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动态图:胆经胸部足部穴位
肩井穴
取穴方法: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肩井穴(肩解穴,膊井穴)解析:
1)肩井。肩,指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肩井名意指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肩井。
2)肩解。肩,指穴在肩部。解,散也。肩解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解分流。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二是未能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循地之表部溢流胆经之外,经水在此如同散解一般,故名肩解。
3)膊井。膊,膀子,大肉块之意。井,地部孔隙也。膊井名意指胆经下行至此的经水一部分渗入脾土肌肉之中。本穴位于肩上肌肉丰满之处,为人体局部重力场的最高点,脾土中的水湿容易渗流外出,穴内的肌肉层中水湿因而稀少,由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至此的地部经水也就不断地渗入其中,故名膊井。
4)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气血主要集中在地之表部,天部层次气血因而处于空虚之状,阳维脉的气血及手少阳经天髎穴吸热上行的气血因此汇入穴内,故本穴为手少阳阳维之会。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手少阳阳维之会。
所属经络: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穴位含义: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及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天部之气化雨冷降,地部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体内,二是渗入穴内的脾土之中,三是溢流穴外。
功能作用:疏导水液。
主治病症: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治脚气酸痛;治疗乳腺炎特效穴。
〖治法〗寒则通之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有颈横动、静脉分支;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
渊腋穴
取穴方法:在侧胸部,举臂,当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渊腋穴(泉腋、渊液)解析:
渊液。渊,深渊也。腋,指穴位所在的部位为腋部也。渊腋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循胸侧肋部从上落下。本穴内物质为肩井穴溢流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水液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由胸侧上部直落腰侧下部,经水如同落入无底深渊一般,故名渊腋。泉液、涧渊名意与渊腋同。
穴位含义: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循胸侧肋部从上落下。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大部分经水由胸侧上部流落胸侧下部,小部分气化之气横传辄筋穴。
功能作用:排泄水液。
【注】人体何以胸侧部位肌肉组织不够丰满?其原因就在于胆经渊腋穴的下行经水及脾经大包穴的下行经水冲涮了地部的脾土物质之故。
主治疾病:胸满,肋痛,腋下肿,臂痛不举。
〖穴位配伍〗配大包、支沟治胸肋痛、肋间神经痛。配条口透承山、天宗、臑俞治肩关节周围炎。
〖治法〗寒则通之导之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有前锯肌和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四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胸长神经之支。
辄筋穴
取穴方法: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辄筋穴(神光穴)解析:
1)辄筋。辄,古指车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平板,其作用是防止车轮之泥水的飞溅,此指胆经气血在此的变化为冷降下行。筋,肝胆所主的风气也,此指穴内 气血为水湿风气。辄筋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湿后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为渊腋穴传来的湿冷水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吸湿而从天部降至地部,气血的变化如同 飞溅的泥水被挡下一般,故名辄筋。
2)神光。神,与鬼相对,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光,明亮之意。神光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冷降,天部气血虚少并变得明亮清晰。理同辄筋名解。
穴位含义: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湿后冷降归地。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冷降缩合由天部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收引寒浊。
主治病症:胸肋痛,喘息,呕吐,吞酸,腋肿,肩臂痛。
〖穴位配伍〗配肺俞、定喘治胸闷喘息不得卧;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痛。
〖治法〗寒则通之导之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胸大肌外缘,有前锯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日月穴
取穴方法:日月穴位于上腹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乳头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处“期门”之下,第七肋间隙中)。
