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那些事儿(五千年的点滴)
首先声明,今天说的这些夏朝的故事很难证明曾经真的发生过,就像上一段说的,夏朝本身就很模糊,只不过是书上有所记载,照搬照抄罢了。
话说夏启建国,家天下,当时都是部落联盟性质,所谓的天子也就是天下的带头大哥,小弟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还是说了算的,大哥不干涉。不过如果有小弟公开表示不服,那大哥就必须收拾他,否则别人有样学样,自己的位子就坐不稳了。夏启就面临着这样一个公开挑战自己权威的有扈氏。
有扈氏主要是对于夏启不再搞禅让,而是家天下不满。夏启也没客气,调动自己的军队还有其他小弟的军队,立即讨伐有扈氏。夏启发表战争动员:“让你们从左边进攻,就得给我从左边进攻;让你们从右边进攻,就得给我从右边进攻。你们要按我说的做,到时候灭了有扈氏这小子,老子亏待不了你们;你们要是不听老子的调遣,三心二意,那我收拾了有扈氏,回头就收拾你们。”
战争进行得很顺利,很轻松就把有扈氏打败,这下子没有人再挑头反对夏启,他的位子坐稳了,坐稳之后就死了。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太康继位,太康继位时间不长就出事儿了。《史记》上只说太康失国,就是他被赶下台。具体情况没有说,再就是说后面太康死了,他有五个兄弟,跑到洛汭。这个“汭”的意思是河流交汇或者拐弯的地方,这个洛汭就是洛水的转弯处,在这儿忍着。
颠沛流离之际,他们作了一首“五子之歌”,据说是埋怨太康的内容,《古文尚书》里面还有歌词:“邦惟固本自安宁,临下常须驭朽惊。何事十旬游不返,祸胎从此召殷兵。酒色声禽号四荒,那堪峻宇又雕墙。静思今古为君者,未或因兹不灭亡。唯彼陶唐有冀方,少年都不解思量。如今算得当时事,首为盘游乱纪纲。明明我祖万邦君,典则贻将示子孙。惆怅太康荒坠后,覆宗绝祀灭其门。仇雠万姓遂无依,颜厚何曾解忸怩。五子既歌邦已失,一场前事悔难追。”
内容比较好懂,不过《古文尚书》本身就被认为是后人伪作,所以这个歌词存在争议。
要我说没有争议,压根儿就不存在,本来夏朝就是云里雾里,更何况七言诗是唐朝以后才有的,冲这个这玩意也不可能是真的。而且“五子之歌”本身都很难说真正出现过。
《史记》上只是简单的一笔“太康失国”。后来的《史记集解》里面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过程:原来是太康当上天子之后,骄奢淫逸,不务正业,没事儿就出城去打猎玩去,朝政大事就顾不上,这就给野心家提供了舞台。
这个野心家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叫后羿。没错,就是传说当中射下太阳的那个英雄人物,在这儿成了谋朝篡位的逆臣。他趁太康出城,发动政变,把太康关在城外面不让回来,直接死外面了。他接管了政权,开启权臣模式,立了太康的弟弟中康。中康不甘心被操纵,总惦着把权力夺回来,于是被后羿又给扒拉下来,换了中康的儿子相在上面。这个时候后羿出事儿了,又出现一个野心家寒浞,发动政变,赶走后羿,让他也死外面了。寒浞自己也没有继位,接着拿这个相当傀儡,相也是一如既往地不听话,最后被寒浞弄死。
需要说明的是,那会儿的所谓权臣把天子玩弄于掌心,并不是像后世的王朝一样,直接跟皇上在一块儿,当立皇帝,而是还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儿里面,但是原来由天子处理的一些事情,这回都报到他这儿,他来处理。所以如果那个摆设不听话,他还要派兵去打,据说相就是被寒浞的军队打破了都城,被杀了。
不过相有个好儿子,当时还在母亲肚子里,母亲跑出来生了他,就是后来的少康,少康成年之后夺回主导权,史称少康中兴。
然后就是一帝一帝地传,传到了孔甲这儿,夏朝开始走下坡路了,小弟们都不听话了。而且据说天上飞下来两条龙,孔甲这里没有人会养。找了一个叫刘累给他养龙,结果还养死一只,刘累不敢跟孔甲说,就把那死龙给炖了,还不错,没自己眯,给孔甲吃了。不过应该是没敢告诉孔甲龙让你吃了,桌子上那就是。所以后来孔甲又想看那两条龙,刘累拿不出来,跑了。如果这个传说可能发生的话,那可能这两条龙是森蚺之类的巨蟒,或者其它大型爬行动物。
后面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孔甲后面又传了三代,到了他重孙子那儿,这个重孙子就是著名的夏桀,夏朝也就到头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