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冲出的千年地宫——法门寺考古现场解密

地宫开启现场全长约3分钟

地宫内部文物发现过程全长约8分钟

宝函佛骨开启现场全长3分钟

  法门寺佛塔

1981年8月23日,子夜时分,已下了十几天的秋雨仍是雷雨交加。法门寺的澄观法师,忽觉心不得安。似有所闻。他到大雄宝殿打坐,诵《涅槃经》。

两天后的25日,时任扶风县文化局局长的韩金科(是祖辈在塔下生活的老法门镇人)跟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突然电话铃响了起来,对方语无伦次地讲述,使他好一会儿才明白,法门寺那边出事了。原来就在前一天晚上,伫立在法门寺中的唐建佛塔,因年久失修和雨水侵袭,中部出现裂缝,佛塔遭到了严重破坏。令人震惊的是,佛塔东北边的部分基本上已经完全坍塌,而剩下的西南一边虽然出现倾斜,却仍然神奇地矗立着。

在普通的外表下,法门寺佛塔可谓大有来头。佛经上记载,阿育王于公元前3世纪统一印度,连年的征战,建立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帝国之后,为救赎战争中的杀戮,阿育王开始力推佛教。为此,他派出了大量僧众和信徒去到国外,宣扬仁慈和非暴力,大力宏扬佛法。传说阿育王在世界各地建造了数座佛塔,供人们礼敬佛祖。其中中国分布有19座,最早的法门寺佛塔,即是其中之一的第五处。

法门寺迎佛骨图

唐代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法门寺30年开启一次,把佛骨请出来让世人瞻仰,就会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其实早在唐以前,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就曾首次开塔瞻礼舍利,隋文帝时,仁寿二年右内史李敏第二次开塔瞻礼。法门寺原名阿育王寺,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下诏改为“法门寺”。

迎送佛指的活动在唐朝达到了高潮,法门寺更是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佛教寺院之一。而这一切源于唐代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于贞观十年,因长年征战,久劳成疾,他接见了玄奘法师并虔诚求法:“欲树功德,何最饶益?”

法师回曰:“要为众生解惑,必须给他们讲解佛法,而弘法必须靠僧尼,所以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度僧。”太宗听毕,下诏京城和天下诸州寺各度僧5人,弘福寺度30人。当时全国共有3716所寺庙,总共度僧尼18500余人。并在公元632年开启法门寺地宫,让世人礼拜,祈求国泰民安。

史载“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唐代200多年的历史,从高宗、武后、中宗再到后来的懿宗和僖宗,都笃信佛教。法门寺在这一时期更是成为皇家寺院以及举世瞻仰的佛教圣地,其佛塔也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公元873年,唐代第十七位皇帝唐懿宗为祈求佛祖保佑,从法门寺地宫请出佛骨迎到长安的皇宫中进行供奉。而这一次也成为最后一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礼佛仪式还没有结束,唐懿宗就突然逝世,即位的皇帝唐僖宗年仅十二岁。登基后的僖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归送佛骨回到法门寺。

公元874年,伴随着诵经声,佛指舍利连同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被封入了地宫,并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唐代持续了242年的迎送佛骨的活动,就在那把巨大的铁锁锁上的那一刻,连同供奉的稀世珍宝和佛指舍利本身,被永远地尘封在了地宫深处,直到1987年。

 法门寺地宫全景

再说1981年佛塔倒塌后,当时在《人民日报》发布了一个很小的消息,但在国内外的佛教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东南亚一带都纷纷发电给陕西省政府,国内的佛教界也希望政府重新修建。对于残塔的处理,上级主管部门极为重视。反复论证的结果,形成了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把塔拆除后重新修建,另外一个方案是保护半边塔。鉴于佛塔倒塌的情况十分罕见,修复工作必须按照一系列严密程序进行。但在考古专家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时,发现先前确定的那个方案,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因为塔里全是土坯,怎样把土坯保护起来在技术上非常难,而且造价高。最后决定还是把塔拆除重建。1986年年底,陕西省开了一个会,成立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三级考古队,进行发掘。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因为重修,一个埋藏了1000多年的绝世秘密终于重见天日。