日月穴(神光穴)解析:
1)日月。日,太阳穴也,阳也。月,月亮也,阴也。日月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本穴物质一为辄筋穴传来的弱小寒湿水气,所处为半表半里的天之人部,即是天部之气的阴阳寒热分界之处,故名日月。
2)胆经之募。乃本穴的气血物质性寒收引,穴外的天部水气因而汇入穴内并循胆经而传,本穴有收募充补胆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胆经募穴。
附注:足太阴、少阳之会。胆经募穴。
穴位含义: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人部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下传京门穴
功能作用:收募胆经气血。
主治病症:胁肋疼痛,胀满,呕吐,吞酸,呃逆,黄疸。
日月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主要穴位之一,可以防止肌肉老化,增强性能力的指压穴位之一。
〖穴位配伍〗 配胆俞穴治胆虚;配内关穴、中脘穴治呕吐、纳呆;配期门穴、阳陵泉穴治胆石症;配支沟穴、丘墟穴治胁胀痛;配胆俞穴、腕骨穴治黄疸。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有肋间内、外肌,肋下缘有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七或第八肋间神经。
京门穴
取穴方法: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京门穴(气府、气俞、肾募)解析:
1)京门。京,国都也,人与物的聚集、集散之所,此指穴内物质所处为地之上部。门,出入的门户。京门名意指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日月穴传来的冷降水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进一步散热冷降而成为天之下部的寒冷降水云系,本穴如同地之上部水湿云气的聚散之所,故名京门。
2)气府。气,气态物也。府,府宅也。气府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之气。理同京门名解。气俞名意与气府同。
3)肾经募穴。本穴为天部寒冷水气的聚集与降落之处,降地后的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也就是交于肾经的体内经脉,本穴有募集肾经水液的作用,故为肾经募穴。
穴位含义: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及水气冷降的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天部的寒冷水气由穴外汇入穴内,地部经水则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冷降天部水湿,募集肾经水液。
主治疾病:肠鸣,泄泻,腹胀,腰胁痛。
〖穴位配伍〗配行间治腰痛不可久立仰俯;配身柱、筋缩、命门治脊强脊痛。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
带脉穴
取穴方法: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带脉穴 解析:
1)带脉。带,腰部的环带区域也。脉,经脉中的气血也。带脉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环腰带而行。本穴物质为京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由地部环腰而行,气血所过路径如人之腰带,故名带脉。
2)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既为足少阳胆经之穴又为带脉之穴,故为足少阳带脉之会。
穴位含义:胆经经水在此环腰带而行。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运行规律与人体所处的不同体位有直接关系。当人体处于直立或坐时,穴内经水由维道穴出带脉并流向腿足下部;当人体躺卧时,穴内经水循带脉由躺卧的高位之处流向低位之处(大多数情况下是从腹部流向腰部并由膀胱经将富余的经水经上、次、中、下此八髎穴导入体内)。
功能作用: 约束诸经水液。
【注】《难经*二十八难》曰:“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根据本段经文所言及上面所作的穴位解析,我们知道带脉的气血物质是地部经水。带脉的特征是“回身一周,如束带然”,其功用则为“约束诸经”,那么带脉气血的回身一周其动因是什么呢?它又是如何约束诸经的呢?如果说,人体经脉的上、下方向行走路线是在地球重力场作用下导致的结果,那么,带脉能回身一周则是在人体重力场作用下导致的结果。由于脊骨为人体整体重力场的坐标中心,因此,在人体坐标系中,离脊骨越远的腹部其位越高,而离脊骨稍近的腰侧则位置较低。
在人体前腹部,随着肝脾肾三经气血的吸热上行,大量的水湿由下运往胸腹上部,在胸腹上部散热冷降后则要循地之表部向下流行,腹股沟则是地部经水的聚集之处,而由于有了人体整体的脊骨重力场的作用,聚集于腹股沟处的地部经水才会循带脉环行并流膀胱经所处的脊背部位,这就是带脉气血的产生和流行动因,也是经书所言带脉能约束诸经的机理所在。因此,带脉气血的运行规律是,在人体重力场的作用下由人体的腹部流向背脊部(平躺时),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从人体的腰侧部流向前阴部(直立时),经水具体以何种方式运行则取决于人体的体位姿式。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气,腰胁痛。
〖穴位配伍〗配关元、气海、三阴交、白环俞、间使治赤白带下;配关元、足三里、肾俞、京门、次髎治肾气虚带下;配中极、次髎、行间、三阴交治湿热下注之带下。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
五枢穴
取穴方法: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五枢穴 解析:
1)五枢。五,代指东南西北中五方也。枢,门户的转轴,有开合功能,此指气血物质在本穴有出入的变化。五枢名意指气血物质由此出入带脉。本穴物质虽为带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但它并不一定循带脉下走维道穴,气血的流行出入受人体重力场及地球重力场二方面的作用影响,它因人体所处的体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运行特征。当人体直立时,穴内的地部经水由本穴输向人体各部,而当人体平躺时它则循带脉向脊背后侧而行,本穴如同带脉气血外出五方及五方气血进入带脉的门户,故名五枢。
