读者的广度性,老师对学生写的文章也存在语文素养差异,兴趣爱好差别,思维不同的不同评价。在小学课后习作的常态中又可以看到,学生写的习作因为存在只给老师看,学生习作的文章只有老师这一个读者,会存在迎合老师评价而写作的情况。如:必定会有一个中心思想的表达,如:在结尾一定会说清一点道理等等。而从写文章的高度来看,往往有些优秀的文字常常是写了而不写明的,给予了读者阅读的想象空间。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说清、说明白、说得有条理,是读者意识的训练目标;从高年级的习作表达来看,个性化的表达又形成于自然而然的儿童语言中,读者(自己)会心一笑,又会有另一种形式的读者意识存在。

在读者意识的培养中,我们的课文给了学生最好的支架,我们可以在统编教材的课文教学中渗透这种思维。

如:统编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

胡萝卜先生还在继续走,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他完全不知道。  在很远的街口,有一个男孩正在放风筝,线实在太短了,他的风筝只能飞过屋顶。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绳子够牢固了,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

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当他走过鸟太太家的树底下,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在安排续写第三次长胡子的“用途”时,学生能够五花八门的丰富想象,怎么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从文本红色的内容上看,孩子续写时,开头必须要有什么?(要写:胡萝卜先生还在继续走。)结尾又必定有哪句话?(要写: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继续”、“刚好”是表达技巧中的关键元素,只有在阅读中读懂表达的规律(读懂文体特征),在这种深度的阅读下去发现,才能在表达的学习中生成读者意识。

长胡子能干什么,万千想象,容易写。而写得不好之关键,就是深度阅读中没有发现语言文字的规律。如:老屋一文,如果要安排续写练习,第一句话应该也是“等等,老屋!”没有为什么必须要这样写的要求,而就读者意识的思维中,学生应该这样开头,因为每一次,都是这么开头的啊!孩子为什么不这样开头呢?很多时候,文章就是因为重复而变得耐读,而耐读。同样,在续写小狗学叫的时候,必定是以“对话”的形式写的,我们应该从文本中挖掘表达的规律,渗透给学生读者意识,语言思维。

同样在高年级的习作中,读者意识更为重要。在一次教研活动讨论统编教材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时,我看到在教学设计创设的情景也好,授教的表达技巧也好,还是积累的优秀词句也好,都仅仅是犹如镀金而已,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写文章的内在光彩,学生只是学会了写这一篇文章,而没有学会这种表达方式,让小学生写文章能够永存光芒,读者意识又凸显其作用。

从图中我们显而易见看到,我的心爱之物的读者意识需要。孩子们可以写:

1、物是怎么的,从各个角度去写,各种写作技巧去写。

2、物是怎么来的,和我之间的关系,我和物品之间的故事。

3、我怎么爱这个,把对这种物品的爱写得细腻有感情。

而存在问题是:

1、写物千篇一律,写任何一项物品,都无非是外观,材质,特点等等。

2、写怎么来的,无非是写写来源,我如何重视这个来源等等。

3、你再爱你的这个物品,读者也无法体会你对它的爱,读者更不爱你的爱物。

因此,对于我的心爱之物的任何指导,都是造成学生文章千篇一律的根因,要让小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避免千篇一律,避免只为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写的困境,读者意识的体现就应该存在于这个“心”上。

如何才能在文章中,让读者的心和你的笔墨一起跳动,而从中体会出你对这个物品的爱,有个词语叫做“感同身受”?这样的文章,才是存在读者意识的写作。这样的课文很多,这样扣人心弦的书籍也很多,不难例举就不一一例举了,这种写作需要教师在教课文中挖掘语言文字本身的规律(也就是这篇课文的读者视角、读者意识),通过深度阅读发现什么才是需要详写的内容,什么样的表达规律需要我们去练习,如何形成我的写作和读者之间的共鸣。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好看的书我们愿意看,这么多精彩的文章我们愿意读。这也意味着小学生的习作学习,读者意识思维的生成尤为重要,小学生写作文,要想着不单单是写给老师看的,而要让作文的读者和写文章的人一起会心一笑。

思维小语卞老师

2019.11.2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