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唐锦禄||南湖行(散文)
南湖行
作者:唐锦禄
主编:非 鱼
我思绪万千地站在久负盛名的嘉兴南湖。这里古木参天,浓阴匝地,湖光山色,赏心悦目。
嘉兴南湖因位于嘉兴城南而得名。以往鼎盛时代,每到清明、荷诞、七夕、中秋的时候,湖上游人如织,画舫如梭,歌舞不绝,形成一幅江南胜景。南湖以其朴素、醇厚的江南水乡风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赞誉。宋代诗人苏东坡、清代学者朱彝尊,以游山玩水著称的乾隆帝都曾在南湖流连忘返,题诗留念。
而今南湖最引人注目的当是革命纪念馆,这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而建的。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原在上海望志路一O八号的石库门楼房召开。会议在最后一天因受到巡捕搜查,代表们就移往嘉兴,在南湖的一条船上完成了大会的最后议程。毛泽东同志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在纪念馆里,我仔细地端详着十三位代表的照片,不由得感慨丛生。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是风华正茂,以一腔热血,救民于水火。然而,历史的长河,大浪淘沙,有人变节,有人沉沦,有人投身革命义无反顾,而毛泽东,这位来自韶山冲的青年,最终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成为民族的伟人、世界的伟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伟人更是在无数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诞生。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红军长征到延安窑洞,从西柏坡到北京城,追寻伟人的足迹,感受到的是伟人的非凡意志和雄才大略。我每读毛泽东传记,读毛泽东诗词,都深深地被他的诗人、哲人、伟人气质所感染,被他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精神所鼓舞。
走出纪念馆,又信步登上烟雨楼。清澈的湖水、飘逸的轻舟,尽收眼底,远处城市的轮廓也依稀可见。登高望远,思绪悠然。华夏大地上,以诗文传世的亭台楼阁不可胜数。站在烟雨楼上,自然联想到杜牧的诗篇《江南春》:″干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晚唐时代,佛教盛行,大兴土木,广建寺庙。有人说,杜牧这首诗有婉讽劝谕之意。登上烟雨楼,不仅想起《江南春》,还有晚唐史,还有中国历史上王朝的更迭、历史的兴衰。在“一大”的会上,一代伟人是否登临烟雨楼今人不得而知。他如果站在烟雨楼上,所思所想的或许只能用他自己的两首《沁园春》词来概括吧: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南湖里泊着一只红船。这不是当年的原物,但形状、结构、大小与当年无异。红船极普通,油漆却极为精致,或许是我怀着太深的敬意,我眼中的红船几乎称得上是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红船全长16米,船舱最宽处3米,船头平阔,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中舱为客堂间,设有八仙桌、凳椅及茶几等。我登上红船,轻轻地抚着舱、门、窗、椅。我读过周作人笔下绍兴古城的乌篷船,也读过朱自清笔下威尼斯水城的刚朵拉,还读过《圣经》中记载的拯救人类的诺亚方舟。不论它们是多么闲适,多么诗意,多么富有神话魅力,但都不如眼前这只普通的红船具有震憾人心的力量。这是黑暗中夜航之船,是民族的希望之船。
红船之红,是火样的红,是血样的红,红船在中华民族的风雨飘摇中启航,在惊涛骇浪中启航。在列强的瓜分面前,在军阀割据面前,一个十几个人组成的政党,在当时四分五裂的泱泱大国之中,为什么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用斧头和镰刀,用长矛和梭镖,用小米加步枪,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建立了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这是革命历史的奇迹,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自古以来,得人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代表了中国人民最根本的利益,赢得了中国人民最有力的支持。
1991年7月8月,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来到红船边,久久伫立,抚今追昔,欣然题词:″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题词是意味深长的。我站在红船边,望着波平如镜的南湖,忽的一个念头闪现出来:南湖不正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吗?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唐锦禄,曾用名:翰儒,笔名:德行天下、与世无争、昭阳君。号:柳叶居士。中共党员,江苏兴化人,退休干部。喜爱文学和码字,以"读书写字品香茗、听雨观云赏花草"自娱自乐,亦有2000多篇各类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工人日报、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且多有获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