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医李可先生用附子治慢性心衰经验谈

“ 附子剂用于慢性心衰,可取制附子30克,加冷水1500毫升,文火煮取500毫升,日分2—3次服。”(注意:治慢性心衰主药是附子,但附子非唯一用药)

李可【1933---】老中医,当代著名的火神派特色医家,以擅长应用大剂量附子而著称,崇尚火神派扶阳理念,精研郑钦安阳主阴从之理,重剂应用以附子为主的方剂治疗奇难杂症,疗效卓著,受到当代众多临床医家的研究与学习。继【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杂病经验专辑】出版之后,又有门人弟子整理出版了【跟师李可抄方记。肿瘤篇】,【李可学术经验学步实录】等,现就其应用附子的经验整理归纳如下。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

一,附子的剂量探讨

近代由于受教科书的影响,附子的用量一般在10克左右,而且还注明要先煎,这样的方法已经成了当代应用附子的定律,李可认为;为什麽中医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乃生死参半?细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历代医家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右。二是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有定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剂量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及近代用四逆汤仅为原方剂量的1/10---1/6。如现代教科书四逆汤剂量常为制附子6---10克【先煎】,干姜10克,炙甘草6克。像这样轻的剂量,李可认为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

李可老中医为了探索附子的用量,历经9年时间 ,在临床上一步一步地进行摸索,1961年7月,曾治1例60岁垂死老妇,患者四肢冰冷,测不到血压,摸不到脉搏,仅心口微温,呼吸、心跳未停,遂破格重用制附子150克,于四逆加人参汤中,武火急煎,随煎随喂,1小时后终于起死回生。由此之后,李可认为,凡用经方治大症,一是要辨证得当,见机即投,不可犹豫,二是要掌握经方的基础有效剂量,一次用足,大剂频投,日夜连服,方能阻断病势,解救危亡。

经数十年的临床考究,李可以经方原方折量为准【即按张仲景伤寒论 中论述的剂量】,此点又为20世纪80年代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所证实,即汉代一两,合现代15.625克。不仅是先期上海柯雪帆教授已有专著论述,并经临床验证,合乎实际情况。【经方剂量揭秘】一书证实,考证所得经方剂量,一两折合13,88克,符合经方药物组成配伍及用量比例。而近年来的多次经方学术会议中,都基本认同上述观点,认为一两折合3克的折算方法,背离了经方的原意。用一两折算13.8克【李可认同15克】剂量的附子,李可认为,此量可救重危急症,可收到一剂知,二剂已,有攻无不克之奇效。更为有趣的是,李可运用这样大的剂量附子组方,尤为擅长用破格救心汤抢救濒临病人,使数以千计的垂危病人得以起死回生,真的是一剂知,二剂已,闻名遐迩于当地。

与此同时,李可认为若低于【一辆折算15.6克】这样的剂量【附子】,去治疗这些濒死病人则无效,或缓不应急,贻误病机,误人性命。回顾中医历史,自明代医界流行'古之一两,即今之一钱’之说,数百年来,已成定律。习用轻剂,固然可以四平八稳,但却阉割了张仲景学术思想中最为优秀的部分 。【经方剂量揭秘】一书中提到,若按一两附子折合13.8克计算与一两附子折合3克剂量,组成大剂量附子四逆汤与小剂量附子四逆汤组进行对比试验,观察其对小动物失血性休克升压的作用,发现大剂量附子四逆汤组有显效,而小剂量附子四逆汤组无效。结果提示;用附子组成的四逆汤作用与其剂量多少相关。这一结果也证实了,李可摸索应用的附子大剂量,不仅有历史依据,同时也有实验依据。因此,李可认为,只由革除这一陋习,走出误区,中医才能治大病、治危病、治重病,而且近些年火神派学术思想的热潮,足以证明了李可的预见性。

二、附子在临床中的应用计量

李可不仅从临床上探索了附子的剂量,张仲景时代的一两折合现代的15克左右,同时以张仲景时代的附子应用剂量为参照,结合不同的病症,形成了自己应用附子的特色剂量。如以他治疗各种心衰的破格救心汤为例 ,其制附子用量在30---200克,经治万例病人以上,垂死病人有24小时用制附子500克以上者。李可认为,当心衰垂危时,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死。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的大辛大热之性,不以雷霆万钧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而挽垂绝之生命。况且以附子为主药,附子的剧毒,正是其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关于这点认识,近代的动物实验研究,以附子为主的四逆汤方,大剂量对各种动物休克均有很好的救治作用。进一步论证了李可临床应用大剂量附子的科学论断。

