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培 | 还记得铁笔钢板吗

【往期回读】

“丁中广祥”公众号2018年度分析报告

代写书信的赵先生

猫眼    家常日子菜饭香

小巷故事多    含辛茹苦慈和母

我在这里守望你    今天

坚贞不屈生身父

还记得铁笔钢板吗

江都   徐德培

【作者简介】徐德培:男,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08年退休。原江都中学工会主席、江都实验初中党支部书记。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

与教育界的老同事相聚,谈到现在的作业、试卷印制质量如何如何好,速度如何如何快,总会有人问起我:你还记得当年的铁笔钢板吗?

当然记得!刻印试卷在当时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我哪能忘得了那些在摇曳的烛光下刻蜡纸、刷油墨、印试卷的夜晚?

上世纪70年代,我在家乡的村小当民办教师,每周25课时,白天忙于上课,讲义、试卷的印制工作大多安排在晚上。学校本来有一套铁笔钢板,后来班级增多了,僧多粥少,教师们常为铁笔钢板争得面红耳赤,校长就咬咬牙又置办了一套。

我的字写得不好,刻在蜡纸上印出来就更不像样,如同手掌透过X光的影像,暴露出骨架的缺陷,让本该连贯的笔画显得断断续续。我只好请教老教师。记得第一次正式拿起铁笔时,比我大十岁左右的樊启善老师现场指导:“执笔要稳,用力要匀,重则易破,轻则难印。”印刷时,樊老师卷起衣袖,左手的拇指与食指分叉开按住蜡纸上端,铺平在纸上,右手握着毛刷,蘸几下油墨示范着在蜡纸上边刷便念叨:“纸要平,墨要匀,先中间,后两边,先轻后重要记清。”很快,我掌握了技术要领,能独立刻印试卷了。

印刷的份数多了,按压蜡纸的两个指头就酸得要命。于是我想了个点子,用浆糊把蜡纸上端固定在木尺上,只要压住木尺就可以,不需要硬撑着把两个指头张开那么大距离,觉得方便了许多。不久,我的这个小发明被大家共享,让我颇有些成就感。几年后,学校添置了新式油印机,上面有一个装有纱网的木框,蜡纸贴上去不容易移动,另配有一个滚筒,滚筒上刷匀油墨,左手按下木框,右手握住滚筒的手柄均匀推动,木框下面的白纸上就印下清楚的内容。这样的油印机印刷份数多、质量高、速度快,我们曾经为此高兴了好几年。

70年代末,我到江都县中工作,学校有专门的文印室,再也不要自己刻印试卷了。有一次到文印室领试卷,发现我所熟悉的滚筒油印机被手摇式油印机代替了。看到工作人员轻轻地摇动手柄,一张张试卷快速地飞出来,颇感神奇。

不久,我在文印室,看到年过半百的刘正潮老先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学习中文打字机,十分诧异:难道我们几十年的亲密朋友铁笔钢板要被淘汰了吗?“是的!”老先生自豪地说:“我们文印室又要鸟枪换炮了,你看看每人桌上,不是中文打印机,就是英文打印机。”老先生感慨万分:“徐老师呀,我50年代就在扬州师范学院靠铁笔钢板生活,是个老文印了。那时你的大姨夫谭同坤教授刚从复旦大学调到扬州师院,我常为他刻讲义。若干年后,我又在江都中学为你刻钢板,为你们家两代人服务的过程中,亲眼目睹文印室工作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我好兴奋啊!”

其实,值得刘老兴奋的事情还在后面呢。随着铁笔钢板的退休,中英文打字机也很快进入博物馆。电脑打字与一体化打印机的出现,使得教师编印试卷、讲义十分轻松便捷,还可以直接精选网络上的资源为教学所用,文印室的工作真正迈进了自动化、网络化的新时代。

窥一斑而见全豹,学校文印工作从铁笔钢板到电脑制版的颠覆性变化,是我国基础教育在短短几十年快速发展的缩影。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既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当然感到无比自豪与幸福。

来自江都日报,感谢作者提供。

(0)

相关推荐

  • 刻钢板,您见过如此神操作吗?

    作者:埭浪居士 刻钢板?不就是在蜡纸上刻字吗?陈年往事!现在再让谁刻蜡纸,俨然天方夜谭.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 ▲蜡纸 新生一代,或许不知"刻钢板"是啥玩意儿.刻钢板又叫刻蜡纸, ...

  • 何宝康·刻钢板

    现在说起刻钢板,恐怕很多人都感到不大好理解,钢板都可以刻吗?当然,比较严谨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在钢板上刻蜡纸,但当时我们往往就说刻钢板.曾经,这是很重要很普遍的一件事.一支铁笔.一块嵌在木板上的钢板.一 ...

  • 钢板字(散文)

      钢板字(散文) 飞翔 <挺进报>是手拿铁笔刻印的报纸,<教育简报>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教师暑期学习的油印简报. 这是印刷术不先进时期出现的手工技能.一块钢板,一支铁笔,一张蜡 ...

  • 繁星 | 寂寞的鸡蛋熟了

    师范分配时,我们被告知分在乡村教学有一项优惠政策,那就是说,在第一年实习期间可以拿定级工资,这等于比分在城里的同学早一年拿定级工资.政策是这样,事实上,十年后我才发现,算下来总收入还是比城里的同学少了 ...

  • 回想刻蜡板和油印机

    现在,电脑已是司空见惯,随之而来的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也是比比皆是,连我这样的极其普通的家庭,也都是一应俱全. 前不久,在青岛昌乐路文化市场的一个旧书摊,突然发现了我在1967年亲自刻印的一本< ...

  • 【盘点老行业之七十四】刻蜡纸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现在电脑.复印机.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智能手机这样先进的现代化的印刷设备,就连手动打字机也很少见.那时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公文印刷及学校学生学习用的讲义.教材.练习题.考 ...

  • 【流金岁月】我的“刻板”生涯(散文)/赵文卿

    上点年纪的教师,大都有过刻钢板油印试卷的经历.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我经历过近20年的"刻板"生涯.每每回忆起那段日子,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词就是--刻骨铭心.  ...

  • 李圣兵散文《刻写蜡版的岁月》(纸刊备选)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杂志选稿基地 音乐   刻写蜡版的岁月                                               文/李圣兵   ...

  • 繁星 | 刻蜡纸

    应邀参加学生组织的大聚会,最让我感动的是当年的班长,如今的局长小燕子带来的一本油印小册子,封面上"文言虚词之一览"七个字清晰可见.她说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用心 ...

  • 徐德培 | 扫盲运动

    童年记忆中的扫盲运动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08年退休.原江都 ...

  • 徐德培 | 采草药

    采草药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08年退休.原江都中学工会主席. ...

  • 徐德培 | 当我坐上“敬老座”

    当我坐上"敬老座"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 ...

  • 徐德培 | 江都萝卜干

    江都萝卜干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08年退休.原江都中学工会主 ...

  • 徐德培 | 奶奶哼

    奶奶哼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08年退休.原江都中学工会主席. ...

  • 徐德培 | “洋货”与“MADE  IN  CHINA”

    "洋货"与"MADE  IN  CHINA"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 ...

  • 徐德培 | 浴室里的担心

    浴室里的担心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08年退休.原江都中学工会 ...

  • 徐德培 | 农家“竖笛”吹火筒

    农家"竖笛"吹火筒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清晨,吹火筒是乡村的集结号,家家户户 ...

  • 徐德培 | 粗读《红楼》辩“如海”

    粗读<红楼>辩"如海"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