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安门史话》连载(25)
张之洞故居成机关大院
走进地安门外大街白米斜街,一座与众不同的大院子映入眼帘。广亮大门对面是一扇保存完好的大影壁,上马石、八字门墙等,昭示着昔日院子主人的身份;这就是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的故居。张之洞当年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是洋务运动的后期领袖、清末著名教育家。
张之洞旧居
张之洞
张之洞故居是在一座富家花园基础上修建的三进院落,院子北头有一个可以直通后海的小门。只是现在院子里全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翻盖的房子,已经看不出当年的模样了。故居西侧的部分,即现在白米斜街11号院是府邸,东侧的部分,即现在白米斜街7号院是张府的花园。两个院内部有门相通,府邸还有后门开在什刹海的岸边。不过现在已经成为某单位的家属宿舍了,住有上百户人家。院内建筑及院落格局基本保存,只是花园内的亭台楼榭均已被拆毁,盖了能住人的小平房。
今日观景楼
著名地理学家侯仁之认为,张之洞故居是乾隆年间便已存在的老宅,对于研究老北京四合院建筑,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或许张之洞在历史上是个争议较大的人物,如今故居没有任何牌匾说明,也不是核定的文物保护单位。但院落保存得还算完整,只是院内遍布自建的平房,如迷宫一般,辨不清出入的方向。
昔日观景楼
因其故居紧邻什刹海,所以还在花园北边建了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观景楼。从楼上前廊可眺望地安门一带的市井商业街区;打开后窗即可俯瞰什刹海的红荷绿柳。现在这栋小楼还立在什刹海岸边上,从外表看,已经非常残旧破败,里面住有居民。
上世纪30年代,张家后人将此宅院的一部分卖给了哲学大师冯友兰。闻一多在昆明遇害后,在冯友兰的接济下,其家属领着后人也曾在此居住。还有北师大原校长徐旭生,张岱年夫妇、翻译家李霁野等都曾在此居住过。
张之洞旧居内盖满了小平房
在张之洞故居成为部委宿舍之后,其宅院北侧的绣楼一层现被围墙堵死,雕花的红木门和红色柱子虽保存下来,但窗户已经换成了铝合金窗。卧室里还有一扇门,里面是一个狭长的储藏室,曾是走廊,现在还能看到嵌在墙壁上的红色柱子。每座楼房南北两面都曾设有外廊,人站在前廊可以向南面眺望地安门一带的景象,在后廊可以向北欣赏什刹海的优美风景,景观视线非常好。故居中还保存下来多株古槐和柏树,见证了故居百年的变迁。
今日观景楼背影
旧居院内
有专家提议,张之洞故居作为中轴线上的重要文物,应该予以特别的保护和修缮。鉴于张之洞的历史作用和贡献,呼吁尽快建立张之洞纪念馆,并借此将其乾隆年间就建有的北京四合院一并保护起来,一举两得。(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