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珍宝——神秘德化白瓷的前世今生
德化,一个位于“闽中屋脊”戴云山下不起眼的小县城,因其烧制的白瓷胎骨细密、透光度高,釉色乳白如凝脂,晶莹光亮而盛名远播,在历史上与景德镇、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德化窑的白瓷做工精良,艺术性极强,深受海外人士喜爱。早在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来华时,在他的游记中就已经有关于德化窑的记载。“刺桐城(泉州)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
欧洲最早学习制瓷的国家是马可·波罗的家乡意大利,1470年意大利人从《马可·波罗游记》中学习并钻研德化制瓷方法,生产出梅迪契瓷器,实际上只是低温烧成的陶器。1708年,德国化学家柏特格历经数年的努力,钻研出瓷器是瓷土所制作,并第 一次成功烧制出欧洲真正意义上的硬质瓷器。 1710年6月6日,迈森皇 家瓷厂在德国德累斯顿正式建立。1725年,法国的尚第里和门尼西瓷厂成立。在德国的引 领下,当时不少欧洲皇 家瓷器工厂都纷纷模仿生产德化白瓷。法国的圣科得、查得密瓷器工厂,英国切尔西工厂都纷纷仿制。以德化白瓷为原型,欧洲创立了欧洲白瓷和欧洲瓷塑两大系统,并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各国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在世界制瓷史上画上了绚丽的一笔。
中国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除了高 贵典雅的青花和色彩艳丽的彩瓷外,素雅的白瓷也是人们喜爱的一个品种。白瓷虽然看上去没有斑斓的花纹和艳丽的色彩,但在朴实无华中,它展示给人们的是自然天成的美。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还有着不可撼动的民族精神。在国际上的名字叫"China","china"的原意是"瓷器",这说明了在国际上中国是以瓷器文明的国家。那么,说起瓷器,相信大部分人第 一个想到的就是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景德镇的瓷器以白瓷闻名于天下,一直以来都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赞誉,一共有三千多种不同的品名。
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中国白,以质取胜,而非以色夺目。正因如此,每一片瓷上,都映着“玉”的影子。中国人的心中,始终解不开玉的心结。直至今天,人们赞叹瓷器的釉质好,最常用的赞语仍然是“温润如玉”。
邢窑白瓷按其胎、釉的质地,可以分为粗、细两大类。粗白瓷的胎质又有粗、细之分,粗胎的一类胎色灰白,胎质粗糙;细胎的一类胎体致密,胎色较淡,但仍不够白,往往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粗白瓷的釉质较细,有些还有细碎的纹片,釉色为灰白或乳白色,还有黄白色。细白瓷的胎色纯白,个别的白中闪黄釉质很细,釉层中有微细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满釉,釉色纯白或白中微泛青色。邢窑白瓷多是素面无装饰,唐代中期以后特别是晚唐五代,邢窑常常采用雕塑、堆贴、印花、刻花、压边、起棱、花口等装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