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决定人生的两种思维: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你属于哪一种?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博采众长】
决定人生的两种思维:
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你属于哪一种?
一,“思维模式”和“信念”的力量
在对“成功”进行了数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
在《终身成长》和《努力的意义》两本书中,卡罗尔提出:
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比尔·盖茨曾为《终身成长》作序,他分享到:
我爱这本书的一个原因是,它不仅提供了理论,还阐明了方法。
德韦克帮助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方法表明,仅仅对成长型思维模式进行一番深入了解,你就能让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彻底改变。
这本书坐镇美国亚马逊心理类畅销榜10年,累计印量180万册。
在书中,卡罗尔提出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
你认为才智和努力哪个更重要?能力能否通过努力而改变?
对这些问题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是会满足于既有成果还是会积极探索新知。
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人生和职业目标。
信念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让人感到未来发生的事是可预测的。
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套自己的信念系统,来建构世界和解释经验。如果缺失,就会迷茫。
在这些信念中,有的指向一个动态的自我、动态的世界,及成长的可能。
这些信念帮助人们坚定地生活,寻找方法来弥补自身不足和解决问题,还鼓励人们去发现他人的潜能。这个信念属于成长型思维的人。
而另一些信念,也就是固定型思维的人所持有,则描画出一个仅包含内在和固定特质的、静止的自我和世界。
固定型思维也可能带来好处,因为这是一个简单易懂的世界,身处其中,将获得很高的安全感。
固定型思维的信念,会让人做出更刻板的判断,阻碍人们看到自身的能力,限制前行的道路,还促使人们将其他人简单分类,比如:
聪明的和不聪明的,有品格的和没品格的,有价值的和没价值的……
这并不是说某个系统更合理、更有逻辑、更先进或更成熟。它们都可以做到逻辑自洽,并广泛出现在各行各业和各种教育水平的人身上。
但我们不能以现在的行为,去推断未来的潜力。
如果一个人拥有恰当程度的动机与承诺,如果环境能提供相对适合的支持与帮助,那他的未来就有无限可能,而在当下我们无从得知。
二,固定型思维:让信心和成功都充满脆弱性
接下来,我们来进一步分析“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特征,以及对我们的影响。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世界中,个人能力是固定的,天赋带领你走向成功,你需要不断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固定型思维的人,急于一遍遍地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自己能力和价值的标尺。
他们认为:成功是智力的证明,意味着自己比其他人更有天赋,拥有更多的特权;失败意味着缺乏个人技能或者潜力,会给自己贴标签,产生彻底的失败感和无力感。
只有那些无法依靠天赋成功的人,才需要努力,完美无缺是人的与众不同之处,努力会贬低价值。
他们追求完美无缺,害怕自己努力后仍失败,证明自己无能,因而恐惧挑战,拒绝学习新事物。
01.信心为何不起作用?
我们的社会普遍相信:“信心”是一剂灵丹妙药。比如,很多家长主张且乐于,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赞美学生,认为这样能够提升他们的自信。
人们相信,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其他方面自然水到渠成。比如,他们不会惧怕困难的任务,面对瓶颈时不会怀疑自己,且能够行之有效地坚持下去。
拥有自信肯定是一件好事。
但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卡罗尔和团队研究发现:当遭遇困难时,学生在特定方面持有的信心,却无法给予他们帮助。
要理解这一令人困惑的现象,关键在于了解固定型思维的思维框架。在这种观点看来,无论多么自信,失败和困难都意味着智力不足。
由于认为智力是固定的,他们看重的是不断检验和评估自己的智力,于是会将失败和努力理解为负面事件——即使他们在一开始感觉良好。
可见,更重要的不是你在某方面有多大的信心,而是在困难面前仍然保持信心和不自我防御的能力。
而这一点,对持有固定型思维框架的人来说,尤为困难。
02.在固定型思维框架下,脆弱性始终存在
当学生持有固定型思维时,信心和成功是不够的。信心和成功,并不能激发对挑战的渴望和面对失败时,应有的韧性。
成功固然好,成功也确实能够带来动力,但只要还在固定型思维框架下,脆弱性就始终存在。
其实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如告诉他们聪明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变得更加聪明。
更重要的是,学生所需要的信心并不关乎智力,比如不是相信自己有多聪明或比其他人更聪明,而是让他们相信以及所有人,都能通过努力和策略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三,成长型思维:成功是学习的结果,努力是成功的关键
一种思维模式,创造一个世界。
01.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世界观
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世界,个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你需要提高自己,去学习新的知识,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拓展自己的才能。具体来看:
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人类真正的潜能是未知的,相信人的才能是可以拓展的,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
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or资质、兴趣or性情等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和成长。
他们认为:
成功是学习的结果,意味着做到最好的自己,但自己仍是个普通人;