近代动物实验表明,附子的剂量与治疗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而李可通过几十年临床观察,也充分证明了附子的剂量与作用疗效有显著的量效关系。但李可认为临床附子的用量不仅要精确的辩证,同时还要兼顾病人的合并兼杂症候 ,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近些年李可诊治其难杂症较多,对附子在临床的应用剂量又有了新的突破,如治疗癌症,制附子起手用量多在100克左右,然后以病人的耐受程度 ,逐渐递增到200克、300克、400克,直至达到最大的临床治疗效果。重症癌症患者,如果对大剂量制附子效果欠佳,常用生附子30---60克,以取得攻毒扶正之双重作用。

李可应用附子治疗重症或癌症病人,常常使用制附子逐渐加量的方法,以达到最大的治疗剂量。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他用附子成倍增加,如首次用制附子45克,二诊之后加制附子为90克,三诊制附子加之150克,再诊加之300克,直至达到最大疗效。另一种方法是 ,制附子起始量为60--100克,以每天逐渐增加10克的方法,即每服1剂中药,就增加10克的制附子,直至达到最大剂量200---400克,以求临床上最佳疗效。如1例淋巴瘤患者,李可指导学生,其附子由初始剂量100克,逐日叠加10克,至达到300克、800克、900克、1000克,最后改用生附子30克,终于挽回重症,临床治愈。但取得临床疗效之后,制附子或生附子用量应即减为小量,或是原剂量减去30克进行维持治疗。

又如1例多发性骨癌,女,58岁,初治制附子用100克,采用附子逐日增加10克的方法,达到150克、200克、300克,病人疼痛减轻之后 ,立即改制附子100克进行维持治疗,最后为取得最大疗效,又用生附子30克、生川乌30克,进行强化治疗。

李可在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的时候, 制附子的初始剂量一般用100克左右,然后依据病情,可逐日叠加到200克、300克,取得疗效后,立即减量,用中小剂量进行维持。

至于为什麽李可在治疗疑难杂症之时,要逐日叠加附子的剂量,他认为;应用附子一定要出现'瞑眩效应 ’后,才能达到临床的最佳疗效。这是因为,人体阳气在与阴邪争斗过程中,如果人体之阳气无法与阴邪抗争,那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病情在一天天的恶化,而也无力回天。要想改变这种阴盛阳衰的局面,只有逐日叠加制附子的用量,以便促进人体阳气的回升,当阳气回升到人体已经能与阴邪相抗争的时候,这时候就会出现'瞑眩反应’,才是人体强大的阳气在附子的鼓动之下,所能做出的最大排阴邪反应,这时候人体才能由原来的阴盛阳衰状态,逐渐恢复到人体以阳气为主、阳主阴从的生理状态,人体才可以真正走出病魔缠身的境地,恢复到人体'阴平阳秘’之状态。

三,附子的毒性防范

附子是中医手中一味救命仙丹,既然要用附子,就要了解附子。书上虽然写得很清楚,但李可认为,不如自己用过更踏实。因此,李可从自己做起,尝服附子,同时其弟子均要过这一关,无一例外的都要亲尝附子,特别是患病时自己处方服药,对于掌握了解附子的应用与研究,能够达到心中有数,对防止失手与毒副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除前面总结的附子煎服方法之外,与附子配伍应用的药物,对于防止附子毒性的产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李可再组方上,为防止附子的毒性,他认为甘草的应用非常重要。甘草善解百毒,李可认为,为保证附子用药安全,早期他认为凡附子超过30克时,皆用炙甘草60克,认为可有效监制附子的毒性,但有时炙甘草用量也达90--120克,这时候应用炙甘草除解毒之外,是为了配合其他药物产生综合性作用。而当附子与乌头同用之时,再组方上又加防风,黑小豆各30克,蜂蜜150克。蜂蜜的另一用法是,当药液煎好之后,再入蜂蜜150克,进行浓煎药汁,这样可在最大限度上控制住乌附的毒性,使其发挥最大效果,产生最好的药物治疗作用。特别是最后一种方法,蜂蜜150克【三两】,与煎好的汤药【特别是用生附子】混合后进行浓煎,在最后关口上,防毒治病,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

