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柿满枝头,“柿柿”如意

深秋,柿满枝头,

红彤彤,点亮荒芜的天空,

扁圆的果实,诱人的红,

温暖了身心,惊艳了时光。

那日傍晚散步,在小区深处,

遇见两棵柿子树,叶未落尽,

枝上挂满黄澄澄的柿子,

叫人看得心里生出无尽欢喜,

不禁祈盼往后的日子,柿柿如意。

中国人甚爱柿子,

爱其色如火,其形拙朴,

其味甘甜,又因"柿"谐音"事",

于是被融入了许多喜庆吉祥的寓意,

如“事事如意”、“事事安顺”、“事事有余”等。

1

柿子,红了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

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

——唐·刘禹锡

“烟松结翠寻常润,霜柿垂红分外甜。”

霜降前后,柿子日趋成熟。

往日的青色果子,

经了秋霜,酿出浅黄或橘红,

那火火红火红柿子,

最能治愈深秋的萧瑟和凉薄。

有年回老家,

闯入一片野柿子林,

柿叶凋零,远望去一树树红灯笼,

似流火悬空,脉脉含情,

仿佛在说:只要心怀期许,

人生总会喜柿连连。

走近了看,枝桠遒劲如水墨勾勒,

红柿写实点睛,蓝天是背景,

冷暖相宜,浓淡有致,

组成了一幅最美的秋韵图。

连老舍先生住在北京的四合院里时,

也不忘种上两棵柿子树,

还给院子取名“丹柿小院”,

夏天一地浓阴,秋天满株黄柿,

日子变得有序可循,温暖极了。

心上有了秋,难免生出愁,

但再多闲愁别绪,

都能被红彤彤的柿子抚慰,

一树树的热烈欢腾,

让萧索的秋也喧闹起来。

2

满口柿香,柿柿甜蜜

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

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

——北宋·张仲殊

柿子很好吃,

各种形态,甘甜软糯,

古往今来,俘获不少人的心。

老家老屋旁有棵柿树,

小时候,每年十月中旬,

都要嚷着吃柿子。

柿子树高大,树尖的很难摘,

要用特制的网兜,一个一个地兜,

熟透的柿子,软软的,皮薄肉厚,

扯破一点皮,对着猛吸一口,

沁凉甜软,满口的甜蜜。

多年后,

读到陈忠实写吃柿子的滋味,

“食时一手捏把儿,一手轻轻捏破薄皮儿,

一撕一揭,那薄皮儿便利索地完整地去掉了,

现出鲜红鲜红的肉汁,

软如蛋黄,却不流,吞到口里,无丝无核儿,

有一缕蜂蜜的香味儿。”

每年摘柿子时,

也会有很多未熟透的,

家人就会拾一些放到纸箱里,

放几个青苹果,

不要几日就能都捂熟,再吃也没有涩味。

特别硬的,就会削皮切成片,

白天放外面晒,晚上挪火上烘,

等干透了,就装起来放盒子里,冬天时当零嘴。

还有染了霜的柿饼。

柿霜白厚,软糯香甜,撕开后,

还有晶莹的流心,一口下去,

红红的果肉酥软醇厚,甘甜有嚼劲。

还有冻柿子,老北京人吃的很讲究,

用凉水化开,用小勺舀着吃,又甜又爽。

寒冷的天里,这一抹甜,

足以宽慰生活的万千不如意。

3

柿传千年,柿柿如意

悬霜照采,凌冬挺润,

甘清玉露,味重金液,

虽复安邑秋献,灵关晚实,

无以疋此嘉名,方兹擅美。

——晋·司马昱

柿子原产中国,

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据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载,柿有七绝:

"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

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

六嘉实,七落叶肥滑,可以临书"。

一句话总结,生机勃勃,全身都是宝,

一千多年来,

关于柿子的传说一直不少,

最广为人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封一棵柿子树为“凌霜侯”的故事。

当年朱元璋贫困遇遇荒,无粮充饥,

见缺垣有柿树,红熟异常,因取食之。

这救了他一命,后来他带兵路过此处,

柿树犹在,忙下马,解下红袍给它披上,

并说“封你'凌霜侯’。

春华秋实,

柿子的一生,从春到秋,

经风历雨,在时间里酿出甘美清甜。

仔细看,柿子丰厚圆硕,

形似如意,“柿”又与“事”谐音,

历来就深受文人雅客的喜欢。

入了画,入了诗,

还被匠人做成各种精巧的物品,

也在喜庆的场合,宣扬吉祥。

和"如意"放一起,为"事事如意",

和苹果放一起,是“事事平安”,

复杂一点的,和柏树、金桔一起,

借其谐音,谓之“百事大吉”。

深秋时节,

不妨摘几个柿子置于屋内桌上,

早晚瞧瞧,红亮精巧,

心里也会生出希望,盼事事遂意。

4

牵挂暖心,柿柿平安

老家的柿子树,

因为修路,早被砍了,

但每年国庆前,家人都会买点柿子放家里,

等在外的人回去吃。

小小一颗柿子,跨越时空,

传递着最浓的牵挂。

又一年秋深,

山野村舍,柿子如火绚烂。

在城市小区,望着那枝头红柿,

普普通通,却也轻易勾起对故土的眷念,

或许这也是柿子的使命,提醒着人们,

年岁更迭,莫失莫忘。

这个秋天,

去见见枝头的红柿,

尝尝那口温柔甜蜜。

愿你,每一个柿候,

都柿柿如意,心想事成。

(0)

相关推荐