2)玉枢。玉,金之类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肺金之气。枢,门户的转轴也。玉枢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在此不断气化。本穴物质为带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的流行走向虽与人体的体位有关,但经水还是在穴内不停地气化并生发出肺金特性的凉性水气,故名玉枢。
3)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气血既属胆经又带脉,故为足少阳带脉之会。
穴位含义:气血物质由此出入带脉。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的凉性水气。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当人体直立时循胆经下行,而在人体平躺时则循带脉流向脊背,天部之气则汇入肺气所在的层次当中。
功能作用:调节经脉内外的经水。
主治疾病:阴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疝气,少腹痛,便秘,腰胯痛。
〖穴位配伍〗五枢透维道、气海俞、阳陵泉对子宫全切术针麻。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 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维道穴
取穴方法: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
维道穴(外枢)解析:
1)维道。维,系物的大绳或维持之意。道,道路。维道名意指带脉气血在此又继续循胆经路线运行。本穴物质为五枢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胆经气血在京门、五枢、维道此三穴实际上是借带脉道路而行,至本穴后才交于胆经的居髎穴,本穴如有维持胆经气血运行的连贯作用,故名维道。
2)外枢。外,带脉之外也。枢,门户的转轴也。外枢名意指带脉气血由此外输胆经。理同维道名解。
3)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气血既属带脉又属胆经,故为足少阳带脉之会。
穴位含义:带脉气血由此传向胆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胆经下传居髎穴。
功能作用:维持胆经的气血运行。
主治疾病:腰胯痛,少腹痛,阴挺,疝气,带下,月经不调,水肿。
〖穴位配伍〗配百会、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治气虚下陷之阴挺或带下症;配五枢、带脉、中极、太冲、三阴交治卵巢囊肿、闭经;配横骨、冲门、气冲、大敦治疝气。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髂前上棘前内方,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居髎穴
取穴方法:居髎穴位于人体的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居髎穴 解析:
1)居髎。居,住所、居室也,此为停下之意。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屯居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维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屯居穴周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2)足少阳阳跷脉之会。本穴位处髋部肌肉丰满之处,穴内的地部经水流入地之地部后气化出大量阳气,穴内气血既的天部的阳气又有地部的经水,气血物质同合阳穴于阳跷脉的气血之性,故为足少阳阳跷脉之会。
附注:阳跷脉、足少阳之会。
穴位含义:胆经气血在此屯居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经水大部分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小部分经水下传环跳穴,天部阳气则汇入中跷脉所在的天部层次。
功能作用:利湿化气。:
主治疾病:腰腿痹痛,瘫痪,足痿,疝气。
〖穴位配伍〗配环跳穴、委中穴治腿风湿痛。配腰夹脊穴L1-2 、L3-5 、环跳穴、风市穴、阳陵泉穴、条口穴、悬钟穴治中风下肢瘫痪、根性坐骨神经痛、腓总神经麻痹。
〖治法〗寒则通之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有臀中肌,臀小肌;有臀上动、静脉下支;布有臀上皮神经及臀上神经。
环跳穴
取穴方法:环跳穴位于人体的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环跳穴(膑骨穴,髋骨穴,分中穴,环各穴,髀枢穴,髀厌穴)解析:
1)环跳。环,一种园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或一串连环中的一节,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跳,跳动也,阳之健也,指穴内阳气健盛。该穴名意指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本穴物质为居髎穴传来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水湿渗入穴内丰满的肌肉之中并气化为天部的阳气,穴内阳气健盛使人在如,故名。
2)膑骨。膑,膝盖骨也。骨,肾气也。膑骨名意指本穴地部的生发之气旺盛,使人体的活动如膝关穴节般运转自如。理同环跳名解(古有膑刑,即切去膝盖骨使之不能行者,而穴名之膑者取义则正相反)。髋骨名意与膑骨同。
3)分中。分,分而散之也。中,与外相对,指内部。分中名意指穴内气血在此分而散之。本穴物质为居髎穴传来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地部水湿气化并散于穴外,本穴如同胆经气血的分流之处,故名分中。
4)环各。环同上解,指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性水气。各,指穴周各部。环各名意指胆经的凉性水气在此输向髋之各部。理同环跳名解。
5)髀枢。髀,通脾,指穴内的肌肉部位。枢,门户的转轴也。髀枢名意指穴内的肌肉层次中大量气化阳气并输向穴外各部。理同环跳名解。
6)髀厌。髀,通脾,指穴内脾土。厌,厌恶也。髀厌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下传的水湿太过则为穴内的脾土所不喜,故名髀厌。
附注:足少阳、太阳穴二脉之会。