失败是一次机会,也无法成为永久的定义;
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关键,无论个人的能力有多强,只有努力才能激发和拓展能力,取得最终的成就。
他们追求不断进取,直面挑战,努力做到更好。
正如卡罗尔所言:“成功个体的标志,在于他们热爱学习、喜欢挑战、重视努力,并在面对苦难时坚韧不拔。”
02.从学生到牛人,成长型思维才是一路通关的底层代码
卡罗尔在对学生的研究中发现:
当学生以成长型思维框架思维时,在挑战性任务中,付出努力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们的短期和长期目标都是学习,而努力与此目标完全一致。
这些学生成功解决了本不能解决的难题,并掌握了“超出”他们当下水平的技能,这一切都让人印象深刻。
成长型思维框架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可以在学生中培养一种合作的氛围,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将智力应用于问题解决而感到自己很棒。
很多我们熟悉的各领域的牛人,比如达尔文、托尔斯泰等等,都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典型代表,他们葆有学习的激情,即使在人生遭遇重大挑战时刻,依然可以一路通关,不断走向成功。
德韦克揭示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已被很多具有前瞻性眼光的父母、老师、运动员和管理者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通过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做出改变,人们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在任何领域内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压力。
下面,我们通过一张图,来清晰认识一下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差异:
四,习得成长型思维,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锻炼
人们常常认为“天赋”就是能力本身,然而浇灌这些天赋的,是不断的、无休止的好奇心,以及对挑战的探寻。
爱迪生不是单纯喜欢捣鼓小发明的孤僻天才,他懂得自己发明的商业价值,擅长自我宣传,并与媒体搞好关系,这才让他成为了唯一的发明家。
他并非从小是天才,使他成功的是他不断寻找新的挑战、不断自我学习和提升的思维模式。
莫扎特能创造出精妙绝伦的乐曲,只是因为他惊世绝伦的音乐天赋,还是因为他努力练习以致于手变形?
其实,无论是爱迪生、莫扎特,还是我们普通人,想要达成重要的成就,都需要明确的关注点、全身心的努力、推陈出新的策略,还有学习路上的同伴。
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能够给予人们的,也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帮助人们发展能力并结出丰硕果实的原因。
我们的大脑和肌肉一样,可塑性是很强的。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可塑性可以持续终生,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模式、才智等,永远可以通过训练来塑造和培养。
01.了解大脑的可塑性,塑造专长的不是智力,而是努力和实践
智力是在出生的时候就是固定下来了,还是后期也可以发展呢?
2008年,研究人员对全世界顶尖的十个国际象棋棋手(也就是花了10,000~50,000小时掌握这项运动的人)进行了智商测试。
结果却发现其中有三个人的智商低于平均水平。
按理说这些顶级的国际象棋手应该都拥有极高的智力水平才对,所以研究人员非常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塑造专长的不是智力,而是努力和实践,也就是辛苦的付出。
实施上最成功的人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反复的练习,并且尝试完成超出其当前能力和舒适范围的任务,再观察结果和进行调整。
这样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是可以发展的,并且我们一生中可以学习的知识没有任何限制。
从这一点来看,大脑就像一块肌肉,随着使用频率的不断增加,学习也会促使大脑中的神经元建立新的连接。
此外,在我们意识到错误或遇到挑战时,大脑会异常活跃。
也就是说,犯错促进大脑发展,是重塑自己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对错误的态度,从害怕犯错到勇于试错。
正如作者所言:
「改变思维模式,并不是一场外科手术,一步到位,以前的旧信念瞬间被替换成新的信念。相反,新信念将与旧信念并存,随着新信念越来越强,你就会获得新的思考和处理方式。」
02.改变自己很难,持续的成长,需要足够的时间与努力
我们的思维,无时无刻不在解码自己和周遭发生的事情。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对每一个信息做出激烈评判,为自己贴上强烈的积极或消极标签。
他们容易对发生的事情,进行过度解读,容易产生过度焦虑、压抑、愤怒或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能够从积极或消极信息中,学习到新东西,思考如何自我提升,而非评判自己或他人。
从固定型思维模式到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转变,本质就是从评判型心理到成长型的转变。
但是,我们都知道“改变自己”是非常难且痛苦的事情,思维模式的改变更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
人们之所以坚持或习惯于固定型思维模式,是因为它迎合了我们在某一刻的心理需求,比如一个完美、全能、强大的自己,认为那就是真实的自我,并反复验证这些特质,来获得自尊心。
接受成长型思维模式,不会让人远离自我,而是让我们更接近真实的自我,看到我们每个人都是充满个性和潜能的普通人。
思维模式的转变,不能依靠一两次实践就完成,而是意味着采用全新的方式看待问题。
如果用固定型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却用成长型策略去处理问题,往往会产生负面效果。
持续的成长,需要足够的时间、努力与相互支持。
03.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练习,需要五个步骤:
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需要经过漫长而艰难的历程,卡罗尔认为至少要经历五个步骤:
第一步:接受
我们需接受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混合体。
第二步:观察
自我觉察激发你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场景是什么?
