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宝利老师独家全解细析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

作者简介

宝利老师:太原市语文教学能手,曾获山西省语文“金钥匙”奖,“语文报杯”“叶圣陶杯”作文大赛指导教师特等奖等荣誉。在《语文报》等优质报刊发表多篇教学论文,所著“王小树的朋友们”系列童话《小白龙的山坡》等儿童文学作品入选国家“农家书屋”书单(见下图)。多年致力于语文教学研究,有独到的教学实践法和教学认识。现为太原十二中高中语文教师。

2020高考结束,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总结反思,为后来者加油鼓劲吧!欢迎转发给高中生!

宏观探究

从试题内容来看

主要涉及家庭伦理、科技新基建、“冰山”理论、传统文艺等

从试题方向来看

传统、未来并重、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倾向能力

从试题形式来看

依旧保持稳中有变、变中求稳、主线分明,开合有度的原则。

从试题字数来看

从18年高考语文卷面字数提高到约为8900字开始,三年保持在这个字数附近区间,比之前多了一篇文言文的体量,没有过多增加阅读量。估计今后几年的卷面阅读字数应该保持在8900字左右。

从试题亮点与不足来看

亮点就是特意强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高考全国一卷依然明确地释放信号,让同学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无限魅力,并从试卷中可知:不读书不行,但读死书不结合实际更不行,不思考不行,两耳不闻窗外事更不行。

不足依然是受“全国一卷”身份的限制,会有一定的政治倾向,会给人略显古板的印象,少了些许文学性和细腻温情,少一些灵动与创新。

但同样根据辩证法,试卷的“亮点”反而可能成为同学们的“路障”,试卷的“不足”反而也可能会成就同学们的“亮点”,全国一卷,更考验你的储备和担当。

微观解析

01

论述类文本阅读

全文讨论的家庭伦理中的“孝”,但立论明确而具体,说理层次清晰易解,和同学们平时练习的论述类文本比起来,难度有所降低。设题上依然延续了高考的严谨与创新,使用了比较高频的无中生有、表意绝对、曲解文意等陷阱,符合大家练习中掌握的要领。

创新依然表现在第二题,延续2018、2019年高考题的特点,考查大家对引用论证方法文章论证结构、全文论证观点的理解,非常全面,作为试卷中的高能题,很能体现出大家平时在阅读训练中的全文把握能力,对于那些做题只看题不看文的同学来说是个挑战,也是个提示。

0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文的三个题可以说是本试卷上最简单的三个题,对于细致用心的同学,基本属于送分题。因此这篇阅读虽“高大上”,但答题却能“稳易快”,只要保证一定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完全能高质量完成。不过同时也透露出一点信息就是:阅读量大的时候,谁阅读速度快,谁阅读面宽泛,谁阅读质量高,谁就更容易获得高分。

创新之处在于,主观题的设置关联到“疫情”,全国一卷中没有在作文中出现的社会热点,出现在了阅读中。这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03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国外小说《越野滑雪》,作者海明威,与我们必修三的小说单元学习内容紧密相连。可见,不重视课本,可能造成你语文学习中的硬伤。

从阅读积累的角度看,本文属于初中推荐书目中的内容,推荐类别是“科幻冒险类”。可见高考考查阅学生读面已经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到试题。学习《老人与海》的时候,老师一定会给大家分析海明威的写作风格,本文的主观题完全符合教学重点,下图是我在教学中的一张幻灯片,如果学习过程用心,完全可以用来解答这次的主观题。

在题目的设置上,从内容到形式都并没有另起炉灶,依然是对小说基本要素的考查。

第一道题客观题,从主要情节和细节的理解和主旨上设置选项,难易度适中。只是要跳出《老人与海》的语境,才能明确主题非“硬汉”,便很容易选出D项。

第二道主观题,分析对话中的人物心理,需要揣摩对话内容,结合上下文,可以得出“再见的强烈愿望”“分别的依依不舍”“知道现实的制约而引起的惘然”这三个要点。属于鉴赏层级的题目,注重与语言的品味。平日里读书走马观花的同学要小心了,这道题以及这类题将会是你的噩梦。

第三题本题考查“冰山理论”,只要课堂学习效率高,善于总结,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解释理论在本文中的表现,说出理论中“八分之一”和“八分之七”,总结这种手法的留白作用,完美。但是高三没能训练答题的技巧的同学,可能会答的比较凌乱。提醒同学们:落实课堂效果,练习有的放矢。

但是此题会让很多同学措手不及,因为以往高考试题与高中课本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很远,而这次看起来近在眼前,实际上眼前就是。我很高兴今年高考题有这个变化,因为无形中会改变语文课堂甚至语文课在同学们心中位置,或许会多少改变一下“语文很重要,但是我要先学数学(英语、物理等其他所有科目)”的尴尬。

04

文言文阅读

根据往年的文言文选文范围来看,全国一卷从2007年到2018年所选篇目来自《宋史》的最多,多达7篇,去年搭配一篇《史记》,今年又是《宋史》。当然,平时的复习如果只看选篇来源是不够的,应该二十四史多方涉猎。关键在于积累,读懂。

最奇怪也是最让我意外的是今年的《苏轼传》平时多见于练习,原文是九千多字,但考试选文是典型的事迹,所以和练习重合的部分很多。我就曾为学生选择这篇做过训练,要说再次押中高考文言文也完全可以。