穴位含义: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水湿及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地中水湿渗入脾土之中,天部之气则外输人体各部。
功能作用:健脾益气。
主治疾病: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穴位配伍〗配风市穴治风痹;配太白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丰隆穴、飞扬穴治下肢水潴留、静脉炎;配风市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丘墟穴治胆经型坐骨神经痛;配居髎穴、风市穴、中渎穴治股外侧皮神经炎;配髀关穴、伏兔穴、风市穴、犊鼻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太冲穴、太溪穴治小儿麻痹,肌萎缩,中风半身不遂。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风市穴
取穴方法:风市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风市穴 解析:
风,风气也。市,集市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散热冷缩后化为水湿风气。本穴物质为环跳穴传来的天部凉湿水气,至本穴后,凉湿水气进一步散热缩合而变为天部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由本穴的天部层次横向向外传输,本穴如同风气的集散之的,故名。
穴位含义:胆经经气在此散热冷缩后化为水湿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吸湿后下行中渎穴。
功能作用:运化水湿。
主治疾病: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
〖穴位配伍〗配风池穴、大杼穴、大椎穴、命门穴、关元穴、腰阳关穴、十七椎治中心型类风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中渎穴
取穴方法:中渎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外侧,当风市穴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中渎穴 解析:
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渎,水流冲涮而成的小沟渠。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化雨冷降后在此形成地部的小沟渠。本穴物质为风市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经水循胆经向下流躺时形成小沟渠之状,故名。
穴位含义:胆经经气化雨冷降后在此形成地部的小沟渠。.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胆经下走膝阳关穴。
功能作用:疏导水湿。
主治疾病: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穴位配伍〗配环跳穴、风市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治中风后遗症、下肢瘫痪及小儿麻痹症。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膝阳关穴
取穴方法: 膝阳关穴位于人体的膝外侧,当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膝阳关穴(寒府穴,关阳穴,关陵穴,阳陵穴)解析:
1)膝阳关。膝,指本穴所在为膝部。阳,阳气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飞落。本穴物质为中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向膝之下部飞落而下,飞落而下的经水飞溅出大量的水湿之气并充盛于穴周内外,致使膝以下胆经各穴生发的阳气上行至此时受到格阻,胆经下部经脉的阳气至此后不得上行,故名。关阳名意与膝阳关同。
2)寒府。寒,寒冷也。府,府宅也。寒府名意指胆经营下行经水在此生发出大量冷湿水气。
3)关陵。关,关卡也。陵,土堆也,此指脾土物质。关陵名意指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在此被关卡于膝关穴节下部。本穴物质为下行的经水及经水散发的大量寒湿水气,而随胆经下部经脉上扬的脾土尘埃至此后则因与此寒湿水气相遇而不能上行,故名关陵。
4)阳陵。阳,阳气也。陵,陵墓也。阳陵名意指胆经吸热上行的阳热之气在此如同进入陵墓被埋藏一般,故名阳陵。理同寒府名解。
穴位含义:胆经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飞落。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飞落的经水及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下走阳陵泉穴。
功能作用:清热降温。
主治疾病:膝膑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
〖穴位配伍〗配环跳穴、承筋穴治胫痹不仁;配血海穴、膝关穴、犊鼻穴、丰隆穴、曲池穴、合谷穴治膝关穴节炎。
〖治法〗寒则泻之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补之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髂胫束后方,股二头肌腱前方;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末支。
阳陵泉穴
取穴方法: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阳陵泉穴(筋会穴,阳陵穴)解析:
1)阳陵泉。阳,阳气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断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飞落下传的经水及胆经膝下部经脉上行而至的阳热之气,二气交会后,随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湿后沉降于地,胆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亦渗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于穴周,脾土中的水湿则大量气化,本穴如同脾土尘埃的堆积之场和脾气的生发之地,故名。阳陵名意与阳陵泉同。
