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挖出古埃及文物,推翻学界100年定论,专家:被史书骗了
1877年,德国地质专家李希霍芬撰写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作品——《中国》。在《中国》这本书中,李希霍芬首次将西汉年间张骞开辟的通往欧洲的商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这个极富诗意的名字很快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认同,此后100年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丝绸之路始于张骞出使西域。
但是1978年,随着中国考古队对湖北曾侯乙墓的发掘,这一盛行了100年的定论随即被推翻,而推翻这一定论的是曾侯乙墓中的古埃及文物——蜻蜓眼。
所谓蜻蜓眼,就是一种镶有同心圆的玻璃球,因为同心圆看起来酷似蜻蜓的眼镜,所以被形象地称为“蜻蜓眼”。
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掌握玻璃生产工艺的国家,而在当时玻璃的价格十分昂贵,因此当时的贵族为了显示地位都会在身上挂上玻璃珠。
但当时的玻璃珠都是纯色的,你如果挂着花了大价钱买的玻璃珠走在大街上,有很大的概率撞见别人挂着和你一样的玻璃珠。想想你跟别人撞衫了是多尴尬,你就可以体会到当时古埃及人有多尴尬!
为了避免发生“撞珠”这种的尴尬事情,公元前15世纪,工匠们开始在玻璃珠上镶嵌条纹和斑点。再后来,有人受到荷鲁斯之眼的启发在玻璃珠上镶嵌眼珠。因为荷鲁斯之眼在古埃及文化中象征着权力,并且有辟邪的功能,所以眼珠玻璃球已经上市就受到古埃及人的热烈追捧,于是乎工匠们开始大量生产镶嵌眼珠的玻璃球,这就是蜻蜓眼的来历。
在此之前,蜻蜓眼只在北非和西亚等临近埃及的地区被发掘。但是曾侯乙墓中,考古人员竟然发掘了173颗典型的古埃及蜻蜓眼玻璃珠,一时间轰动了当时的考古圈和历史圈。
这曾侯乙可是公元前约475年至公元前约433年的人物,这一时间属于我国的战国时期。而根据《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等一系列相关史料的记载,中国和西方最早的交流应该是公元前202年张骞出使西域后。埃及的蜻蜓眼竟然出现在战国时期曾国国君的陵墓里,难道说曾侯乙穿越了?
显然穿越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有学者提出这些蜻蜓眼是中国人自己独立发明的,因为1965年考古队发掘的越王勾践剑上就有玻璃成分,经过检测发现勾践剑上的玻璃与西方的玻璃成分不同,所以有学者认为这些蜻蜓眼可能是中国人自己独立自主研发出来。
然而经过检测后,结果却令众位学者大跌眼镜!中国的玻璃往往含有铅钡等成分,而曾侯乙墓中发掘的蜻蜓眼并不含铅钡,相反这些蜻蜓眼属于钠钙硅酸盐玻璃体系,符合西方常用玻璃的化学成分体系和制作工艺特征。也就是说,曾侯乙墓中的蜻蜓眼坐实了是古埃及产品。
但这并不代表中国人自主研发蜻蜓眼就是错的!事实上,由于当时的蜻蜓眼非常值钱,很多中国工匠为了赚取高额的利润开始想办法山寨蜻蜓眼。没错,从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开始山寨了!现代的考古发掘也证实了中国山寨蜻蜓眼的存在。原来山寨是祖传手艺!
可埃及蜻蜓眼究竟是怎么跑到曾侯乙的墓里的呢?事到如今,能解释这种现象的说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200到300年,丝绸之路就已经形成!商人们为了赚取高额差价频繁的往返于东西方之间,而充当商人这一角色的主体是就是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比如斯基泰人和匈奴人。
常言道“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如果丝绸之路真的在张骞出使西域前就存在,那么不光中国会有古埃及的蜻蜓眼,埃及也肯定有中国的丝绸。而1993年,国外考古人员还真就在埃及古墓里发现了来自中国的丝绸。更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古墓的年代竟然是公元前1000年,比曾侯乙墓还要早!也就是说,盛行学界100年的丝绸之路始于汉朝的说法其实其实是错的,早在公元前1000年丝绸之路就已经形成,专家们也大呼“被史书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