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华文武:潘村二马路

潘村二马路

从县城迤逦而来的官路,到了潘村吴庄,一条路通向街里,成为潘村老街;而另一条则曲折向东拐弯一段后继续向北延伸,这条路就是目前的二马路。
二马路很有历史了。清朝大约康熙五十四年前后,潘村街现址形成之后,街道两旁除了长短不一巷道和房屋,街东面都是一片荒野、池塘、乱坟和废地,没有任何行走的道路。清朝中期,依稀有一条踩出来的便道供人行走,到了清朝中后期和民国年代,一些南来北方的骡马车和行人就在更加宽阔的土路上行走。1954年,潘村湖农场成立,对外各种交通运输多了起来,加上北面泊岗、柳巷、太平等地前来潘村赶集的人增多,集贸市场扩大,于是潘村区对原有土路进行整修,铺上青石头,就成为了“大公路”。九十年代初,二马路的青石路翻修,铺成了水泥路。2016年前后,马路进一步修整成为柏油路,更加宽阔敞亮。
二马路依内街平行修建,路西面住着原有潘村公社各个生产队的居民。从南面到北面,依次是食品站附近的三队、潘村小学和潘村医院附近的二队,农技站附近的一队,再到综合社与老公社对面的七队和八队,再北则与潘村湖农场居民区接壤,直至农场的晒场边。
二马路东面,从南至北主要以机关和事业单位为主。潘村食品站建于70年代中期,站长好像叫王怀帮,食品站主要为肉类加工,暂时圈养的猪圈里臭气熏人,高高的水塔,和潘村湖农场的水塔遥遥相望;每天清晨,王四(大名不记得)、孙玉根等几个壮汉,把猪抓到凳子上,嘴上衔着尖刀,待宰杀猪的嗥叫传遍大半个二马路……屠宰院子隔壁院子里也曾经有炕房孵化小鸡,熙熙攘攘毛茸茸的小鸡成为春天里农人的希望。八十年代初,食品站又在路西北的斜对面盖了两层办公小楼,成为二马路上为数不多的高层建筑,姚姓同学的父亲每天做着卖油的生意(听说姚站长也是部队退伍军人,买卖物品和善对人)。
食品站往北的路边是三队土质晒场,农忙时用作打晒麦子、黄豆、油菜,农闲时则成为盘村小学体育运动的一个场地,或又有露天电影放映,引来农人观看,一九八三年举行潘村展销会的时候,也有马戏团表现,喧闹的锣鼓声引得我们曾经在四年级的教室里坐立不安。潘村变电所在晒场的隔壁。处于对电的畏惧,那里可是要地重地,除了韩广山、吴启典、汤立洋等电工出入,平时很少有闲人进入,更不要说顽皮的孩子。
变电所北面,原先是块空地,曾经有篮球场也举行过篮球赛,后因1976年地震原因废弃而盖了很多防震草屋,“老胡椒”、华文仕等都曾在那里居住。
潘村医院正对着二马路,一条水泥巷子从街心可以直接进入大门。自潘村医院70年代初从当年潘村老街搬迁到目前位置之后,潘村医院可以说是整个潘村区最权威的医疗机构了。阚开云在当院长的时候,曾经是面朝北的一排,集合了诊所、注射、药房等功能房间,1978年前后,潘村瓦工“一把刀”王成端带领一帮徒弟,又在北面的院子盖了两层小楼,成为当时潘村街仅有的楼房。随着医院规模扩大,又在院子东面盖了住院部、手术室等房间。医院里总有各种图景忘不掉:几个年轻人满头大汗、气喘嘘嘘抬着凉床上的待产孕妇从范庄一路狂奔;生了三胞胎孩子怒放鞭炮;因喝农药而寻了短见的妇人;因喊着“伸伸手、四两酒”推土墙而砸到下身的壮汉做手术,大家扒着手术室窗户探头观看……
潘村医院再往北则是潘村农技站。作为农业地区,当时的农技站发挥了很大作用。江宝鸾(潘村街老大学生)、华文爱等都曾经在这个院子里掌管着化肥、种子、饲料销售,蝗虫药的发放。