比如面对一个巨大的新挑战,可能是遭遇了严重失败,可能是创业历程进入死胡同,又或者在某个你原本擅长的领域碰到了比你优秀得多的人。
当你了解这一诱因后,不要着急去评判,先观察一下它会如何左右我们的行为并影响他人。
第三步:命名
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格取个名字,提醒自己注意到这部分人格,以及这不是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第四步:教育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格,是为了自我保护、感到安全才存在的,但是没有找到好的方法去替代。
所以,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法去教育他,他就可以帮助和支持你,让你接受挑战不放弃,或者受到挫折后卷土重来,并帮助和支持他人成长。
你要理解固定思维模式人格的特质,慢慢地去影响他,带他一起踏上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第五步:学习与帮助学习——设立成长型目标
首先,把总结这两种思维模式特点的图,打印出来贴在墙上,每天提醒自己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
然后,考虑这一天有哪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与时间表。
虽然学习利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看待问题,并不能解决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
但是,这种思维方式的练习,可以让你拥有不同过往的人生体验和生活,让你成为更积极乐观更有勇气更开朗的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五,不论是否如愿,成长型思维,都将给生活注入坚定的承诺
想想你是否曾经因为一两次挫折or失败,就给自己填上了标签。
比如:一次考试失利,就认定“我不是学习的料”?一次感情失败,就认为自己与幸福无缘?被炒过一次鱿鱼,就怀疑自己一无是处?
而现在,你可以练习从成长型思维的角度,来看当时的自己:
这件事并不能定义我的智力、能力和潜力;接着反问自己:
从那次经历中,我可以学到什么?我应该如何获得自我成长?以此来代替你之前的想法。
成长型思维并不意味着人们一定会改变。
成长型思维并不意味着人们一定会改变。很多时候,相信一个一直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且没有接受任何心理或教育帮助的人发生巨大改变,是荒谬的。
因此,成长型思维不代表人们只靠自己就能慢慢变好事实上,成长型思维仅仅表明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改变。
如果我们致力于帮助人们去实现自身潜能,而非在他们做得不好时给予惩罚或贴上标签,相信社会与我们自己都将获益良多。
设想一种被成长型思维与学习目标驱动的生活时,我想到的是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积累各种有益的知识与技能,并将它们应用到自己与他人身上。
而且,不论事情是否如愿以偿,它都将给生活注入坚定的承诺与热切的努力。
当人们相信自己的基本特质可以发展时,面临失败虽然很痛苦,但不会再给自己下定义。
如果能力可以拓展,如果改变和成长还有很多可能性,那么通往成功的道路依然很多。
最后,我们用卡罗尔在《努力的意义:积极的自我理论》一书的结尾来作结:
如果有一天,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想说些什么?
我希望那个时候可以说:
我悉心地观察过这个世界,勇敢地面对过我的生活,全心全意地致力于种种珍视之物。
我不愿在离开世界时,满是耿耿于怀的遗憾;也不愿生命终结时,仍怀抱诸多从未实现的潜能。
作为这个社会的成年人,我们的使命,是教导和帮助下一代过上不断成功和有贡献的生活。我们是否可以做出承诺,去帮助他们成为比我们更了不起的人?
本文转自:唤醒组织潜力的“泰普洛领导力”,公众号ID:taplowleadership。
泰普洛领导力成立于2002年,融合测评/内部私董会/高管教练/定制化内训等多种形式,为本地和跨国企业提供持续创新的领导力解决全案,是国内最早从事高管教练和定制化内训及辅导的机构之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