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浪姐」的尬与惑
▲不排除选曲是经过设计的
▲“我哭了,我装的”
纵观那些出圈的话题,从一期一个姐姐被黑,黄圣依的微表情大赏,黄圣依涂梵蜜琳......
大众看待女性的眼光,并没有得到任何更新。
女性之间那些微妙的关系和心理,仍旧是观众最感兴趣的部分。
这个部分,是老话说的“三个女人一台戏”。
也是宁静忧虑的“那么多娘们儿在一起怎么办”。
才华?想法?个性?
通通消弭于所谓的选秀形式和女团审美里。
事到如今 ,「浪姐」的尴尬在于:
没有能力以专业度震撼观众,只能借助姐姐的故事性和女人的戏剧性来制造话题。
离价值初衷越来越远的「浪姐」,越看越变味。
▲静静子,你还记得自己说过的话吗?
借女权东风的「浪姐」,也无意真的探讨中年女性的困惑。
节目组的使命,在芒果超媒股价涨幅达108.38%的时刻便已经达成了。
起初有观众说,看了「浪姐」,没有那么害怕变老了。
难道,女明星们精致拼搏的中年,不是在加剧普通人的中年焦虑吗?
且不说,女明星的生活对普通人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节目组歌颂30+女性的方式,便是完全抽空真实生活困境,而只展示中年女性生活的理想结果。
就算是节目里的女明星,她们的生活状态也未必像她们传达的那么豁达。
拿宁静来说,她有大量的狂妄金句,来佐证自己享受当下,不怕过气。
但实际上呢?
加入于正工作室,成为综艺常客,都不是一个演员不怕过气的表现。
只能说,为了生计,她不介意顺应时代潮流。
当荣光已然过去十几年,再强大的履历都不够一个演员吃老本。
这些年来,宁静叫得出名的作品,大概只有一个《大秦帝国》。
缺乏响当当的作品撑腰,在各类综艺里却总被当做太后似地众星捧月,怎么样都会有倚老卖老之嫌。
一句轻松的“贪玩儿”,掩盖不了女演员,尤其中年女演员,在市场上狭窄的生存空间。
即使是宁静唯一服气的女演员——巩俐。
与相似江湖地位的国际影后伊丽莎白·于佩尔、朱丽叶·比诺什等人相比,巩俐在这个年龄能够接到的像样角色,算是少得可怜。
中老年女演员要想成为常青树,须得像惠英红、金燕玲等老戏骨那样,实力再强也什么都接、甘当绿叶。
宁静的演技有没有修炼到这个程度不说,自诩“女王命”的她,恐怕还没有这份超然的心态。
包括“少奶奶”黄圣依,是否只有亿万豪宅、LV垃圾桶这类“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她大好的星运,如何让位于丈夫的生意?
豪门阔太的个人价值,应当如何实现?
这些问题的背后,难道没有一个女性正常的挣扎与困惑?
很多女性网友说,有钱有孩子没老公的张雨绮,是姐妹们最想活成的样子。
张雨绮可以上节目自黑看男人的眼光不行,把自己打扮成不像生过孩子的高中生。
但是单身女性养家、失败婚姻的伤害,真的可以轻松到一笑而过?
唯一敢于表达自己竞争焦虑,无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伊能静,被观众喷成了筛子。
这决定了,「浪姐」根本不想关照现实。
而是鼓励女性观众购买贵妇膏进行保养、打榜pick姐姐,来假性地缓解女性的年龄焦虑。
正如节目一开始用“仅代表杜华女士的女团标准”来虚晃一枪,拿老实做团的杜华当靶子,而不解决“什么是新的女团标准”这个根本问题。
只是拿社会议题流量变现而已。
在女权主义浪潮下,女性身上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比如男女同工同酬这类利益问题,还有女性性别认知这类更加本质的问题。
其实,宁静在《定义》里讲到了一个很值得深思的现象。
她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有时候说话或者行为特别“母”,还被观众骂过做作。
但是又反过来说,我也讨厌自己这样。
“是我我也不喜欢,这女的真恶心。”
易立竞在问了一句“那你不接受你女性的样子吗”,话题被宁静带跑偏之后就没有再深问下去。
为什么一个大美女说自己一直不自信?
为什么一个女性不能接受自己“母”的样子?
为什么她习惯使用“娘们儿”这么男性视角的词?
宁静作为女性,身上某种程度的自我厌恶,其实是女性主义研究中相当重要的内容。
从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以及上野千鹤子,诸多女性主义者们就是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才决意与之斗争。
当然我们无法要求一个综艺节目和衍生访谈,对女性主义有多么深入的探讨。
但是在蹭女性主义浪潮的同时,起码对某个女性议题有认真讨论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