1987年刚过春节,2月18日队伍就进入工地开始挖,佛祖真身塔建于明代(明代的隆庆年间法门寺倒了以后,法门住持的僧人准备用自己的力量集资。他用苦刑的办法,就是用很重的两个铁锁挂在一百只长铁链上,然后穿透锁骨、拖地而行到各地化缘。大家看到这样的场面就觉得他是真心要修宝塔,都纷纷捐钱。但是钱还是有限的,所以到明代万历7年才开始修建13级的砖塔,后来也倒塌了,一直修到万历37年,整个修了30年。)在法门镇已矗立了几百年,和村民们祖辈相伴,共历风雨。平日里,大家习惯伴着塔上的风铃声劳作耕耘;佛教节日,这里更是人们祈求平安祥和的圣地。

1987年4月1日,勘察现场休息时间,突然有人惊呼。浮土之下,考古人员无意间发现了一块白玉石板。清掉石板上覆盖的浮土,一尊雄狮浮雕显露出来。当考古队员推开白玉石板旁的碎石板时,一个洞口出现在人们眼前。

从石板的缝隙中,曹伟用手电一照,洞里映出一片晃眼的亮光,他兴奋道:韩局长,里面全是金子。韩金科俯身向洞里望去,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场景呈现在眼前:地宫里弥漫起一股浓厚的水蒸气,在阳光的照射下五颜六色、绚丽缤纷,如同金银器一般金碧辉煌。

法门寺发现神秘地宫的消息很快汇报到了陕西省政府。1987年4月2日,正在西安忙碌的原陕西省文物研究所科研室主任、我国著名的金银器专家韩伟,奉命前往法门寺指挥挖掘工作。据经验韩伟判断:塔基下的石板并不是通往地宫的正门。果然,按他所指,大家又在南边地面探到了一个石门。现场立刻沸腾起来,所有人都把期待的目光聚集在此:此地宫到底是明代的,还是唐代的?

当时挖地宫时因为它是明代的塔,所以有人怀疑它是明代的地宫。在把巨石剔开以后韩伟发现有两只立凤,这个凤的尾巴是羽毛状的,这是盛唐的特征,如果是晚唐就是芭蕉叶子状的尾巴。据此,韩伟断定这就是盛唐的地宫。

1987年4月9日,第一道石门打开后,便进入地宫的甬道,地宫地面覆盖着一层铜钱,俗称“金钱铺地”。

地宫内整个甬道全部都是铜钱。当时封闭地宫时那些善男信女都恨不得把自己的什么东西都掏出来所以就把身上带的钱都撒在里面供奉。另外地宫的墙壁上全部刻着参加这次移埋大典的政府官员和将领,尤其是神武军将领,因为神武军到中唐以后就成了皇帝的贴身警卫,这一支力量在颠覆唐代政变、维护安定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碑后是一合双扇石门,10时10分,法门寺澄观法师、净一法师等五人下至漫道平台,为即将开启地宫而诵经祈祷。锁住石门的也是唐代的锁。首先就是要打开锁。韩伟跟考古队队员周芳说,我现在给你一个任务,你把这个门打开而且不能损伤它结果他就把锁打开了。石门推开,整整封闭了1113年的地宫惊世洞开。有人问韩伟你闻见什么了?韩伟激动地说:我闻见唐代的气了。

第二道门里,有一座记载当时随着真身舍利掩埋在地宫里所有物件详细账的物账碑。这是我国发现的唐代皇家最完整的一座物账碑,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地宫里2499件绝代珍宝的出处、质地、件数、重量等情况。