农技站北面,隔着一条窄窄的巷子,则是潘村澡堂。1955年,潘村澡堂由潘村湖农场选择潘村大队第一生产队的荒地建立起来,解决了整个潘村街,乃至周围乡镇居民洗澡问题(具体内容,参见“潘村澡堂记事”)。澡堂的用水,大多来自隔壁的四眼井。此井解放前已经挖掘,当时称为“新井”,六十年代时候又叫“军民团结井”,称为二马路居民用水的主要来源(具体内容,参见“潘村四眼井”)。
1958年全国推行农业合作化社的时候,嘉山县手工业局在全县实行入社政策,潘村也相应成立综合社。1965年前后,潘村手工业队伍扩大,在原有“铁木社”基础上,又在二马路东段四眼井附近的空地盖了一座大院子,则是后来的综合社地址。综合社在赵庙村东面的湖区,承包了一两百亩的芦苇地,芦苇收割后用来编织芦席和苫子(当时潘村地区很多人家农闲时也都打芦苇席,作为增收副业),当时戚光霞、华文勇等人把成车的芦席运到县城,又一车皮一车皮运到东北。再后来,王家江等带领工人谋求转型,开办弹簧厂,外销用于各类沙发部件制造(记得,他家也是潘村街第一个买黑白电视的,轰动一方)。大概1984年前后,综合社改为潘村镇机具厂,同时生产制造的各类型楼板,也聘请了江苏的师傅制作水泥瓦。楼板水泥瓦的供应,满足了改革开放之初潘村居民翻新草房的需要。院子里的成片柳树、桑树,还有成堆的沙石,称为街东孩子们玩耍的天堂。
与机具厂一墙之隔,就是潘村公社旧址。整个大院子分为东西两片,东边的南北两排房子,主要是当年潘村公社的办公用房和宿舍,西边的院子,靠南边是拖拉机车库,父亲曾驾驶丰收-35拖拉机和上海-50拖拉机,车库里看着他们停车、修车,又在车库里玩耍,那里留下了我年少时太多太多的记忆。沿着二马路的一排房子,是潘村公社的酿造厂,我曾经很好奇地看着一口口大缸里面发酵的黄豆,还有在房间里制作而成的酱油和陈醋(潘村公社当年手工业工厂,在通往粮站的食品站隔壁,也成立了油坊,用来榨油、米面加工等)。与拖拉机车库对面,那里曾经是米面加工场所。最早是20马力的水冷柴油机组带动钢磨,后来又用电磨替代。米面加工地后来又成为了尹姓开设的南北风味饭店……
二马路到了老公社那里,有一条十字路,往北则是潘村湖农场的宿舍区,往东,则通向潘村湖农场油库。紧挨着老公社的北面,门朝二马路,三间青瓦房,潘村镇汽车站坐落在此。潘村镇最早的汽车站,应该在吴庄吴启苏家附近吧,大概1976年前后迁往潘村老公社附近,也可能是便于干部们往返县城。当时汽车站站长姓齐,1985年前后,还有一位林姓女同志在窗口里卖票。随着新区位大楼的建成,潘村汽车站挪到了镇南区委会路边,成为露天,而原来汽车站废弃不用。
隔着原来潘村汽车站一条路,北面就是原先潘村湖农场的厂部,后迁到潘村湖酒厂隔壁。二马路最北尽头,则是潘村湖农场的属地,路东则是通往洋桥的唯一通道。大约1984年前后,二马路尽头路北那里,来了一群施工队,竖起了钻探架,每天不停地钻,听说潘村这里有石油。路过的乡人,多好奇呆望,我也挤在其中,也拿起钻出的岩芯看不去异样又随手扔掉。过了不久,工程队走了,潘村有石油的传言和空空的喜悦也逐渐破灭。
二马路,是来往车辆的必经之地。如果街道里是商贩林立,行人匆匆,那么二马路则是各种各样的车辆来来往往。潘村湖农场每天早晚有固定的油罐车从二马路上经过,车尾垂下的铁链碰撞着青石叮叮当当作响,或者是父亲开着的丰收-35拖拉机从家门口踩着油门一晃而过,偶尔有非常稀罕的上海牌小轿车经过,我们都会大声地喊着“两头车、两头车!”一些县里的大干部也经常坐着北京212吉普车在二马路拉下一路灰尘;如果遇到了太平农民庄驾来的马车,则孩子们欢喜不得,往往会追着马车,然后趴在车后沿上,顺路带上一截,然后匆匆下车,却不顾踩到马粪;或又有手扶拖拉机经过,两三个小孩子也会一拥而上,脚搭在车厢后板上免费乘坐,而也有不小心没有跟上车速,膝盖被车后板磕破,换来的只能是父母的一顿胖揍。秋冬季节,也有滁州或者南京那里来的军车车队来潘村采购我们当地特产萝卜和大白菜,看到路上行驶的车队,我们也会兴奋地敬礼示意,偶尔得到解放军的回礼,则兴奋地难以名状。到后来,二马路上的汽车多了起来,有潘村湖农场私人购买的太湖牌大客车,有拉砖拉沙石的小四轮突突突地驶过,没有排气管的撕裂声音惹人心烦.
