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最怕摔断骨头,饮食运动让你有“骨气”!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越老越危险,全世界一年1.78亿人骨折,饮食均衡、学会运动帮你减少一半风险!

本文提要

全球骨折负担不轻:骨质疏松和意外伤害是主要原因
中国同样不容乐观:老龄和缺觉真的会带来骨折风险
饮食运动保护骨头:听听专家共识怎么教你赶走骨折
一、全球骨折负担不轻:久坐和变胖是否会导致更多骨折?
骨折不就是摔了一跤,骨头断了,打打石膏自己就会长好的吗?实际上,骨折给人们带来的疾病负担并不比各种慢性病要少。骨折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还没有研究全面评估过其发生率和疾病负担。因此,最近发表在Lancet Healthy Longev的一项研究就试图填补这项空白。
图 1.1 研究发表在Lancet Healthy Longev
这项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浙江省骨科重点实验室领衔的研究评估了1990-2019年全球的骨折发生率、患病率和残疾寿命。研究使用了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伤害和风险因素研究(GBD)的数据,比较了21个GBD所定义的地区和204个国家或地区的骨折发病率、患病率及其所导致的失能寿命损失年负担。
图 1.2 女性的骨折发病率比男性高一些
全世界骨折病例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实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其实有所下降。2019年全世界估计有1.78亿次骨折,在绝对数量上比1990年增加了33.4%。这一绝对数量相当于北京市每个人骨折9次,或者上海市每个人骨折7次。
不过,在考虑到全世界人口和年龄的变化之后发现,2019年的年龄标准化的骨折发病率为2296.2例/10万人,相当于每50个人就有1个人要骨折,比1990年下降了9.6%。2019年,女性的新发骨折病例数为7640万例,较男性1.02亿例要少,女性的年龄标准化骨折发病率为1943.6例/10万人,也不及男性的2619.8例/10万人。
图 1.3 断手断脚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这些骨折病例中,最常见的部位依次是髌骨、胫腓骨或脚踝,尺桡骨以及锁骨、肩胛骨或肱骨。不难想象,摔了一跤可能会跪碎了膝盖,不小心扭了一下脚也很容易骨折,用手一撑地弄不好就要把手臂给撑断了。
年纪越大越容易骨折,尤其是女性老了之后更是比男性容易骨折。研究中年龄最大的95岁及以上人群组中,骨折发生率高达15381·5例/10万人,几乎是全人群发生率的6倍多。虽然女性总体的骨折发生率不及男性,但在64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女性的骨折发病率更高,比如95岁及以上人群组中,女性的发病率就高达17465.3例/10万人,几乎是男性发生率9672.6例/10万人的2倍。男性的骨折主要发生在较小的年龄段,比如20-24岁和40-44岁年龄段的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就都比女性高出了50%以上。