1987 王㐨在法门寺地宫发掘中处理丝织品

第二块是志文碑,记载着地宫中舍利的真假及来历:佛祖释迦牟尼80岁在印度圆寂后,信徒们将其火葬,其肉身烧成了八万四千个真身舍利。舍利是一种肉身火化后的结晶;舍利塔是一种佛陀舍利的塔。高僧大德后也有舍利,但佛陀可说是同神身的舍利。佛陀有发舍利、骨舍利、肉舍利等。佛教中,塔最初就是用来供奉安放佛祖舍利的。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自己多年征战带来的杀戮而忏悔,最终皈依佛教。为弘扬佛法,他差遣鬼神在世界各地修建了八万四千座佛塔供奉佛祖舍利,其中19座在中国,佛祖唯一的一节指骨舍利就在法门寺宝塔内供奉。在佛教盛行的唐代,法门寺迎来了最辉煌时期:当时朝廷每隔30年,就把舍利迎回朝廷进行供奉,场面十分壮观。其时,法门寺的规模比现在大好几倍,其方圆15公里,内有僧人近万。

大家参照着物账碑,依次打开了地宫中封锁千年的四道石门,进入地宫的前室、中室和后室。地宫就像一条奇幻无比的时光隧道,通过一件件千年珍宝,逐渐将大唐盛世的传奇和辉煌,展现在世人面前。从1987年4月2日发现法门寺地宫,到4月9日打开地宫第一、二道门,清理出玳瑁避开元通宝、八百多件丝绸和一座阿育王塔。丝绸中早已失传的唐代工艺蹙金绣,上面细度只有头发丝三分之一的金丝,在千年后的今天仍熠熠生辉。人们又从地宫后室天井中取出大量金银器秘色瓷,琉璃器。

根据统计金银器这一项一共是121件琉璃器是20件瓷器17件珠宝等400件杂器有19项,所有的铜钱统计下来大约是3万多枚,还有差不多700多件丝绸。所以是唐代考古历史上空前的发现,尤其它是和李唐的宗师有密切联系,基本上是皇帝,皇后或者是皇帝身边的大臣供养的,让我们看到唐代上层社会当时方方面面的生活内容。

地宫中有前室、中室、后室,象征着宫殿的前殿、中殿、后殿。红色标注就是舍利的位置。共有影骨3枚,真身舍利1枚。影骨舍利,是为了防盗而特意安置的,并不是真正的佛祖真身舍利。

从4月10日我打开地宫门以后,一直到4月底,这20多天里韩伟和考古队员们把地宫里面的文物全部清理出来放在扶风县的博物馆里边,然后考古队就放假了,到5月4日下午5时韩伟开始领着大家正式进行了第二次清理。

鎏金四天王银宝函

揭开银宝函,里面是素面银函

打开银函,里面是鎏金如来说法银宝函

再打开这个宝函,发现了六臂观音纯金宝函

再打开这个宝函,里面有金筐宝钿珍珠装纯金宝函

再打开,发现是金筐宝钿珍珠装珷玞石宝函

再打开,看到了宝珠顶单檐纯金四门塔,透过塔门,就可以看到舍利

打开宝塔,看到了舍利。这是一枚影骨舍利

发掘中,韩伟发现在地宫的北壁处,一个非常显要的地方,放置着一个套装宝函,它最外边有一个檀香木刻着佛的施戒木函,外边包着织金锦的包袱,里边有香料,香料一吸水就把盒子全部都腐蚀了。

鎏金金刚界大曼茶罗成身会造像银函(高16.6厘米)

被浸泡了1113年木函已经很脆弱了,都不敢拿。当时北京派了一个高级工程师帮助清理,他就让考古队员赶紧到镇上买自行车的辐条,拿来以后就弯成钩,四个人每人拿着两个辐条,从边缘上放下去,他一说“转”队员就把钩条转到宝函底下,说“提”的时候四个人一起提出来,就这样一个一个地取出来的。