2)筋会。筋,肝胆所主之风也。会,交会也。筋会名意指胆经的天部风气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下传的寒湿风气和胆经膝以下各部上行的阳热风气,在本穴为汇合之状,故名筋会。
3)胆经合。合,会合也。本穴为胆经气血会合之处,故为胆经合穴。理同筋会名解。
4)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同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胆经上、下两部的天部水湿风气会合而成,在本穴为聚集之状,表现出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附注:为合穴,属土,筋会。
穴位含义:胆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风气和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散热吸湿后冷降归地。
功能作用:降浊除湿。
主治疾病:半身不遂,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腰膝疼痛、消化不良、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高血压、遗尿等。
【穴位配伍】阳陵泉穴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
〖治法〗寒则泻之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补之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阳交穴
取穴方法: 阳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阳交穴(别阳穴,足髎穴)解析:
1)阳交。阳,阳气也。交,交会也。该穴名意指胆经吸热上行的天部阳气在此交会。本穴物质为外丘穴传来的湿热风气,至本穴后,此气吸热胀散上至于天之天部而成为阳气,与膀胱经飞扬穴扬散于天之天部的阳气相交会,故名。
2)别阳。别,离别之意。阳,阳气。别阳名意指胆经吸热胀散的阳热之气由此别走阳维脉。
本穴物质为外丘穴传来的湿热风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而化为纯阳之气,胀散的纯阳之气别走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名别阳。
3)足髎。足,指穴所在的部位为足部。髎,孔隙之意。足髎名意指本穴的纯阳之气为弱小之状。本穴物质为外丘穴传来的湿热风气,经吸热后才能上升至本穴纯阳之气所在的天部层次,但因其富含水湿(外丘穴因其含有较多水湿而不能直行于上,只能横行),只有少部分水湿化为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本穴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如同孔隙中化出一般,故名足髎。
4)阳维脉郄穴。郄,孔隙也。本穴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弱小,外传阳维脉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阳维脉郄穴。
附注:阳维脉郄穴。
穴位含义:胆经吸热上行的天部阳气在此交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一是吸湿冷缩并传于阳陵泉穴,二是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理气降浊。
主治疾病:.胸胁胀满疼痛,面肿惊狂,癫疾瘈疭,膝股痛,下肢痿痹。
〖穴位配伍〗配支沟穴、相应节段夹脊穴治带状疱疹之神经痛;配阳辅穴、绝骨穴、行间穴、昆仑穴、丘墟穴治两足麻木;配环跳穴、秩边穴、风市穴、伏兔穴、昆仑穴治风湿性腰腿痛,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中风半身不遂之下肢瘫痪、小儿麻痹症。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腓骨长肌附着部;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外丘穴
取穴方法: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穴。
外丘穴 解析:
1)外丘。外,胆经之外也。丘,土丘也。该穴名意指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由此飘扬于胆经之外。本穴物质为光明穴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阳热风气势弱缓行并吸热冷降,随阳热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则飘散于胆经之外,故名。
2)胆经郄。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光明穴上行而至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势弱缓行,外传阳交穴的气血弱小,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胆经郄穴。
穴位含义: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在此飘扬于胆经外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横传于阳交穴。
功能作用:传递风气。
主治疾病:颈项强痛,胸胁痛,疯犬伤毒不出,下肢痿痹,癫疾,小儿龟胸。
〖穴位配伍〗配腰奇、间使、丰隆、百会治癫痫;配环跳、伏兔、阳陵泉、阳交治下肢痿、痹、瘫;配陵后、足三里、条口、阳陵泉治腓总神经麻痹。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腓骨长肌和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布有腓浅神经。
光明穴
取穴方法:光明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光明穴 解析:
1)光明。光明,光彻明亮也。本穴物质为阳辅穴传来的湿热风气,上至本穴后,此气吸热而变为纯阳之气,天部的水湿尽散并变得光彻明亮,故名。
2)足少阳络穴。络,联络也。本穴气血所处为天之天部,足少阳胆经吸热蒸升的阳气皆汇合于此,本穴有联络胆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胆经络穴。
附注:胆经络穴。
