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赚了读者太多的眼泪。她清灵清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性格和气质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一样,都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

她是贾敏与林如海的独女。小小年纪,父母便先后离世。贾母怜其孤独,便接来荣国府抚养。事实上,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并无多大影响,黛玉仍保持着纯真的天性,很少顾及后果得失,因此她很难融入周围的环境中。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
她从不劝宝玉追求功名,也不会逆着自己的性子做事。以这种性格在贾府这样声势显赫的封建家族中我行我素,自然难有好人缘儿。因此,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率真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
从命理而言,林黛玉也是属于追求个性的状态,且才华出众,文采以及学识都非常的卓越。
众所周知,宝钗博识,黛玉才高,《红楼梦》中曾写过多次起诗社,多是宝钗和黛玉轮流当第一。由此可见林黛玉的文学造诣也是非常出众。贾元妃省亲的时候,曾命其他姐妹们作一匾一诗,却让宝玉连作四首。其一是为了试试他的功课,其二是一种天然的信任,其三是血缘相通。
书中曾写:黛玉在一旁为他担忧,便有了以下的内心活动,“此时黛玉未得展其报负,自是不快。因见宝玉独作四律,大费神思,何不代他作两首,也省他些精神不到之处。”
林黛玉的《世外仙源》则显得清新一点。“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前四句还是比较脱俗的。五六句描绘了一对新人结缘的喜庆场景。贾元春入得皇宫,其实很少有机会回贾府的,上一次在自己家这么热闹,估计也就是风风光光被选进宫的那一天了。
元春看到这里想起自己当年大婚时的场景,想必也会是无限感慨了,毕竟,在皇宫之中,向来就是“花无百日好,人无百日红”。
最传神的就是最后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贾元春在来去贾府路上的心境和情景。作为贵妃,什么赞美和恭维的溢美之词未曾听过,可是元春却哭着说“当日既然把我送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听者伤心,闻着心碎。无情最是帝王家,估计元春这么多年也是如履薄冰、谨小慎微。
元春回家省亲,最希望找到的就是放松和理解,那种来自亲人之间的归属感。林黛玉共情能力很强,她想起了自己当年一路的风尘仆仆来贾府时“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如今看到了贾元春作为一个贵妃皇宫中的孤独和落寞。
如此诗句也是心静的另一种诠释。喜欢纵情于山水之间,也体现了共情明理且温暖的善良。
而林黛玉帮贾宝玉写的《杏帘在望》的语言就更加自然流畅,清新别致了:
“杏帘招客饮,有望在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整首诗除了最后一联有颂圣的意味之外,其余的文字则是相当淳朴,很有田园气息的。这也符合林黛玉与世无争的性格。
此时此刻满眼满心都是贾宝玉,此时黛玉定然在思量,若能、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挽一帘幽梦,许一世倾城。定然也是不负此生。
曹雪芹曾评价林黛玉心灵多窍,七窍玲珑,“心较比干多一窍”。由此可见也是偏爱有加。
可是这么一个,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倾国倾城、才华横溢、且最通情理的姑娘,却是肮脏环境的反抗者、受害者。
她和宝玉一致的叛逆性格,她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鬓厮磨的宝玉,他们之间才是互为知己。
她蔑视功名权贵,当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他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但这一爱情被封建大家庭的众人残忍地扼杀了。
关于林黛玉的才情确实属于古今少有。关于传世古今的爱情也更是可歌可泣。只是出生在那样的环境下,是上天的安排、也是时运的捉弄。是前世的机缘、也是今世的巧合。是命、也是遗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