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总是反复,吃药也不管用?医生:没搞清楚这点,怎么治都没用
湿疹是临床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也是表现形态最为广泛的一种皮肤病,很多时候诊断并不明确的伴有瘙痒的皮疹,都会被冠以湿疹的名字进行治疗。
既然是“湿”疹,那可不就得祛湿嘛!尤其是在湿热气候盛行的岭南地区,阿妈看到你起了湿疹,肯定是顿顿土茯苓、冬瓜、薏米煲汤给你饮了。
但是,所有的湿疹都是因为“湿”吗?
肯定不是的!季小添医生提醒,湿疹是西医病名,是现代医学概念,其中的“湿”,跟中医所讲的“湿”并不是一回事。那中医上的湿疹是什么?为什么叫湿疹?该如何应对它?
在中医传统文献记载中,压根没有湿疹这个概念,而是根据发病部位、皮损特点而命名为不同的疾病,比如:
全身泛发的且渗液很多的,叫做浸淫疮;
以丘疹为主的,叫做血风疮或栗疮;
长在耳朵的,称割耳疮;
长在手上的,叫做瘸疮;
长在阴囊的,叫做肾囊风或绣球风;
还有小孩子常见的,长在四肢弯曲处的,叫做四弯风;
3个月内婴幼儿的,叫做奶癣或胎症疮。
只是到了近现代,中医实行院校化教育之后,在中医外科学的教材中,为了跟现代医学“湿疹”的病名进行对应,所以强行创造了一个概念叫做“湿疮”。
因此,一看到“湿疹”,就“祛湿”,肯定是错误的治疗方式。
除了“湿”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湿疹证型,叫做“血虚风动”,尤见于慢性反复发作的湿疹患者。
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加班熬夜频繁,长期在空调下工作,又饮食生冷不忌,所以血虚风动这个证型,反而是更加容易出现的。
血虚的一大特点就是会干燥,所以皮疹的表现多为脱屑、干燥开裂、皮肤增厚等各种缺乏滋润的表现,这个时候还一味地祛湿,只能是南辕北辙。
而且往往这样的患者还会伴随有容易过敏、失眠、脱发等体质问题。所以,临床上对于这种患者,常用的处方是四物消风饮加减——黄芪、当归、生地、白芍、川芎、何首乌、白蒺藜、荆芥、防风等。
可以看到,常用药物主要是补气血为主。只有把气血填补起来了,才能从体质上改变问题,看似没有去治疗皮肤病,反而因此才将反复发作的慢性问题从根本上解决。
医案分享
刘某,27岁,女性,孕期5月(妊娠20周)。
主诉:全身散在红色皮疹伴瘙痒。
2021-02-06,全身散在红色皮疹伴瘙痒1月,曾外用炉**石、地***膏、丁**膏、川**剂、中药(如金银花、百部、白鲜皮、野菊花、地榆、马齿苋)外洗等,均未见好转。
现妊娠20周(头胎),皮疹背部及腹部以大颗粒为主,前胸及腿部以片状、环状红斑为主,手臂以细小丘疹为主,手掌见小水泡伴瘙痒,全身皮疹瘙痒下午开始,夜间尤甚。
辨证:妊娠期多形湿疹,血虚风动
处方:当归、炙黄芪、蜜远志、龙眼肉、生酸枣仁、炙甘草、茯神、党参、黄芩、竹茹、生白术——水煎服*6剂
外洗:黄芩、白鲜皮、生地、丹皮、苎麻根、地肤子
外用西药:只保留地**德点涂
2021-02-15,全身凸起的丘疹皆消退变平,颜色转淡暗,表皮少许脱屑,瘙痒大幅缓解,余手臂大腿及颈部小颗粒伴红晕。
前方药后多汗,皮肤发热,入睡时燥热感,眠浅,起夜减少,醒后身薄汗,畏风。纳可,口干,无口苦,小便偏黄,大便调
处方:当归、黄芩、黄柏、生地黄、熟地黄、黄连、黄芪、苎麻根、炒酸枣仁、龙眼肉、炙甘草、淡竹叶、竹茹、首乌藤——6剂
外洗方:黄芩、白鲜皮、生地、丹皮、防风、地肤子
激素药膏已完全停用,配合口服维C+维E
2021-02-22,全身皮疹消退转淡,未见新发。眠已改善,入睡稍慢,烦热多汗未再发。小便色深,口干较前缓解,大便偏干。
处方:当归、黄芩、黄柏、生地黄、熟地黄、黄芪、炒酸枣仁、淡竹叶、首乌藤、栀子、肉苁蓉、炙甘草——6剂
2021-05-29随访,患者诉皮疹之后再未见复发,2日前顺利生产一5.7斤男宝宝。
医生
季小添
中医师
中医内科
(长按图片即可预约医生)
简介
擅长
胃痛胃胀、腹泻便秘、呃逆呕吐等脾胃诸症;咳嗽、感冒等外感病症;头痛、腰腿痛、肩颈痛等经络痛症;失眠、脱发、月经失调、痛经等内分泌及妇科见症;痤疮、湿疹、荨麻疹等常见皮肤疾患。
出诊时间
周一晚上 固生堂广州白云分院
周四下午 固生堂广州东山分院
周五全天、周日夜间 固生堂广州天河北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