二马路,是孩子们的游乐场。七八十年代,二马路上车辆相对较少,而每家孩子都相对多,每天在家里乱糟糟惹大人心烦,而二马路就成为了天然游乐场。夏天的傍晚,往往是一大群孩子们举着扫帚扑捂着低飞的大头星星(蜻蜓),或又把木桶桶箍偷偷卸下来在路上光着脚推铁环,我则更胜一筹,把拖拉机风扇橡胶皮带拿来,软软塌塌地,居然也能小心推着跑着很远;或又在蝉鸣的午后,不顾炎热,把楝树果敲下,挖了十个小坑用来“走羊窝”;或又雨天,把街道里流淌出来的雨水,沿着小沟用黄泥筑高挡住,“打坝子”,看谁能阻挡更多的水;或又在雪天的上午,孩子们推门见雪,便不顾寒冷地在路上玩起来,而狗儿也人来疯,在雪地里撒欢,留下朵朵梅花;或又在晴朗月圆的天空下,很多孩子们聚在一起玩耍,笑声在二马路上传递……
二马路,是潘村人生活场景的见证。农村人起得早,天蒙蒙亮,二马路已经开始苏醒。早起的拾粪人,背着粪箕,在路边来回,不愿意漏掉眼中的“宝贝”,家家户户炊烟袅袅,虽然日子都清贫,但锅碗瓢盆的忙活却不比任何人家要少;“一天之计在于晨”,早起去东湖干活的人、四眼井挑水的人、乘坐早班车的人、悠闲上班的人、忙碌的送信人都在二马路上来来往往,偶尔碰面招呼下旋即匆匆离去。上学的学生,是二马路每天的常客,从拖拉机站、茆庄、医院、粮站等单位三三两两的孩子们匆忙赶往潘村小学,远到柳塘、新华、石岗、菜园等地前往镇南农校上学的初中生,或有范庄、赵庙、吴庄等赶往潘村中学,而每天芦塘徐老师带着孩子锻炼跑步前往,也成为一道景色。间或有带亲的新娘子、送葬的队伍、踏上遥远征程的下放学生,源源不断送粮食到粮站的车队,都在二马路的每一寸土地上留下岁月痕迹。
八二、八三年,全国兴起“五讲四美”,整个潘村街也倡导文明卫生,每周,都有评选小组,对二马路沿路的人家卫生情况检查,贴上“最清洁”“清洁”,而“不清洁”的人家脸上终究挂不住,通过垃圾大扫除,无论如何在下次评选中也摘除了笑话。
潘村农历三、五、八、十逢集,街里川流不息,二马路上同样也多了热闹,镇南粮站附近的粮行、镇北面井水塘北岸的牛行、老公社那里的鱼行、食品站附近的草行,还有医院墙边的算命地摊、偶尔出现的打把式卖艺的外地人,还有从农庄那里把身上烙了铁印的一群肥猪赶到食品站,所有的情景都让淮河边上的这个古镇散发出浓浓的兴旺气氛。
夜幕降临,二马路白天的热闹逐渐散去,沿路的各个生产队员从东湖田地里也扛着锄头慢慢走在二马路上。“太湖”大客车在医院门口下了最后一拨人,也慢慢离开。鸡鸭已经回圈,溜达了一天的肥猪也哼哼唧唧地往回走,“老秀才“把牛栓在医院楼下窗棱上,也不怕有人偷去,我们小孩子夜里偶尔用手电筒照去,就发现两个灯泡一样的大眼睛在黑夜里闪闪发亮。夜色更浓厚起来,忽明忽暗的灯光里,二马路宛如一条长蛇,逐渐沉睡而去。
沧桑巨变一瞬间。历经一两百年,二马路边的土房子变成了瓦房,又变成了楼房,路边的大院子逐渐没落,盖起了家居的楼房,二马路上的尘土在柏油路上寻觅不到,二马路上往来的农人也日趋稀少,孩子们的欢笑也被往来的私家车声音掩盖,特定日子的逢集也存在记忆中。1954年的淮河大水、1991年的洪灾,漫漫横水曾经离二马路才一两百米之遥。
“一条二马路,半部潘村史”。几百米长的二马路承载太多的记忆,几百年的二马路也无声地展示着历史与未来,见证着潘村的世代繁华和历史变迁。