除防风、黑小豆、蜂蜜之外,李可在一些组方之中配伍的一些药物,一般都有双重作用,一种是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同时对附子的毒副作用也是很好的监制作用。如生姜、大枣、童子尿,以及扶正益气药物人参等,对于增效减毒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李可在临床应用附子50余年,估计用药量超过10吨,【【李可专辑】记载的是2005年之前后用附子估量,由于该书在全国的影响较大,全国求治者众多,其附子用量应该更为惊人,】

经治病人在数万例以上,并有垂死病人 24小时用附子500克以上者,从未发现1例中毒者。除炙甘草60---120克等有效的监制附子毒性之外,李可凡用乌附之剂,必亲临病家,亲为示范煎药,待病人服药后,必守护观察,详询服药后唇舌感觉。待病人安危无事,方才离去,而且李可的弟子们,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凡用重剂附子之剂,必然是亲自安排示范煎服药物,已达到万无一失,才能保证安全而有效。

万一有附子中毒者,李可的经验是;生大黄30克,防风30克,黑小豆30克,生甘草30克、蜂蜜150克,煎汤送服生绿豆粉30克,均在40MIN    内救活了患者。救治附子中毒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怎样最快呢?最快是蜂蜜3两到半斤,立刻口服,或用炙甘草100--300克煎服,其次用前面的药液送服生绿豆粉,均是简洁有效的方法。

四、附子的煎服方法。

李可在煎煮附子的方法上,坚持沿用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的应用方法,如张仲景四逆汤;生附子一枚,【约一两,去皮、破八片】,炙甘草二两【约30克】,干姜一两半【约23克】。煮服法;上方药三味,以水三升【约600毫升】煮取一升二合【约240毫升】,分温再服,即分两次服,每次进服120毫升,特别提醒;张仲景还强调;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生附子50克】干姜二两【30克】。

李可认为,四逆汤在煮服法中,用三升水煮到一升二合,火候不大不小,超不过半小时,此时正是附子毒性的最高峰。少阴亡阳呈垂危急症,生死在顷刻之间,如果按现教课书或药典的规范,文火煮2个小时以上,则病人已经离开人间。所以李可在救垂死病人时,就是用开水武火急煎,随煮随灌,才有可能救危亡患者。

如破格救心汤;制附子30---2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另煎】,山茱萸60---12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磁石30克,麝香0.5克【冲服】。它里面除去单煎的高丽参及冲服的麝香,只有七味药。病势缓者,上药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即等于每次服用200毫升,每二小时一次,日夜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 ,24小时内,不分昼夜连续喂服1--3剂。

对于内科肿瘤等疑难杂症的治疗,李可基本上都是采用上述方法,即我们常说的宽水久煮法,至于汤药加水之多少,李可自有一套方法。比如遇到急症患者,估计加水量不易过细,但煮好的药汁剂量 ,则是一定要弄清楚的。比如500毫升相当于我们喝的矿泉水一瓶,而1000毫升就是二瓶,每次服用剂量,也以此为标锥进行分次服用。

李可的方剂组成一般都比较大,即剂大、量重、药多。故此他一般不管是选用制附子,还是用生附子,均是与群药一块煎煮,依据药物味数的多少,一般都是加水2000--4500毫升,文火煮二小时,取汁后再浓缩至300--500毫升,然后分次服用。浓缩的目的,一是充分控制药液数量,以把握好煎药后的服药次数与量数,胃口好的时候,一般药物剂量可以多一些,胃口差的时候,则药物一定应是浓煎量少。二是如果最后放入人参汁、蜂蜜后,浓缩最后剂量与数量,对于服药与减毒也是非常重要的。

煎好附子组方的汤剂之后,依据病人目前吃饭胃口情况,一般都是每天2--4次,每次100--300毫升,病情重者,一般药物浓缩之后,服药往往只有100---200毫升,这时候服药要频频服用,每次30--50毫升,连续少量进服,以使药物浓度达到治疗效果。

