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治“喉炎”的拿手方子!五味药,补中气化喉炎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 、《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讲故事,学经方,谈医道,论健康。这就是我,一个和你一起学习中医药的老朋友,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给你聊聊,怎么用张仲景的经方,来治疗慢性的喉炎。

先来说个简单医案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性患者,年33岁,以前有慢性喉炎,迁延很久了,有个几年的时间。这一次发病,症状很严重,就是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屡用之前服用过的中西药,几乎都没有用。怎么办?看中医去吧。

刻诊,见患者神疲乏力不堪。医师就问,这怎么整的?年纪轻轻累成这样?

患者说了,他平时就在一家水果超市上班。前不久,货来了,他上去卸货,结果可能是累着了,再加上当天有点凉,所以当天晚上,咽喉就不行了,出现疼痛和声音嘶哑。

医师继续仔细查看,发现患者咳痰色白,手足发凉,声带部位淡红,患者也不口渴,舌淡,苔厚腻,脉象是浮缓的。于是就问,是不是一累着,喉炎就容易发作?

患者点头称是。

寻思片刻,医师写了一个配伍——

桂枝12克,白术9克,红参9克,干姜9克,法半夏12克,桔梗10克,生甘草18克,生姜24克,射干12克,蝉蜕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服3次。

结果,患者前后一共用了18剂,诸证悉平。

这里面什么门道啊?

提到喉炎,很多人可能一下子想到有火。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日常临床所见,有相当多的患者,是在繁忙、劳累之后出现症状,或症状加重。这个情况,要想到中气不足的问题。

着很简单啊——中气,即脾胃之气。若脾胃之气不足,或脾虚,或中焦虚寒,则容易生寒、夹痰,寒邪痰邪凝阻咽喉,再加上气血精微不能濡养咽喉,所以就容易发生喉炎,经久不愈。

比如说病案中这个患者,声音嘶哑,病症因劳累加重,舌淡,这明显就是脾气虚弱。手足发凉,痰色白,声带不见红肿,苔厚腻,发病当天受了一点寒,这明显是有寒湿痰浊啊,属于气虚夹痰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啊?补脾、温阳、除痰,这才是基础啊。

医案里的配伍,其实套的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记载的桂枝人参汤。桂枝人参汤一般配伍,就是桂枝12克,炙甘草9克,白术9克,人参9克,干姜9克。其中,干姜、白术、人参补中气、温脾阳,桂枝温阳化气,解表通经。医案里加上了法半夏、桔梗、生姜、射干和蝉蜕。其中法半夏开痰散结,生姜进一步温补中阳,并有化痰之功。桔梗、射干、蝉蜕利咽喉。

其实,桂枝人参汤的配伍,主要是治疗脾胃虚寒,外感风寒的,属于温里解表之品。感冒、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患者多用。但是,由于它能补中气,温中阳,所以对其他疾病,证属中焦虚寒者有效。因此,它就被拿过来治疗喉炎了。这就是经方活用的体现。

当然了,喉炎,病症是复杂的。我说的这些,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侧面。绝非所有的慢性喉炎患者,都适合用人参桂枝汤的思路来调理。不过就临床实践来看,这样的思路是有实用价值的,足可以给很多人带来启迪。

文中配伍,非专业人士要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专业人士,不妨拿去做参考。爱好中医的人,不妨把医案多看几遍,反复揣摩。欢迎您批评指正。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