我一直以为高考会回避出过题的篇目,今年真算是意料之外。也许,出题专家在引导大家平时好好练习。当然,还有一个可能性,出题专家也和我一样,喜欢看高质量的古装电视剧,今年四月初开播的《清平乐》里,历史文化名人次第登场,我开玩笑地告诉学生,今年文言文的人物就在这部剧里。因为出高考题的时间是五月初。甚至我为此专门写过两篇剧中文化常识知识点分析的文章(见本号之前的原创文章)。毕竟,《汉武大帝》播出的那年,文言文考的是孟尝。

试题设置上三个选择仍然是断句、文化常识和文本内容概括,没有新意,保证传承。

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极为典范,科举考试又是考点,和平时的复习是紧密联系的。

两句翻译句子从考点设置来比去年略难,采分点稍冷,但涉及词类活用等非常典型,而且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全是课内和日常练习中的(粜、挟、活、鲜等字)。只要平时学习认真积累扎实的同学,一定可以自信满满如鱼得水。没有好好积累的同学则要吃力很多,所以题目很有区分度。

05

古代诗歌鉴赏

选取了一首唐代陆龟蒙的诗,形式为“次韵”,题材是友情。

我们常说“诗歌的工夫在诗外”,这首诗亦然。了解诗人生平及风格(作者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可以知人论世,也可以参照注释);把握各种诗歌类型特点(本诗为酬唱、友情),掌握诗歌主要感情倾向(本诗为病中寄),一切的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14题的四个选项从标题的理解、首联的内容、颔联的内涵、尾联的手法设题,难度不大。

15题是典型的思想感情题,对于病中好友,除了慰问还有什么呢?分析诗句,不能春日共游的遗憾,对友人战胜病魔的信心,对来日观景的展望。这既是是符合我们人之常情的感情,也是根据行文表现出来的感情。当然,如果你没有朋友,这个题就真不会答了,毕竟,还隔着诗歌语言的距离。

06

名篇名句默写

题目数量与赋分均无变化,但依旧重视对经典篇目的考查,《离骚》《琵琶行》《水调歌头》,难度不小。但难度在于你认为太长就放弃下功夫去背诵。只要扎扎实实背下来、理解透彻,这无疑是送分题。

07

语言文字运用

今年的语言文字运用题型延续了2018、2019年的“新瓶装旧酒”新题型,“一拖三”题型未变。选材是传统文艺“篆刻”,依然突出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是继续变化,把四个“词语”的选择又变回到四个成语的选择。最喜欢全国一卷的“呆板”,才让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

第三题忽然出现了很多年都不考的标点,大大出乎意外,因为很多高三老师不复习这个版块。应该说2020年高考最意外的一个题。可见,要研究考试大纲,其中的每一项考查内容都不可忽视。下图为2020年考试大纲中相关内容。

20题考的延续的是2017的类型,是填句子。这种题型绝对不算新题型,但是却提醒同学和老师们,语用题本身多种多样,切不可一味练习固定题型。强调“用”,多题多练,这才是这个版块的复习方法。

高考专家郑桂华教授评价过:“这个题是全卷最难的一道题!”因为其考查全面,既有逻辑性,还有理解能力,还有概括能力,还有表达能力。因此这个题会成为失分重灾区。

但提升的方法还是有的,阅读积累语感,写作训练思路,做题寻找规律。只要讲方法、用心思,世上没有难题。

21题是压缩语段,延续2019年的考题。选材紧扣时代脉搏,有关于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但在题型上理由同上,我们这一板块的复习一定要全面深入,重在全面培养提高学生能力,而不是专练一类题“押宝”对待,即使“押宝”,也要押在拓展阅读面上。

08

作文

作文细致分析详见本号上一篇。

此处主要为大家支支招,看看下一步应如何复习。

2020高考作文出炉,大热的“疫情”“扶贫”并没有出现,其实考前已经有很多老师认为大概率不出现热点。而是“穿越”而来的历史材料。但我们一向擅长以古鉴今、议古论今,何况这则材料是一个“大国崛起”的故事呢!

在品评历史中关照现实,思考我们国家、新时代的发展的动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精神,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你对材料中三个人的评论,就是对当下的思考,2020高考作文就是要让考生在传统文化中纵横思辨,鉴照古今,把握当下,创造未来。

主题明确后,更要注重细节:

第一,发言稿,从形式到内容都要遵循发言稿的特征。

第二,班级读书会,这是情境,如果纯粹大谈事迹而不谈阅读,是不是偏了?

第三,对“哪个”感触最深,详略主次已经定好,切莫重事不重人。

最后,就看你能否在日常的训练和学习中精于阅读,善于表达,从而在考场上妙手著文!

总体来说,今年的语文试题最突出的特点:

一、极其关注传统文化,关注日常教学;巧妙关注时代特点,关注国家发展。

二、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

三、比以往更加侧重考查学生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

语文的本质是播种,“种花种爱种希望”;

语文的本质是唤醒,“唤德唤美唤真淳”;

不敢说今年的高考题会让语文科目迎来春天,但愿语文能回归真淳,回归教育,回归生活,塑造学生,影响时代。

(本文观点仅为个人愚见,不当之处,望留言批评指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