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打开世界,人类的新启蒙正在开始
崔健:《天翻地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彻底变了!》
————解读
先生接连三天炮轰唯物论、唯心论、生命论,为人和存在在形而上的层次里厘定了感知论的逻辑理念。人和存在组成世界,先生今天的文章,就专题讨论感知世界,带上感知的眼镜,随先生去领略一下瑰丽神奇的感知世界吧!
”世界观改变以后的第一反应是:世界变小了,世界变得完全可知,这世界再无解不开的奥秘”。这句话是以刚从客观唯物论的世界观转变到感知论世界观的个体的口吻来说的,和客观唯物论的世界观来比,感知主体可以明确地感知到这样的感知事实。世界变小了,世界明确可知,世界再无解不开的奥秘。哎呦,压在人心上千万年的客观世界终于被搬开了,可轻松轻松吧!这是真正的解放啊!身与心的自由,灵与肉的升华。这太豪橫了,冲天豪气、傲视寰宇,振聋发聩。这种彻底的轻松、释怀、兴奋感,或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事实表述。
佛陀的“觉”,也是一种彻悟的意识,开悟的印证是需要证入涅槃境界,在证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一层层地解空凡所有相,虽然我们知道它们尽皆虚妄,但我们还是前提假定了它们的客观存在,需要我们去证空,而且要按照色受想行识五蕴的次第逐级证空,这个过程很艰难,大部分的修行人可能半途而废,没有佛陀的悟性,极难取得最终的涅槃境界。所以,佛学里的证悟很难说会觉得世界变小了,世界完全可知,世界再无奥秘可言。相反,佛陀说的“娑婆世界”,总是一块压在心头的大石头。
柏拉图、朱熹、黑格尔等人的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理念”、”理”、“绝对意志”,他们也同样假定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只不过是理念的投射、理的演化,绝对意志的外延。当他们意识到世界的客观唯心本源后,他们更多的注意力是去关注这个”心”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就是如何从客观唯心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而对于世界的复杂性和不可知性可能是有意无意地消极回避。所以,似乎也没听见他们说世界很小、世界可知、世界再无奥秘可言。似乎他们的彻悟没有带来这种冲天豪气。
费希特和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的主观唯心主义,同样因为让人欲说还休、爱恨交织的精神性意识缺陷,而不敢扬眉吐气地说世界好小,只是非常谦卑地说“心即理”、“致良知”,这里面充斥着人文意味,为了平衡对世界本体解释的不究竟,无奈的提出了加强伦理修养的平衡方案,选择良知,屏蔽不良知。而对于客观世界的复杂存在,似乎只能选择试探性用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去应对,所以,似乎也听不到它们扬眉吐气地说世界很小,完全可知,再无奥秘可言。
总之,客观存在一直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可怜的世人心头千万年,知道先生的感知论出现,否定了客观物质世界的虚幻空洞理念,我们才能够、才敢在压倒性的客观存在面前挺胸抬头,敢说这句“世界很小、完全可知、再无奥秘可言”,这种翻身解放的感觉,在这个虚无彷徨的时代,绝对是久旱甘霖、枯木逢春的存在,太爽了。
”世界变了,世界不再是无边无际,时空也不再是无穷无尽,世界就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感知能力达到的范围”。具体说来,为什么客观世界的观念会给我们带来如此巨大的压力,究其根源就是我们无法掌握客观存在。我们不知道世界在哪里,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世界的边界在哪里,时空的边界在哪里,这些东西我们都不知道,可我们的先验理性,冲动着我们必须要找到这些边际,找不到就会心神不宁、寝食难安,这是我们这个物种宿命性的思维方式,我们就是理性的动物,而客观的观念先验性地排斥拒绝理性,逆反理性,就这样!哪有那么多理?所以,我们在客观存在里存在,注定了的别扭、矛盾。感知论的世界观彻底解决了这个矛盾,存在因感知而存在,存在就存在在我们的感知里,感知就是存在的范围和边界。
”再也没有边际以外的边际,我们的感知限度就是最确切的边界,我们现在的感知就是存在的全部”。用不着满世界地去找什么边界、什么终极了,那属于小猫转圈追尾巴,自娱自乐,尾巴就是自己的,用不着满身大汗地去追逐。
”存在的一切奥秘都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我们自己才是世界真正的地址”。世界因我们自己的感知而生,不管她多大,也只存在在我们的感知里,不管她多么精彩纷呈,也只是感知规则的体现,除了感知,世界无处可去,若有处去,立即超出感知范围,即刻不再存在,没有意义。