另,二马路上曾经有三个,南面靠近食品站的三队茅厕,医院附近的一队茅厕,还有鱼行附近的八队茅厕,连同综合社、医院等单位,往往在早上蹲位不够用,那里也是污水横流、让人掩鼻。

一般而言,有路的地方就有树,但是对于七八十年代的二马路来说,树木却是一种奢侈。从最南头吴庄拐弯开始,一直往北,直到综合社门口,几乎没有树木留下,综合社到老公社的几十米路上,曾经种下两排树,还有带着红袖章的专人看守,“摸一摸两毛多,晃一晃三毛朝上”,我们曾嚷着顺口溜,却敬畏了罚款的威力,不敢去招惹那些杨树。

给读者的一封信

(0)

相关推荐

  • 隐居山湖小院,把日子过的清闲惬意

      2018-12-28 15:08:55 远离尘嚣.清静舒适.花香弥漫-- 闲来无事邀朋唤友小聚酌情,坐看落日晚霞 无疑是惬意享受. 逃离喧嚣嘈杂的都市,回归质朴的田园生活,追求更为高尚的居住格调与 ...

  • 「法库历史人物」潘长龙传略

    潘长龙 潘长龙,1928年2月25日出生,法库县依牛堡子乡贺尔海村人.1935年1月至1938年12月,在法库县獐草沟初级小学读书.1939年1月至1940年12月,在法库县的优级学校(高小)读书.1 ...

  • 诗赋| 华文武 : 潘村赋

    潘 村 赋 作者:华文武 岁残丁酉,时维腊月,吾携乡愁以归.卧牛回首犹存舐犊之情,倦鸟归巢仍恋双亲之恩.父母尚在,吾须侍奉以尽孝诚:亲情仍浓,吾必登程而示悌睦. 吾自东南而往,方其时也,鲜花点缀街头, ...

  • 推荐 | 华文武 :虫样年华

    虫样年华 文|华文武 地处淮河下游的潘村,良原万亩,树木林立,特有的昆虫种类繁多.而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孩子,普遍贫困,没有像如今这样各类品种繁多的新奇玩具,于是,各类虫子成为孩子们天然的玩伴.   原先 ...

  • 推荐|朱家如: 再战潘村湖

    再战潘村湖 文/朱家如 岁为庚子,历患经难.年初战"新冠",年中抗"洪魔",不平凡,故事多.作为明光市的大粮仓-潘村湖,每到汛期倍受瞩目.新中国以来,继&quo ...

  • 【精品名家文学】隆重推荐 华晨曦先生《时代佳作 专辑》2021051108

    [中国当代杰出诗词名家百强榜]至尊荣誉 [比投网]和[神州文学<比投微榜>大赛组织委员会]联合推出会长:王世春   总编:卢春志联合推送 当代优秀作品展 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七律*痛悟 ...

  • 投资21亿!海伦堡成为五华区自卫村城改第一中标人

    掌上春城讯5月13日,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了"五华区WHC-02号片区城市更新改造及片区综合提升项目引入土地整理合作伙伴评标结果公示".根据公示,海伦堡旗下的昆明万祥房地产开 ...

  • 【军旅诗行】华平‖伊村,曾经军旅的我

    伊村,曾经军旅的我 文/华平 这里 曾经留下我们的身影 我们的连队 就驻扎在这里 伊村 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 六九年自建成时 来自五湖四海的人 都成了战友兄弟 担负重要保卫和警卫的职责 我们 一同早操 ...

  • 走进上华街道沈村:喜看沈村新变化

    走进上华街道沈村:喜看沈村新变化 沈村位于上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4300米.村民委员会驻沈村得名.区域面积为1.7平方公里.耕地1446亩,山地158亩,养殖水面60亩.辖沈村.郭塘埠头.溪沿3个自然 ...

  • 走进上华街道彭村:马公滩集镇日趋繁荣

    走进上华街道彭村:马公滩集镇日趋繁荣 彭村位于上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3000米,村民委员会驻马公滩,因原驻地在彭村得名.区域面积2.93平方公里,耕地1074.66亩,养殖水面100亩.辖彭村.周村. ...

  • 走进上华殿下严村:烈士的事迹永记心间

    走进上华殿下严村:烈士的事迹永记心间 殿下严村位于上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5300米.村民委员会驻殿下严得名.区域面积为1.52平方公里.耕地1140亩.辖殿下严.毛家.姜家.聚凤严4个自然村,10个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