穴位含义:胆经气血至此后变为纯阳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吸湿后传于外丘穴,小部分别走厥阴肝经。
功能作用:联络肝胆气血。
主治疾病:目痛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
〖穴位配伍〗配肝俞穴、肾俞穴、风池穴、目窗穴、睛明穴、行间穴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内障。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阳辅穴
取穴方法:阳辅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阳辅穴 解析:
1)阳指阳气,辅为辅佐之意。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悬钟穴外散而来的湿冷水气,至本穴后因受外界之热而升温上行,本穴如辅佐胆经气血向上蒸升的作用,故名。
2)胆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本穴吸热后上行的阳气在本穴只是流行而过,动而不居,故为胆经经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悬钟穴传来的凉湿水气,在本穴为吸热蒸升的变化,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附注:胆经经穴,属火。
穴位含义: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胆经上传光明穴。
功能作用:化阳益气。
主治疾病:偏头痛,目外眦痛,缺盆穴中痛,腋下痛,瘰疬,胸、胁、下肢外侧痛,疟疾,半身不遂。
〖穴位配伍〗配陵后、飞扬穴、金门穴治下肢痿痹瘫之足内翻畸型。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悬钟穴
取穴方法:悬钟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悬钟穴(绝骨穴,髓会穴)解析:
1)悬钟。悬,吊挂也,指空中。钟,古指编钟,为一种乐器,其声混厚响亮。该穴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飞落而下。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上飞落而下,如瀑布发出巨响一般,故名。
2)绝骨。绝,断绝、穷尽也。骨,水也。绝骨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全部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以下的人体组织为内收之状,经水从上部飞落而下则悬落于天部,自本穴起则无经水交于下部诸穴,故名绝骨。
3)髓会。髓,骨髓也,骨之精也,此指肾气。会,交会也。髓会名意指胆经的寒冷水气在此交会。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全部化为了天部的寒冷水气,本穴如同胆经寒冷之气的聚集之地,故名髓会。
附注:八会穴--髓会。
穴位含义: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飞落而下。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湿冷。
运行规律:吸热后上行阳辅穴。
功能作用:清热生气。
主治疾病: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腿痛,脚气,腋下肿。
〖穴位配伍〗配内庭穴治心腹胀满;配昆仑穴、合谷穴、肩髃穴、曲池穴、足三里穴治中风、半身不遂;配后溪穴、列缺穴治项强、落枕。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处;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丘墟穴
取穴方法: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丘墟穴 解析:
1)丘墟。丘,土堆或土坡也。墟,故城遗址或废墟。丘墟名意指在胆经的风气作用下,地部的脾土为空虚之状。本穴物质为悬钟穴降行而至的水湿风气,在风气的吹刮下穴内脾土为空虚之状,只有皮骨而无脾土(肌肉),故名丘墟。
2)胆经原穴。原,本源也。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风气,性寒凉,为胆经风气的生发之源,故为胆经原穴。
附注:胆经原穴。
穴位含义:在胆经的风气作用下,地部脾土为空虚之状。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缩合冷降并下行足临泣穴。
功能作用:生发风气。
主治疾病: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
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等。
丘墟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
〖穴位配伍〗 配昆仑穴、绝骨治踝跟足痛;配中渎穴治胁痛;配大敦穴、阴市穴、照海穴治卒疝;配日月穴、期门穴、肝俞穴、胆俞穴、阳陵泉穴、腕骨穴治黄疸、胆道疾患。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趾短伸肌起点;有外踝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
足临泣穴
取穴方法: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足临泣穴 解析:
1)足临泣。足,指穴在足部。临,居高临下之意。泣,泪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
2)胆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在本穴的变化不光是化雨冷降,时亦有部分水湿云气向外传输,本穴为胆经水湿风气的向外输出之处,故为胆经俞穴。
3)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除在本穴化雨冷降外,同时亦向外部输出,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征,故其属木。
4)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与带脉穴气血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相同,气血特性相同,故为足少阳带脉穴之会。
附注:胆经俞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穴、俞穴,属木,足少阳带脉穴之会。