”原来的客观世界排除我们自己在外,现在的世界就在我们的感知中存在,世界再也没有其他方式和其他地址的存在”。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客观存在,一切只是感知运动在感知意识里的呈现。
”世界观改变以后,我们成为了世界的前提。注意,这绝不是唯心主义的“心生世界”、“心外无物”,心只是主观意识,这世界是我们感知中的世界,这世界只能在我们的感知中存在”。这句话里,先生隐含了深刻的内涵,我们的主观意识,在感知论里,特指包括客观物质观念、生命意识观念等谬误观念的意识成分,而指向明确地排除了这些特定的谬误观念后的观念,都属于感知意识、感知观念,是具有共同约定性和可重复感知性的建设性观念。这个隐含的意思,也体现了感知论和佛学的不同之处,感知论褒扬了人类意识里具有建设性的感知意识部分,剔除了具有破坏性的精神性意识成分。而佛学,凡所有相尽皆虚妄,把所有的意识形态都要解空。或许有人说感知论不够彻底,但这也正是感知论积极正向的本质体现。
”与在其他生物的感知中存在的世界大不一样,我们的世界丰富于其他生物的世界N倍,这充分说明,有什么感知的方式方法,有多大的感知能力,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这是一个技术细节上的描述,不同的感知体,有完全不同的感知结果。人、蝙蝠、猫头鹰、鹰、鸽子,等等不同的物种,各自拥有各自眼中不同的世界,这很精彩,也反证了客观世界并不存在,一切都是感知的结果。
”不能被感知的事物在理论上是无限的,那没有追究的意义”。只要具有不同的感知规则,就会有不同的感知世界,不同的感知规则,彼此之间无法互相感知,所以,不同的感知规则体系里的存在,不管有多少,不管多精彩,彼此不具有存在的意义。我们只在我们的感知规则里体验着我们的感知存在。
先生今日文章中,有一段话特别有技术性,对我们理解感知存在具有指导意义。”这世界上一切的运动形式和原因都是受我们的感知力推动,感知力并非是物理学中已知的任何一种推动力,它是一切推动力的原因。正是我们的感知赋予了物质与物质间的差异,物质的属性差导致它们之间的运动变化,而我们的感知力就是一切事物运动的第一因和第一力”。这段话很有技术含量,理科男就喜欢这一类的阐述。这句话里有一个重要的新概念:属性差。这或许是一个定性的概念,或许是一个定量的概念,总之,这是一个非常抽象又具有想象力的概念,但特别能说明问题,物质之间怎么就开始运动了?是因为物质的属性有差异或者有差值,形成了势能,这种势能为了寻求平衡,必然产生运动,好棒好棒的思路,醍醐灌顶,醒脑开窍!
”世界观改变以后的最大变化就是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世界再也不是与我们无关的可以利用的物质资源,这世界就是我们的外部反映,这世界就是我们意识的投影,这世界就是我们自身的存在”,先生在系列文章中反复论述过这个观点,感知存在和我们一体存在,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是我们自身的存在,我们自然爱惜,这就是感知世界里整体性存在、人和存在和他人互为感知利益的逻辑来源。
先生在文末,再次提及科学道路上一直伴随着的无解难题,”为什么科学命题此前只能证伪,因为真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只有还原为感知的整体才可以证真,只有在感知的体验中才有最终的真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以前的科学,因为没有考虑到所有存在里本体性的感知因素,所以,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全面的,所以必然是错误的,即使在科学成就刚出现时往往被认为是真理,也确实解决了当时的一些具体问题,但最终难免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证伪,人类的科技史的确是这样,我们的科学,就是在不断地证伪中艰难前行,这个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也仍然是这样。直到先生的感知论出现,我们才找到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之前的科学,或者其他所有的观念,都没有找对存在的本体,没有考虑存在的最重要的感知因素,当然不可能获得终极的证真。
先生为我们展示了感知世界,轻松、愉悦、活跃、永恒。
感恩先生的慷慨和悲悯,先生威武!
原文地址:【天翻地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彻底变了 - 今日头条】https://m.toutiao.com/is/Ju6qw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