图 1.4 年纪越大越容易骨折,女性尤甚

除了骨折发病病例数和发病率之外,研究还统计了骨折的患病和疾病负担,发现骨折真的没有那么容易好。2019年,全世界的骨折患病病例数为4.55亿例,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70.1%;2019年骨折所造成了失能寿命损失年负担为2580万,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65.3%。不过,2019年全世界的骨折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5614.3例/10万人,比起1990年还是下降了6.7%;相应的年龄标准化的失能寿命损失年负担为319.0年/10万人,比1990年下降了8.4%。
研究人员指出,1990-2019年期间,骨折的全球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失能寿命损失年负担略有下降,但绝对数量大幅增加,尤其是老年人骨折的风险特别高。对于年轻人而言,意外伤害的预防必不可少;而为了应对老年人的骨折风险,主要的功夫还是要花在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和治疗上。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流行病学家Jane A Cauley在发表的评论文章指出,此次研究的结果反映了全世界迅速项老龄化社会的转变,老年人的骨折风险不容小觑。同时,髌骨、胫腓骨或脚踝骨折所造成的失能寿命损失年负担是髋关节骨折的5倍多,提示正值壮年的工作人群的骨折风险同样不可忽视。
图 1.5 评论文章发表在Lancet Healthy Longev
此外,评论文章也绕不开新冠的问题,希望未来的GBD研究能够评估COVID-19大流行对于骨折的影响——预期寿命的减少会导致老年人骨折负担降低吗? 由于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和体重增加,大流行会导致更多骨折吗?
二、中国同样不容乐观:老龄和太胖真的会带来骨折风险!
全世界的骨折数据把人吓得不轻,但只看全世界的数据,我们还是不知道自己有大的骨折风险。不过,中国人其实也有自己的骨折研究。在2017年和2021年就有两项研究分别关注了中国人的创伤性骨折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和相关的风险因素,让我们有机会根据中国的情况量身定制骨折的预防策略。
2017年,中国国家骨折研究的结果发表在Lancet Glob Health杂志。这项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领衔的研究全面评估了中国人创伤性骨折的发生率、地区分布、损伤机制,分析了中国人骨折的危险因素。这项研究从中国8个省的24个城市和24个农村招募了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样本,共纳入了超过51.2万名参与者,其中49%为女性。研究中的骨折病例通过骨科医生和放射科医生的临床记录、病史和X线片进行验证。
图 2.1 研究发表在Lancet Glob Health
结果发现,在这些参与者中有1763人当年发生了骨折,包括990名男性和773名女性,平均年龄为48.2岁;相应的骨折病例数为1833例,其中177名儿童(0-14岁)有117处骨折,1303名中青年(15-64岁)有1350处骨折,343名老年人(65岁及以上)有366处骨折。
中国人躯体和四肢的骨折人口加权发病率为3.21例/1000人。0-14岁小朋友的骨折发病率仅为0.70例/1000人,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骨折发病率也从15-24岁的1.69例/1000人增长到55-64岁的6.52例/1000人。男性的骨折的发病率在55-64岁时出现一个小高峰,达到6.01例/1000人,女性骨折风险最高的年龄段也是55-64岁,发病率达到7.041例/1000人。老年人中的骨折发病率也不低,在65-74岁人群中为5.89例/1000人,在75岁及以上人群中为6.00例/1000人。
图 2.2 不同年龄人群的骨折部位分布
分析显示,每天睡眠少于7小时是创伤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儿童、中青年人和老年人睡眠不足都会推高创伤性骨折的风险,中青年女性睡眠不足会增加82%的风险(OR 1.82,95%CI 1.52-2.17),老年女性睡眠不足更是可以让风险增加到2.81倍(OR 2.81,95%CI 1.90-4.17)。
同时,既往骨折史是15岁及人群的危险因素,老年女性曾经骨折与再次骨折风险上升到2.30倍有关(OR 2.30,95%CI 1.27-4.18),老年男性的骨折史更是与再次骨折风险上升到4.27倍有关(OR 4.27,95%CI 2.72-6.70)。此外,饮酒与15岁及以上的男性和15-64岁的女性骨折风险上升有关。
研究人员指出,抓紧落实减少饮酒、禁止酒后驾车、提倡戒烟、鼓励个人充足睡眠、保持健康体重等具体公共卫生政策有助于降低创伤性骨折风险。同时,需要强调预防跌倒和其他创伤的教育和干预,尤其是老年人和曾经骨折的人群。此外,还应该关注工作中的伤害,避免工作年龄人群的创伤性骨折。
2021年,中国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的结果发表在JAMA Netw Open杂志。这项由北京协和医院和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的研究评估了调查了全国社区的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估了中国骨质疏松症、临床骨折和椎体骨折的患病率。这项研究共纳入了20416名具有X射线吸收测定结果并完成了调查问卷的参与者,女性占56.7%,8423名具有脊柱X光片的参与者进一步接受了椎体骨折的评估。
图 2.3 研究发表在JAMA Netw Open
根据X射线吸收测定的结果,中国40岁或以上男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5.0%,而女性中这一比例为 20.6%。其中,50岁及以上男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为6.9%,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2.1%。同时,还发现BMD有随年龄逐渐下降的趋势。
图 2.4 中国人的BMD随年龄逐渐下降
根据脊柱X光片的结果,中国男性的椎骨骨折患病率为10.5%,而在女性中为9.7%。如果只考虑较为严重的椎体骨折,那么男性的严重椎骨骨折患病率为3.8%,女性为4.8%。在过去的5年中,分别有4.1%和4.2%的男性和女性发生了骨折。同时,还发现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随年龄不断上升。
图 2.5 中国人的椎体骨折患病率随年龄不断上升
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较大、较低的体重指数、曾经吸烟、闭目难立和农村居民的腰椎BMD水平较低。在40岁及以上成年人中,男性、年龄较大、较低的股骨颈BMD和闭目难立更有可能发生严重的椎体骨折,其中年龄大于80岁人群的椎体骨折风险可达40-49岁人群的5倍多(OR 5.21,95%CI 1.30-20.98)。此外,较低的股骨颈BMD、超重、饮酒、使用糖皮质激素超过3个月、坐起时间较长与过去5年发生骨折的风险增加有关,其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相关的风险明显(OR 3.06,95%CI 1.20-7.83)。
