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之后才明白:人想要体面地变老,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同事小吴最近上班的时候,总是时不时站起来,去走廊上接电话。
我们部门的办公室离走廊比较近,所以外面声音都听得很清楚。
一开始其他同事以为,小吴可能是最近想跳槽了,正在投递简历,接的应该是公司HR邀请面试的电话吧。
你懂得,这种电话都不好在办公室直接接起来,大多时候都要到走廊或者楼道里偷偷地接。
然而,听了几次小吴在走廊里的对话之后,大家就明白他并没有在面试。
他对电话那一头是这样说的:
“我没时间!”
“你们不能自己去吗?你们又不是不认字。”
“我昨天不是给你们下载了那个软件吗?”
“你们自己不会学着用用吗?医院挂号机旁边都有提示的,按步骤操作不就可以了吗?”
“到了医院之后,实在不会,就去找护士!”
“我昨天已经教过你们好几遍了!教你的时候,不好好学,现在又来问我!我不用上班的吗?我很闲吗?!”
这些话听上去,怎么都不像是在用谦卑的态度接受面试,反倒像个高傲的大爷一样。
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看,小吴八成是在跟自己的父母通电话。
小吴的父亲最近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每隔一两周就要去医院做检查。
而现在医院里很多地方都用软件来操作,比方说挂号,取号,取药之类的。
父母老两口都快七十了,互联网、软件这一类的事情怎么学都学不会。
他们对软件最多的认知就是知道,拿着手机可以看新闻,看视频,除此之外一无所知。
小吴抱怨说:
“我白天上班没时间,所以下班之后,哪怕拖着加班后疲惫不堪的身体,也强撑着,帮我爸进行挂号、抢号等操作。
而且我也很详细地告诉他了,一些必要的操作是怎么进行的,有些事情甚至还教他不止一遍。
结果呢,他当时就是嗯嗯嗯的说会了、会了,结果第二天还是打电话来问我!
你说这事儿放到你身上,你恼不恼?!”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
“人人都会变老,所以衰老本身并不悲惨。
老去之后失去体面,失去尊严,才让人神伤难过。”
时代进步得非常快,作为年轻人,从小就泡在电脑、网络里,对各种操作指令烂熟于心,对电子设备的运作逻辑也很熟悉。
你把一个新的电子设备或者应用程序交给一个年轻人,不需要什么说明书,他点几下就大概知道了应该怎么操作。
这种熟练是几十年浸泡在电子和网络环境里得来的,并不是年轻人有多聪明,而是因为我们早早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然而对于人生前几十年从来没经历过这一切的老年人来说,如今这样便捷的网络环境,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种“惩罚”。
这种感觉就好像,你一个人走在茫茫的白雾之中,目之所及你能看见的全是看不懂的路牌,除此之外毫无方向可言。
去到任何一个地方,动辄要你掏出手机来扫I码;
家电上的按钮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在超市排队,人人都拿出手机付款,而用现金意味着你会浪费后面排队的人的时间,从而遭遇白眼甚至明确的拒绝;
有点急事想打车,可是无论怎样大力地挥手,却没有一辆出租车停留,不远处一名拿着手机的年轻人却娴熟地上了车……
现在的老人也是曾经社会的中流砥柱,在各行各业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们曾经也无所不能,用努力工作支撑起一个家。
然而不过是过去几十年,在现代社会,他们却变得茫然无助,且失去了体面。
这个社会对他们来说,变得熟悉又陌生,年过六七十,却不得不像初生婴儿一样重新适应这个世界。
某城市地铁里,一名老人过安检时受到阻拦。
工作人员要求他出示某某码,老人困惑地问道:
“你干什么?你说清楚!你要什么电话号码?什么通行证?”
老人耳背,加上思维上实在无法理解,工作人员的不耐烦,加剧了老人的激动和焦虑,气氛一度非常紧张。
还好旁边的工作人员马上过来帮忙调解,老人最终理解了安检员的意思。
这件事被放到网上,网友们一边倒的“口诛笔伐”:
“看他那倚老卖老的嘴脸!”
“岁数也不是很大,不会学一下吗?就那么难吗?我爷爷都八十岁了,还会玩手机游戏呢!”
现在大多数上网冲浪的网友基本上都是熟谙网络的年轻人、中年人,他们的确没有办法和跟错过时代的老年人共情。
在年轻人的眼里,这些东西都再简单不过,几岁的小孩都能学会,你凭什么学不会?
智能时代和老人之间,像是隔着一堵无形的墙。
墙的这头,是方便快捷、信息流通、迅速而透明;
墙的那头,是老人被拒绝,被无视,甚至被“流放”在互联网的荒原。
可以这么说:
现在老年人生活中相当大一部分的“不体面”,都是现代生活太“智能”、太“先进”造成的。
所有的产品、服务的对象都是熟悉网络、熟练使用电子设备的年轻人,而老年人仿佛被商家默契的“无视”了。
不体面的背后,是老年人和现代社会的格格不入。
在智能社会,比起和人交流更多的是跟机器交流。
在这样的环境里年轻人体会到的是方便、快捷和轻松,对老年人来说则是冰冷、茫然和无助。
讨论
你身边的老人会熟练地使用电子设备吗?他们适应现在的智能社会吗?
欢迎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