穴位含义: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小部分化雨冷降归地并传于地五会穴,大部分传向胆经之外。
功能作用:运化风气,冷降水湿。
主治疾病: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神经官能症等。
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穴位配伍〗 配三阴交穴治痹证;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月事不利。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点,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地五会穴
取穴方法:地五会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第4、5趾骨之间,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
地五会穴(地五穴)解析:
地,地部也。五,五脏六腑也。会,交会也。该穴名意指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此交会。本穴所处为足背外侧陷者中,胆经上部经脉足临泣穴传来的气血又为天部的寒湿风气及地部的寒冷水湿,穴外天部的飘散阳气至此后因本穴气血的寒冷收引而化雨冷降穴内,穴外地部的溢流水液也汇入本穴,本穴如同五脏六腑的气血汇合而成,且气血为地部经水,故名。五会名意与地五会同。
穴位含义: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此交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胆经下传侠溪穴。
功能作用:收降水液。
主治疾病:头痛,目赤痛,耳鸣耳聋,胸满胁痛,腋肿乳痈,跗肿。
〖穴位配伍〗配耳门穴、足三里穴治耳鸣、腰痛。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注意〗经言本穴“不可灸,灸之令人瘦,不出三年死”者,乃本穴功用即是沉降各经脉气血中的阴浊,今若灸之则阴浊不降,穴内物质灸则热胀,胀而生风,阴浊之物随风气乱行于人体各部,为气乱,故不可灸。
〖生理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跖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侠溪穴
取穴方法:侠溪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侠溪穴 解析:
1)侠溪。侠,通夹,被夹于中间之意。溪,地部流行的经水。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水在此循地部渠道回流井穴。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本穴只是对其起了一个循经传输的作用,地部的经水没有流失,如被夹于渠道之中下传足窍阴穴,故名。
2)胆经荥。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胆经荥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变化吸热蒸发,蒸发天部的水气表现出肾气的寒冷收引特征,故其属水。
附注:胆经荥穴,属水。
穴位含义:胆经经水在此循地部渠道回流井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大部分经水回流足窍阴穴,极少部分经水气化为天部之气。
功能作用:传导水液。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惊悸,耳鸣耳聋,目外眦赤痛,颊肿,胸胁痛,膝股痛,足跗肿痛,疟疾。
〖穴位配伍〗配太阳穴、太冲穴、阳白穴、风池穴、头临泣穴治眩晕、偏头痛、耳鸣耳聋、目外眦痛。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有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之趾背侧神经。
足窍阴穴
取穴方法:足窍阴穴位于人体的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足窍阴穴 解析:
1)足窍阴。足,指穴在足部。窍,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性水液。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的空窍之处。本穴为胆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会点,由于胆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所处为高位,因而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体内,故名。
2)胆经井。井,部孔隙也。本穴有地部孔隙连通体内,故为胆经井穴。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其运行为从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而因本穴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量少,流入体内后则大量气化又外出体表,气化之气表现出肺金之气的凉湿特征,故其属金。
附注:胆经井穴,属金。
穴位含义:胆经经水由此回流体内。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由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经气由地之地部外出地之表部。
功能作用:沟通内外经脉气血。
主治疾病: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喉痹,胸胁痛,足跗肿痛,多梦热病。
〖穴位配伍〗配太冲穴、太溪穴、内关穴、太阳穴、风池穴、百会穴治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神经性耳聋等;配阳陵泉穴、期门穴、支沟穴、太冲穴治胆道疾患;配水沟穴、太冲穴、中冲穴、百会穴、风池穴急救中风昏迷。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有趾背侧动、静脉和趾跖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趾背侧神经。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