研究人员指出,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和椎体骨折的患病率很高,不仅是女性需要关注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男性同样不可忽视。未来在骨质疏松和骨折筛查和治疗指南中,应该平等地关注男性和女性。同时,中国人肌肉功能受损和骨折风险增加之间存在联系,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减少不慎跌倒或许可以避免骨折。
三、饮食运动保护骨头:听听专家共识怎么教你赶走骨折!
既定的性别很难改变,年龄增长谁都躲不开,睡久一点可能也没那么容易,但我们对于骨折并非束手无策。更强健的骨骼能让我们远离骨折,为了保持骨骼的健康,饮食和运动一个都不能少。健康平衡的饮食模式是维护骨折健康,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贯穿儿童青少年到老年期的良好运动习惯则能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在饮食上,2020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营养和运动管理专家共识》给出了以下推荐:
(1)膳食多样化: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 每周25种以上,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其中以谷类为主。
(2)保证谷薯类摄入:每天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蔬菜300-500g,其中深色蔬菜应占1/2;新鲜水果200-350g。果汁不能代替新鲜水果。
(3)保证蛋白质摄入:每天优先选择鱼和禽类, 每周摄入鱼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280-350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每日1个鸡蛋,不弃蛋黄;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保证奶及奶制品摄入,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g (约300mL)为宜。
(4)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淡茶水;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咖啡及碳酸饮料。
(5)清淡饮食: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老年人不超过5g,每天烹调用油25-30g,食物要煮熟煮透。
(6)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 宜控制在25g以下。
(7)少食用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8)戒烟限酒。
(9)如遇到食品采购困难,或因长期食欲不振、疾病等原因导致食物摄入量减少,可应用营养制剂进行补充(均衡型肠内营养制剂、蛋白质补充剂及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等)。
在运动上,2020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营养和运动管理专家共识》指出:对老年人或骨质疏松患者,建议减少久坐, 每周至少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者每周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或者效果相当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组合有氧运动。同时,还应该进行每周2天及以上的中等强度或更高强度的肌肉强化活动。
不过,对于老年人而言,无论是户外还是居家活动,都要量力而行,应根据自身健康水平,决定身体活动的努力程度。如果不能达到相应的运动目标,可以尽其所能和条件开展身体活动。年老体弱的骨质疏松患者,一定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场地条件,决定运动方式和强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需要比年轻人花费更多的精力完成同样的任务, 相对强度比绝对强度更能指导老年人的活动。 专家共识推荐的中等强度运动相当于运动时可说话但不能唱歌,而高强度运动的工程中不得不说几句话就停下换气。 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应避免引发骨折等运动损伤的活动。
专家共识鼓励多元运动组合,包括(1)有氧运动:如步行、跳舞、健骨操、慢跑、原地蹬地跑、有氧健身操、太极、骑自行车、家居劳动和园艺活动;(2) 肌肉强化型身体活动:具有代表性的是推举杠铃;(3)平衡活动:脚跟到脚尖走路、踏步走直线、顶书平衡走、从坐姿到站立的练习等。

参考文献:

[1] GBD 2019 Fracture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bone fracture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9: a systematic analysi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Lancet Healthy Longev. doi: 10.1016/ S2666-7568(21)00172-0.[2] Jane A Cauley. The global burden of fractures. Lancet Healthy Longev. doi: 10.1016/ S2666-7568(21)00183-5.
[3] Chen W, Lv H, Liu S, et al. National incidence of traumatic fractures in China: a retrospective survey of 512187 individuals. Lancet Glob Health. 2017 Aug;5(8):e807-e817. doi: 10.1016/S2214-109X(17)30222-X.
[4] Wang L, Yu W, Yin X, et al. Prevalence of Osteoporosis and Fracture in China: The China Osteoporosis Prevalence Study. JAMA Netw Open. 2021 Aug 2;4(8):e2121106.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21106.
[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营养和运动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0,13(05):396-410.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文作者丨鲸鱼
责任编辑丨卡带
版权申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