(以上资料来源:舍得(网易博客))

声明:该文观点只作资料参考。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用药建议。如读者有用药咨询,请直接询问自己信任之医生。

李可应用附子经验谈:“仲景在1700多年前,已取得了临床应用乌附剂的成功经验:-、凡乌、附类方(附子汤除外)炙甘草为乌附之两倍,甘草善解百毒,甘缓以制其辛燥;二、蜜制川乌、蜜为百花之精华,芳香甘醇凉润,善解百毒,并制其燥性;三、余药另煎,取汁与蜜再煎,中和毒性,使乌头之毒性降至最低点,而治疗效能不变。 为确保万无一失,余从60年代起,又加3条措施:1、凡用乌头剂,必加两倍量之炙甘草,蜂蜜150克,黑小豆、防风各30克;凡用附子超过30克时,不论原方有无,加炙甘草60克,即可有效监制。 2、凡剂量超过30克时,乌头剂,加冷水2500ml,文火煮取500ml,日分3次服,煎煮时间3小时左右,已克有效破坏乌头碱之剧毒。附子剂用于慢性心衰,加冷水1500ml,文火煮取500ml,日分2-3次服。危急频死病人,使用大剂破格揪心汤时,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灌,不寻常规,以救生死于取刻,此时,附子的毒性正是心衰病人的救命仙丹,不必多虑。 3、余凡用乌头剂 ,必亲临病家,亲为示范煎药,病人服药后,必守护观察,详询服后唇舌感觉。待病人安然无事,方才离去。 以上是我一生运用乌附剂攻克医学难题的一点经验、心得,仅供青年一代中医临证参酌。”

(0)

相关推荐

  • 中医组方不传之秘密

    一般说来,补气养血,健脾之药谓之静药,调气活血之药谓之动药. 在组剂处方中,用静药,佐以动药,用动药,佐以静药,动静结合,常可收到好的效果. 古人用方,补剂必加疏药,补而不滞,通剂必加敛药,散中有收, ...

  • 中医巧治慢性心衰

    温阳活血养心法汇聚了中医治心精髓,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养心护脏"为原则,由京城名老中医王子福为主的一批知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药专家,应用现代医学的新理论,经多年临床研究与 ...

  • 经方辨治慢性心衰方法

    辨证论治:① 心气虚型:症见心悸或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尤甚,面色淡白,舌质淡,苔白,脉虚无力或结代.治以益气养心,佐以活血通脉,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桂枝10g,炙甘草6 g,龙骨15 g ...

  • 王自立主任医师从脾胃论治慢性心衰临床体会

    通过2则验案探讨王自立主任医师从脾胃论治慢性心衰的临床经验,王自立教授认为脾虚导致水湿痰瘀的形成是慢性心衰的关键病机,治疗应健脾助运,利湿化浊,使心肌宣展,肺气宣降,饮结开散,腑气通降,并创立 经验方 ...

  • 金匮肾气丸治慢性心衰

    金匮肾气丸治慢性心衰 □ 李红亮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 慢性心力衰竭多表现为双下肢水肿,胸闷,气喘,腹胀,纳差等症状.查体可见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指凹性水肿等.常见舌质淡胖,苔水 ...

  • 中医李可:一生用掉5吨附子,治好百余西医束手无策的重病,被誉为当代张仲景

    众所周知,如今中医难以治疗大病.重病.急病,几乎沦为了一门见效慢的养生医学,但古书记载中医几乎无病不知,并且能达到"效如桴鼓,覆杯而愈",盏茶功夫就能治愈,效果立竿见影. 那么,究 ...

  • 老中医李可治一切慢性癌肿验方

    顾护胃气温补兼攻 李可老中医治癌的主要思路可分三部份: ①顾护胃气为第一要领:很多患者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胃气的衰竭,尤其是放.化疗及手术后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纳呆.腹胀.体倦乏力.便溏或便秘等脾 ...

  • 名中医张鉴铭治慢性腰腿痛验方

    性腰腿疼痛是中老年很常见病证,现在年轻人得的也不少,四川骨伤科名家张鉴铭贡献的这个外敷方剂有效,自己照着去配点,遇着用用不错. 名中医张鉴铭治慢性腰腿痛验方 张鉴铭, 1927年生,四川新都人,13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