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VS万达 谁才是“新零售”时代的先行者?
近些天,“新零售”概念引发行业大讨论,作为网络零售形态和传统零售形态的代表,阿里和万达各自代表的新模式也成为焦点,那么到底是网络零售与线下零售业态融合更好,还是以传统零售为根本,借助互联网为工具改造现有模式更适合零售业的发展呢?
哪种新零售模式配型成功率最高?三点分析见真章
首先,影响零售市场变革的消费市场正在升级为3.0时代。最早,消费市场依赖线下门店实现购买行为,满足的主要是生活需要;随着网络科技和物流的发展,网络购物成为主流购物场景,便捷、低价为消费者带来了足不出户享用“一切”的购买体验;但是,需求不是永恒不变的,当低价吸引不再,消费者开始注重品质享受,场景体验和更丰富的购买方式更受青睐,线下零售市场的优势会再次显现,在这个环境下的网络购物会显得略加苍白。
其次,从零售市场格局来看,大部分零售企业根基都在线下,只不过,这些年网络购物占据主流渠道,为了迎合消费者购物习惯,诸多零售企业都极为关注线上业务的发展,但这并不能代表简单的将线上渠道与线下业务融合就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创新,很多科技产品更适合线下作为工具使用,那么,要真正改变零售业,激发最大优势,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得从根基入手,将互联网作为升级传统运营管理模式的工具,而不仅仅是销售渠道。
再次,从阿里和万达的“身世”来看,一个是深谙互联网套路的巨头,一个则是能把握传统零售“痛点”的商界巨擎。如果站在零售业“血缘关系”上看,万达是嫡出,飞凡的成立初衷就是为了实体能够快速且良性的进入互联网转型,显得更有诚意;而再来看阿里,一向善于公关的马云,在近期公开发言中提出阿里要抛弃电子商务,认为零售业真正的市场是线上线下和物流的结合,怎么听都感觉是想给传统零售商洗脑,以便阿里业务更快渗透进线下市场。
综上分析,零售业的新形态应该是以线下零售为基础,借助互联网工具,将自身场景优势进行丰富和升级,优化运营和服务系统,并以平台化思维进行整合营销的“+互联网”生态。
这种新形态已然形成 引领者并非阿里
线上与线下打通的新零售毋庸置疑是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不过,这次马云并没有站在行业的前沿,因为拥有庞大线下零售资源和网络的万达早已以开放、共享的平台化思维开始了零售业的转型实践。万达飞凡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新零售时代的商业模式,当前他们已经帮助绿地集团、步步高集团、欧亚集团、红星商业集团以及万达广场等在内的6000个商业项目、50000家商户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打通,注册会员总数超过了1.8亿,其中活跃用户数达到了将近8000万。这样的发展速度给阿里并没有留下多少空间。
飞凡模式之所以得到了实体零售企业的支持并迅速站队,笔者分析,除了万达在实体零售强大的号召力外,更重要的是切中了零售业的痛点。
痛点1:场景同质化。消费体验的升级主要是对场景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飞凡模式对实体零售最直接的改造就是线下场景的升级。目前,用户可以在飞凡商业联盟旗下的购物中心、百货超市等流畅体验停车、找店、排队、支付等智慧化升级的服务,未来还能借助虚拟试衣镜、智慧橱窗、智能储物柜等更多智能设备体验从线上到线下更便捷的信息服务和购物过程。
痛点2:营销同质化。传统零售的营销手段有“两大一小”的特点,大字报、大喇叭和小传单。这些手段尽管有效但相比电商的造节缺少了点时尚感和活力,而飞凡模式很好的将互联网营销与传统零售的营销模式相结合,创造了线上平台统一活动与线下互动定制化营销相得益彰的个性化营销活动,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今年的618期间,飞凡商业联盟共吸客5亿,线上线下累计实现销售额达120亿元,就可以强有力的证明了这一营销模式的成功,而即将到来的双11,飞凡商业联盟更是联手6000个商业项目和5万多个品牌商开展更大规模的线上线下新营销活动,笔者认为,会再次创造实体销售神话。
痛点3:运营系统亟待升级。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实体的思维和模式都会成为零售业发展的阻力,因此,飞凡提供全套互联网解决方案包括了实体零售的软硬件:飞凡先进的会员、营销、积分等服务管理系统和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优化形成的新型运营模式都会向实体企业全面输入。这种服务解决了单个实体企业投入大量转型成本却事倍功半的风险,也为实体企业注入了互联网基因。
可以看出,飞凡模式的发展已经在实体零售开始了深耕和实践,而我们看到,阿里在线下零售的布局,除了银泰商业和苏宁,以及阿里影业等几个实体企业外,近些年成绩寥寥,就算公开表示未来阿里零售业发展重心会是线上线下结合,但如今除飞凡商业联盟外的实体零售还有多少蛋糕能分给阿里呢?
也许纯粹的电子商务在不久的将来会消失,而传统运营模式的线下门店也正在逐渐被淘汰,以飞凡模式为代表的新零售商业模式,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实体商业进行全面转型升级,开创全新的零售业时代,推动着智能化、数据化、零库存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业态向前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