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金陵八大家”之首——龚贤的山水绘画技法
金陵八家是指: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岑、胡慥八人,他们活动于明晚清兴,清初金陵地区的画家主要以金陵八家为主。他们在清初画坛上是独立于“四王”正统画派之外的一个独立创作群体,在创作技法和创作理念上较之前代都有着很大的突破,形成了崭新的风貌,后世称之为“金陵画派”,为了区分于现代以傅抱石、钱松岩等领衔的“金陵画派”,多称之为老“金陵画派”。
龚贤《摄山栖霞图》 纵30.5厘米 横15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龚贤(1618—1689),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作品多写金陵山水,长于用墨,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不拘古法,自成一体,为金陵八大家之首。
龚贤注重传统笔墨并师法造化。其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同时结合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不同于清初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所倡导的笔笔有古意的创作格法。
《夏山过雨图》 纵141.8厘米横57.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龚贤用笔,沉着稳重,秃笔与尖笔兼用。秃笔,取之圆润苍劲,勾屋,皴擦,画树和点苔苍老有力。其将笔法、墨气、丘壑、气韵作为画家四要,主张作画要中锋用笔,并且要古、健、老、苍,才能避免刻、结、板之病,颇为精辟。
龚贤用墨,以层层积墨见长,主张墨气厚、润,发展了积墨画法。龚贤精研此法追求苍润的境界,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使画面具有湿润厚重之感,这种画法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同时使画面具有深郁静穆的格调。龚贤虽不用泼墨,但具有泼墨烟润淋漓的效果,颇有宋人的用墨特点。其画山石树木中锋用笔,苍劲古厚,用积墨法作反复皴擦积染,墨色极为浓重,但仍有深浅、浓淡、明暗等细微变化,山石树木往往浑融一体,仅在阳面或轮廓边缘处留出些许高光和坚实的轮廓,效果强烈,具有浑厚、苍秀、沉郁的独特风格,成功地表现了江南山水茂密、滋润、幽深的特征。其画法分两类,世称“墨龚”和“白龚”,前者浓密苍茫,极少皴擦;后者简淡雅洁,笔丰墨健,层层积墨,墨气蓊郁,其尤善黑白对比,造成光影明灭、空气流动之感。
龚贤构图,其画视野开阔,气象万千。将“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构图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作画往往提高视线的角度,“平远”构图,多采取俯视角度,平淡中倍增飘渺,尺幅之中山河无尽;“高远”构图,有下揽深谷、上突危峰的气概。其山水画一般很“满”,但“满”而不塞,常常用云带、流水作为空白透气,极具气韵。笔、墨、丘壑浑然一体,从而创造出有地方特色的山水画。是当之无愧“金陵画派”的首领。其所作画诀,言近旨远,精确不磨,现代画家黄宾虹、李可染都从中得到很大的启迪。
《春山图》 故宫博物院藏
《云山结楼图》 广州美术馆藏
《山家黄叶图》 旅顺博物馆藏
《云岭残曛图》 日本藏家私人收藏
《木叶丹黄图》 上海博物馆藏
《挂壁飞泉图》 273cmx99cm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