5月4日,法门寺地宫文物的最后清理工作开始进行,由中科院研究员王孖和考古学家韩伟主持。谁都不会想到,那个沉甸甸的宝函里套着一重又一重的宝函。直到第七重,里面是镶满珍珠的金质宝函,宝函里是一座宝珠顶小金塔。第八重是个纯金塔,打开后,金座子上有个像手指一样的银柱子。大家都愣了,韩伟忽然想起真身字纹的描述“高一寸二分上齐下折,高下不等,色白如玉,少青,二角有文文并不彻,髓穴方大中有隐迹”,就知道佛指舍利发现了。一如他所判断:经当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鉴定,在重重宝函的保护下,享用地宫无数珍宝供奉的,就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指骨舍利。消息传开,在整个佛教界、考古界甚至全社会皆引起巨大轰动。这一天是旧历四月初八日,佛诞。

地宫中室,放置有汉白玉灵帐,上面有彩绘

在彩绘灵帐的中,有铁宝函

打开宝函,露出鎏金双凤宝盖纹银棺

第二枚影骨就安置在银棺里面

1987年5月8日,发现原置于中室汉白玉灵帐中的盝顶铁宝函函底有鎏金双凤宝盖纹银棺,棺内第二枚佛指舍利(影骨)问世。

在后室石板下,发现一个深半米的坑,坑里放有铜钱。在坑的背面,有一个土洞,这就是秘龛。

在秘龛里面发现一个铁函,铁函本来用丝绸包裹,丝绸已经朽烂了。

打开铁函,里面有鎏金四十五尊造像银宝函,函上刻有“奉为皇帝敬造释迦牟尼真身宝函”十四个字。

揭开银宝函,里面是一个漆木函。这个函已经散开了

在漆木函发现有嵌宝水晶椁子

打开水晶椁子,里面是玉棺。

揭开玉棺,佛祖真身舍利出现在世人面前。

5月9日,整理45尊造像盝顶银函,函内文物丰盛,有丝绸包裹的漆画木函,木函内有水晶棺5月10日7时35分,揭开水晶棺椁椁盖,露出缠绕黄色丝带的玉棺。7时45分,区玉棺外套的丝带,8时零3分,取下玉棺前档二玉环。8时零6分,揭开玉棺棺盖。释迦牟尼佛灵骨静卧玉棺中。由白色霉点附于灵骨之上,灵骨乳黄,有裂纹,有蜡质感,因在液体中浸泡千百年骨质发软,不能触摸。8时10分,澄观法师、净一法师、宽仁法师等身披袈裟,以各色罐头及水果糖供奉于玉棺前,焚香上茶,诵经叩头。

地宫后室遗物出土情况

1987年5月10日23点,第四枚佛指舍利很快在阿育王塔中发现了

阿育王塔

打开阿育王石塔内,里面有丝绸包裹。打开包裹,里面有鎏金铜浮屠

在鎏金铜浮屠里面,有绢面的包袱,打开包袱,是有鎏金迦陵频伽纹银棺

打开银棺,里面就是一枚影骨舍利

一九九四年初,我国社科界、佛学界终于完成了对法门寺地宫唐密佛舍利供养曼荼罗的全面破译。现已明确,整个地宫在封闭时,被布置为佛祖真身舍利供养佛教密宗曼荼罗的“无上法界”,自法身佛大日如来将包容宇宙万物的胎藏界和金刚界两部根本大法舒心世后,由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等人将此二部大法分别传入中国唐都长安。 法门寺地宫是目前国内唯一保存的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地宫,是唐代最后一次迎奉佛骨而建造的,其型制如同唐高显达贵的陵墓一样,具体始建时间不祥,它封闭于咸通十五年正月四日,明代虽改建为砖塔,地宫却未遭到任何破坏,连门锁也未打开,因此保存了原貌。 

部分文物

鎏金银香囊,为唐代香囊存世品中迄今发现最大的一枚。无论香囊怎样转动,香盂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这说明近代用于航海、航空的陀螺仪原理,早在唐代已被我国工匠所掌握。

  银芙蕖,花叶用薄银箔作成,是唐代金银工艺品的佳作。

汉白玉阿育王,塔高78厘米,从上到下精雕细刻,由塔刹、塔盖、塔身和塔座4部分组成。塔上色彩鲜艳夺目,似乎就如刚画上的一样,令人惊叹。

这正是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